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侏羅紀公園3D

鎖定
《侏羅紀公園3D》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薩姆·尼爾等人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是電影《侏羅紀公園》的3D重製版,於2013年4月5日在北美上映。
中文名
侏羅紀公園3D
外文名
Jurassic Park 3D
其他譯名
쥬라기 공원 3D
類    型
科幻
出品公司
環球影業、美國、安培林娛樂
製片地區
美國
拍攝日期
1992年8月24日 至 1992年11月30日
拍攝地點
美國
發行公司
環球影業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    劇
邁克爾·克萊頓
製片人
凱瑟琳·肯尼迪
主    演
山姆·尼爾
勞拉·鄧恩
主    演
傑夫·高布倫
理查德·阿滕伯勒
塞繆爾·傑克遜
片    長
127 分鐘
上映時間
2013年4月5日
票    房
402453882 美元
對白語言
英語、西班牙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USA:PG-13
imdb編碼
tt0107290
主要獎項
第66屆奧斯卡 最佳視覺效果
出品時間
1993年06月11日
製片成本
63000000 美元
IMDB評分
8.0

侏羅紀公園3D劇情簡介

侏羅紀公園3D 侏羅紀公園3D
哈蒙德(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 飾)立志要建立一個非同尋常的公園:恐龍將是這個公園的主角。他把眾多科學家收歸旗下,利用琥珀裏面困住的遠古蚊子體內的血液,提取出恐龍的基因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培育繁殖恐龍。結果如願以償,他把怒布拉島建立成了一個恐龍公園,堅信可以從中賺取大錢。然而,科學家們則憂心忡忡。不幸的事情果然發生了。雖然公園有電腦系統管理,但卻因為被員工破壞而造成了無法挽救的失控......所有的恐龍逃出了控制區,人們紛紛逃竄卻逃不過恐龍的魔爪。恐龍自相殘殺,人們亦死難無數,最後倖存者寥寥,只得六人逃出生天。怒布拉島上空瀰漫着恐怖的氣息。為了慶祝影片上映20週年,3D《侏羅紀公園》將於2013年4月5日登陸北美3D、IMAX 3D銀幕。

侏羅紀公園3D演職員表

侏羅紀公園3D演員表

侏羅紀公園3D職員表

製作人 凱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傑拉德·莫倫Gerald R. Molen、拉塔·瑞安Lata Ryan、科林·威爾遜Colin Wilson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副導演(助理) John T. Kretchmer、Carla McCloskey、David B. NowellMichele Panelli-VenetisFrederic Roth、Kenneth J. Silverstein
編劇 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大衞·凱普David Koepp
攝影 迪恩·康迪Dean Cundey
配樂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剪輯 邁克爾·卡恩Michael Kahn
選角導演 Janet HirshensonJane Jenkins
藝術指導 瑞克·卡特Rick Carter
美術設計 John Bell、威廉·詹姆士·緹加登William James Teegarden
視覺特效 馬克·A·Z·迪普 Mark A.Z. Dippé、丹尼斯·穆倫Dennis Muren、Jason Richardson
佈景師 Jackie Carr
展開

