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供需見面

鎖定
供需見面是指中國高等學校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繫,通過協商安排畢業生工作的一種做法。教育部於 1983 年提出。首先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海洋學院試行。目的在於減少畢業生分配工作的中間環節,由供(學校)需(用人單位)雙方互通信息,增進了解,提高畢業生分配計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畢業生分配,改進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使用。 [1] 
中文名
供需見面
提出時間
1983年
類    型
教育類術語
釋    義
中國高等學校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繫,通過協商安排畢業生工作的一種做法
主要做法:在國家制定的高等學校畢業生調配計劃中,劃出 20%~30%,由學校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繫,介紹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和使用方向,按國家的分配方針、原則,結合用人單位的業務範圍、實際需要及畢業生的志願、特長,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提出分配建議,經教育部綜合平衡,納入全國總的調配計劃,正式下達執行。後參與試驗的單位逐步擴大到國務院業務部門及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其形式逐步多樣化,分為學校與用人部門見面,學校與基層用人單位見面多種;有的在調配計劃範圍內進行,有的在分配計劃範圍內進行。1986 年後,國家教育委員會直屬高等學校開始採取在國家的分配方針、原則指導下,由學校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繫,提出分配建議計劃。各部門、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大都亦採用這種形式落實畢業生分配計劃。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