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德原

鎖定
侯德原(1912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7日),江蘇省泰州市人,郵電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高級工程師 [8] 
侯德原於1935年從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電信系畢業 [10]  ,之後考入交通部工作,先在上海國際電台從事無線電話工作,擔任值機員;1937年調到武漢台,改作長話電話工作,籌建第一區幹線維護處,擔任機務段長,機械工程師職務,中間曾調交通訓練所作三等技術員班主任,電信總局成立後調為工務處第一科長,後代理工務處處長;1945年正式派為工務處長;1947年赴加拿大蒙特利爾貝爾電話公司學習傳輸工程;1948年回國後仍任原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電信總局工務處副處長,北京長途電信總局副局長,郵電部設計局副局長,北京郵電設計院副院長、院長兼總工程師;1978年擔任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79年調任郵電部副部長;1982年擔任郵電部擔任顧問;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1]  ;2003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9] 
侯德原主要從事電信技術工作 [1] 
中文名
侯德原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泰州市
出生日期
1912年04月24日
逝世日期
2003年10月17日
畢業院校
交通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德原人物生平

侯德原
侯德原(2張)
1912年4月24日,侯德原出生於江蘇泰州 [7]  ,先後就學於泰州縣立第二小學、江蘇南京省立中學 [12] 
1935年,從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現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信系畢業 [3-5]  ,之後考入交通部工作,先在上海國際電台從事無線電話工作,擔任值機員。
1937年,抗戰開始調到武漢台,改作長話電話工作,籌建第一區幹線維護處,擔任機務段長,機械工程師職務,中間曾調交通訓練所作三等技術員班主任。電信總局成立後,調為工務處第一科長,後代理工務處處長。
1945年,抗戰勝利後正式派為工務處長。
1947年,赴加拿大蒙特利爾貝爾電話公司學習傳輸工程。
1948年,回國後仍任原職。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電信總局工務處副處長,北京長途電信總局副局長,郵電部設計局副局長,北京郵電設計院副院長、院長兼總工程師 [12] 
1978年,擔任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1979年,調任郵電部副部長。
1982年,從郵電部副部長崗位上撤出,擔任顧問。
1984年,因年老體衰,主動要求辭去顧問職務 [2]  ;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9]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1] 
2003年10月17日12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9] 

侯德原主要成就

侯德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侯德原於解放初期主持全國長途明線恢復工作,設計成功88交叉取代了舊中國照抄的美國K8交叉。1952年至1984年退休前,他參與了全國所有重點通信工程的方案制定、審定和實施。領導並親自參與了對稱電纜60路載波和2GHz120路微波通信系統的研製攻關工作,取得了成功。改革開放以來,支持引進中國國外的先進技術,並親自主持引進先進的S1240程控交換機生產線的談判和組織工作。同時提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以話養話”的建議並付諸實施,對市話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1] 
  • 學術論著
侯德原著有《長途電話機械學》《長途電話學》等專著 [12] 
  • 學術交流
1979年,侯德原受邀參加在美國達拉斯召開的“’79世界通信展覽會”。兩個月後,赴加拿大參加李玉奎副部長組團赴加的考察團,主要對象為北方電器公司,除參觀外,主要談引進DMS式數字程控交換機問題 [2] 
1982年,侯德原組團前往比利時,進行引進交換機生產線的談判 [2] 

侯德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0年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郵電部先進工作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 [6] 

侯德原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9年4月—1965年1月
1965年1月—1975年1月
1978年3月—1984年6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 [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理事 [12] 

侯德原個人生活

  • 健康狀況
1982年,侯德原在對稱60路載波工程中,由於過度勞累,以致在浙江工地上突發腦血栓 [12] 

侯德原人物評價

侯德原是中國電信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對中國長途明線通信作出重大貢獻 [1] (中國工程院評)
侯德原畢生獻身於中國電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2] (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評)
侯德原是北京首位知識分子勞模,他對改造升級當時全國的明線傳輸線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13] (《勞動午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