侏羅紀公園3D幕後製作

恐龍出沒!霸王龍首度來華
六月的酷暑將因為《侏羅紀公園》裏的兇殘霸王龍而蒙上一絲寒意,而“恐龍出沒!請注意!”也成為2013年暑假的網絡流行熱詞。在各種各樣的銀幕 [1]  怪獸排行榜上,由斯皮爾伯格塑造的霸王龍和它的同胞兄弟大白鯊總能牢牢地佔據着排行榜前列,一起代表着我們被嚇壞了的童年。雖然《侏羅紀公園》已經問世整整20年,但它當年沒能橫渡太平洋登陸中國,成為了很多影迷的遺憾。而本片在六月上映的消息一經傳出,即刻引爆了廣大影迷特別是 70、80後觀眾的熱烈期待,中國觀眾終於能夠在大銀幕上感受侏羅紀時代的奇妙和驚險,並藉助超凡的3D特效如願以償地在影院裏和巨大的史前恐龍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使本片首登中國銀幕意義非凡。
3D技術復活恐龍,兇猛依舊恐怖更甚
侏羅紀公園3D 侏羅紀公園3D
20年前,斯皮爾伯格用他大膽的模型特效技術復活了恐龍並震撼了全球億萬觀眾,20年後的他這次運用最新3D技術,再次在銀幕上覆活了這些遠古怪獸。轉制過《泰坦尼克號》3D的資深團隊這次花費巨資逐幀為《侏羅紀公園》進行修復重製,最終成型的3D效果令人驚歎,更被許多國外觀眾驚呼為“一次3D轉換,效果絲毫不遜色於當今的特效大片,甚至在某些場景下,模型特效的基礎搭配3D特效的修復,讓本片展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官體現。”影片裏,恐龍形象鮮活生動、兇猛嚇人,觀眾們就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樣,身臨其境地體驗被恐龍追逐、獵捕的刺激場面。
中文海報預告片齊發,喚回經典記憶
片方2013年發佈了本片中文海報及首款中文預告片,經典的畫面、氣勢磅礴的音效一下子就喚回了觀眾對恐龍的集體記憶。通過這款預告片不難發現,修復後的電影畫質絕佳,恐龍真實靈動。而觀眾則在斯皮爾伯格鏡頭的帶領下重返侏羅紀,親臨恐龍世界,與這些6500萬年之前的生物來一次跨越時空的接觸。
3D製作視覺體驗
3D版《獅子王》的大獲成功掀起了好萊塢經典大片的3D轉制熱潮,《星球大戰》系列、《泰坦尼克號》、《海底總動員》等片都將以3D格式重映。2011年12月,《侏羅紀公園》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對外談到了該片的3D重映計劃,她表示自己並不是一個後期轉制3D的支持者,不過如果精心製作,而不是拿這種技術做嘗試,那麼《侏羅紀公園》可以成為一個轉制案例。
3D製作
負責本片3D轉制的是Stereo D公司,該公司主席William Sherak日前出席美國影藝學院“侏羅紀公園20週年紀念活動”時表示:“我好驚訝史蒂芬史匹柏對當年拍攝的細節記得一清二楚,他對本片轉制的要求也很具體明確。他親自參與轉制,認為雨中遭到霸王龍襲擊那場戲難度最大,從雨水、人臉、吉普玻璃窗的反射等細節都要添加出立體感,但整部電影必須保持原有的特色,因此除了看上去更大、更立體外,影片內容並未有改變。”
當初斯皮爾伯格與幕後團隊創作《侏羅紀公園》,便早已置身在Stan Winston的3D立體佈景之中,像是百分之百真實的恐龍就豎立在他們眾人眼前,再配合ILM開天闢地的CG特效,某種程度上,早已“鋪墊”了今日《侏羅紀公園》作“3D轉化”的製作基礎。話説斯皮爾伯格在20年前設計戲中鏡頭的時候,便將暴龍和速龍攻擊主角們的場面,打造得十分具有三維效果,而當畫面要轉化成3D版本,斯皮爾伯格當日的決定便成為了Stereo D的重要基礎,某種程度上也令“3D轉化”《侏羅紀公園》的工序更如虎添翼!
3D轉化工序動用了超過700名動畫師把電影中的大小人事物作細分,先加強每個畫面構成部分的細節,繼而再加強鏡頭的景深程度,再把不同物像分列作前、中、後景等,作3D轉化處理。而斯皮爾伯格強調的是,萬萬不可以改動20年前原作的畫面構造,千萬不要“多此一舉”加進任何嶄新改良的元素!一切只以把原版已有的鞏固起來便可,所以,暴龍在黑夜首次“暴走”的一幕,下雨的效果加強了,但依然無損鏡頭正是要讓今日觀眾,逐步感受暴龍隨時殺到的驚慄感覺。
“3D轉化”花了9個月才完成。要將今日最新影片作“3D轉化製作”,多數是拍攝和轉化同時互動進行,但Stereo D卻花了多個小時,甚至一整日的超長時間,不斷接下原版部分,包括片名卡等,而且原來膠捲負片的保存質素、片長和影片內容等,也變化莫測,畢竟20年前的技術,絕非能與今時同日而語。而Stereo D團隊接收下原版的全數2D畫板後,便把畫板轉化成可加後期改動的系統之中,之後轉描(Rotoscoping)和景深調校團隊便開始繁重工序,先將原版的組件打散,再重新合製成電影的不同畫面。
細節令人不寒而慄,換成“真實”恐龍嘶叫,景深調校團隊用上了Stereo D的知名軟件VDX,團隊中的VFX人員在必要時,會替畫面中的對象如煙、火、雨等,作3D增強效果 。而最後,便由繪畫師團隊替每個鏡頭作最後修飾,或填上仍然欠缺的信息。戲中的雨或樹葉,更成為“3D轉化”製作中至關重要的影響部分,這一次團隊可説是面對重大考驗!此片更成了3D轉化影史上,動用最多“雨點”的一出!説穿了都是為了令人更加像置身公園之中。此外,這一次“3D轉化製作”團隊,還同時把20年前恐龍的比例加大,進一步讓人感受他們就是如此逼近。
相比20年前,《侏羅紀公園3D》中的暴龍,無疑更加令人感受得到暴龍來襲的親身恐懼感,來自大象嬰兒的暴龍吼叫聲,經聲效師重新剪輯拼接,更幾乎完全等同真實恐龍的嘶叫聲音,觀眾坐於影院之中,將前後左右感受到被暴龍吼叫聲“包圍”,它,就在你前方……! [2] 

