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志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校辦公室主任)

鎖定
侯志軍,男,中共黨員,漢族,河南蘭考人,1975年9月出生,研究生學歷 [1]  ,教育學博士,教授 [2] 
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校辦公室主任。 [2]  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發展規劃處處長 [3]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1]  等。
中文名
侯志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5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國地質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校辦公室主任
出生地
河南蘭考
代表作品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教程》《大學生就業指導方法論》
職    稱
教授

侯志軍研究領域

院校研究、教育心理學、學生髮展理論。 [2] 

侯志軍研究興趣

1、教育對學生髮展的影響與機制。
2、大學發展與改革創新。 [2] 

侯志軍學術兼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2] 

侯志軍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教育學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 

侯志軍科研項目

侯志軍在研項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勝任力及隊伍建設研究(18YJA710014),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課題,主持,2018-2021.
2、新時代體彩從業人員素質工程的構建與提升研究,湖北省體彩中心項目,主持,2019-2020.
3、高校教育管理實務教材建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主持,2019-2021. [2] 

侯志軍完成項目

1、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研究(2017ADC001),湖北省軟科學項目,2018-2019.
2、基於移動端的課程羣教師團隊建設應用研究,北京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8-2019.
3、研究生就讀期望差異及其影響研究(DXS20150002) ,2015年度大學生髮展與創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開放基金立項項目,主持,2015-2017.
4、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羣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中國地質大學,主持,2016-2018.
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OOC課程建設,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主持,2015-2018.
6、高校年度發展自我評估與持續改進研究——基於中美高校的案例分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主持,2012-2016.
7、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研究,校級優秀青年資助計劃項目,主持,2007-2010。
8、現代大學建設中的校友資源開發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主持,2005-2007。
9、網絡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參與,2005-2007。
10、地質類工科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第二,2008-2011,已完成。
11、德育課教學中生命情感的引導與培育研究,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主持,2004—2007。已完成。
12、我校年度發展分析體系研究,學校發展研究課題重點項目,主持,2009-2011。
13、中國公立大學自主發展問題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優秀青年教師特色學科團隊,參與,2010-2012。 [2] 

侯志軍學術成果

侯志軍學術論文

2018年
1.侯志軍,曾相蓮,左東洋,何文軍.專業選擇對大學新生適應的影響[J].中國地質教育,2018,27(01):17-24.
2017年
侯志軍,曾相蓮,朱譽雅,王正元.基於知識共享的導師有效指導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7,15(01):47-53.
2. 侯志軍,朱譽雅,黃婉瑩.治理背景下的高校決策與院校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1):54-57.
3. 侯志軍,黃婉瑩,左東洋,曾相蓮.就讀期望與科研投入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06):81-8
4. 黃少成,張建和,侯志軍.“控制總量”要求下高校黨建工作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J].湖北社會科學,2017(12):187-192.
2016年
1. 侯志軍、何文軍、王正元.導師指導風格對研究生知識共享及創新的影響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02:62-67.
2. 侯志軍. 院校研究必須紮根中國高校實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6,05:100-103.
2015年
1. 侯志軍、朱譽雅、黃婉瑩.MOOC背景下“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挑戰與機遇[A].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創新[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15,10:163-167.
2014年
1. 侯志軍. 學習範式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轉型變革[J]. 江蘇高教. 2014,(03).
2. 侯志軍、王正元、朱譽雅. 研究生學術創新中的知識共享研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4,(03).
3. 侯志軍、耿加加、竇亞飛、朱譽雅. 中美高校年度報告比較分析及啓示[J]. 現代教育管理. 2014,(05).
4. 侯志軍、姚佳、王正元. 大學生親社會傾向與志願動機的關係研究[J]. 當代青年研究. 2014,(02).
2013年
1. 侯志軍、竇亞飛、耿加加. 環境科學、生態學學科評估國際比較[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06).
2. 侯志軍. 問題與思考:行業特色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J]. 大學(學術版). 2013,(11).
2012年
1. 侯志軍、徐紹紅. 大學生學習權的內涵、價值與實現[J]. 現代大學教育, 2012,(06).核心,CSSCI。
2. 侯志軍、姚佳. 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的知識鏈分析[J]. 教育評論, 2012,(04).核心。
3. 侯志軍、姚佳. 協同創新中的知識網絡分析[J]. 中國高校科技,2012,(12).
4. 侯志軍、張巧梅.“學生學習參與”研究的發展階段及價值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12,(01).
5. 侯志軍、耿加加. 高校內部管理部門間協同機制研究[J]. 領導科學論壇. 2012,(09).
2011年
1. 侯志軍. 為大學發展積累社會資本:張伯苓的經驗[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 侯志軍、餘哲. 構建高校戰略信息系統的探索性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
2010年
1. 侯志軍、歐陽建平、徐紹紅. 試論地球系統科學與我國高等地質教育教學改革[J]. 2010,(03).
2. 侯志軍. 論大學學術發展的結構基礎[J]. 江蘇高教. 2010, (05).
3. 侯志軍、黃燕. 大學發展的信任基礎解析[J]. 現代教育管理. 2010, (08).
2009年
1. 歐陽建平,徐紹紅,侯志軍. 地質類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J]. 中國地質教育,2009,(4).
2. 侯志軍. 論現代大學發展思維方式的變革[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9).
3. 侯志軍. 團隊視野中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2).
4. 侯志軍. 資源和信任:大學組織發展的關鍵性要素[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
5. 侯志軍,儲祖旺.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引論[J]. 江蘇高教,2009,(1).
2008年
1. 論文《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被《新華文摘》2008年第2期摘編。
2. 張莉麗,侯志軍. 殖民地時期的美國高等教育淺議[J]. 文教資料,2008,(2).
2007年
1. 侯志軍. 獎懲教育的有效性及七大原則[J]. 教育參考,2007,(10).
2. 侯志軍. 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5).
3. 侯志軍. 大學敍事與院校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7,(8).
4. 雷家彬,張建國,侯志軍. 觀念轉變與捐贈文化培育:校友捐贈的前提[J]. 現代教育科學,2007,(1).
2007年之前
1. 侯志軍. 論教育的生命關懷[J]. 當代教育論壇,2006,(13).
2. 侯志軍. 試論院校研究的基本過程[J]. 江蘇高教,2006,(3).
3. 侯志軍. 淺談德育過程的“道德”[J]. 教書育人,2006,(8).
4. 侯志軍,陳文武,楊燕等. 遊走於虛擬與現實之間:德育網絡環境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6,(1).
5. 張建國,侯志軍. 高校社區的德育價值探析[J]. 理論月刊,2004,(12).
6. 侯志軍,黃燕. 論“紅色網站”的生命力[J]. 思想.理論.教育,2003,(7/8).
7. 侯志軍,黃燕,陳文武. 大學生沉溺於電腦遊戲的原因及其對策[J]. 教育與現代化,2003,(1).
8. 楊昌鋭,侯志軍.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模式[J]. 嘉興學院學報,2002,(S1).
9. 侯志軍,黃燕. 高校院系學生科技活動現狀及其發展[J]. 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2,(3). [2] 

侯志軍著作

1.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現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中國公立大學自主發展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13 ,參與。
3.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教程。科學出版社,2008年,參與。
4. 大學生就業指導方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參與。 [2] 

侯志軍獲得獎勵

1.2013年,主持完成的教學成果《高等地質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獲得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 2008年,研究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評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得湖北省2008年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七。
3. 2008年,論文《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獲得武漢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