侏羅紀公園3D製作發行

侏羅紀公園3D製作公司

侏羅紀公園3D特技製作公司

  1. 工業光魔公司 [美國] (full-motion dinosaurs) (special visual effects)
  2. Stan Winston Studio [美國] (live-action dinosaurs)
  3. Tippett Studio [美國]

侏羅紀公園3D其他公司

  1. Apple Computer Inc. [美國] special thanks
  2. Blue Hawaiian Helicopter helicopter
  3. Central Casting [美國] extras casting
  4.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 and dollies (as Chapman)
  5. DTS Entertainment [美國] sound post-production
  6.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ound post-production
  7. Glen Glenn Studios [美國] adr re-recorded at
  8. Hansard [美國] process compositing
  9. Jo Anne Kane Music Services [美國] music preparation
  10. Kurtz and Friends 'Mr. D.N.A.' animation
  11. Lucasfilm THX / TAP Theater Alignment Program [美國]
  12. MCA Records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13. Mayflower Recording Ltd. [英國] sound re-recording
  14. Nettman/Matthews remote control camera systems
  15. On Tour Productions aircraft and pilots/transportation services
  16. Pacific Title [美國] titles and opticals
  17. Panavision, Dallas [美國] camera and lenses
  18. Preston Camera Systems gyrosphere
  19. Research Casting International skeletal display
  20. Serie 23 Productions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21. Showlites extras casting: Hawaii unit
  22. Silicon Graphics Inc. [美國] special thanks
  23. Skywalker Sound [美國]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24. Softimage special thanks
  25. Todd-AO Scoring Stage [美國] adr re-recorded at
  26. 索尼影視電影廠音響部 (music recorded at)
  27. Direct Tools & Fasteners (expendables)
  28. Rocket Science 3D (special thanks)
  29. Method Design (additional credits) (3D release)
上映時間
  • 中國China2013年8月20日......3D重映
  • 塞爾維亞Serbia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s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俄羅斯Russia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中國香港Hong Kong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澳大利亞Australia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科威特Kuwait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巴林Bahrain2013年4月4日......(3-D version)
  • 美國USA2013年4月5日......(3-D version)
  • 印度India2013年4月5日......(3-D version)
  • 荷蘭Netherlands2013年4月9日......(Imagine Film Festival) (3-D version)
  • 巴基斯坦Pakistan2013年4月12日......(3-D version)
  • 斯洛文尼亞Slovenia2013年4月25日......(3-D version)
  • 波蘭Poland2013年4月26日......(3-D version)
  • 比利時Belgium2013年5月1日......(3-D version)
  • 法國France2013年5月1日......(3-D version)
  • 荷蘭Netherlands2013年5月2日......(3-D version)
  • 新西蘭New Zealand2013年5月2日......(3-D version)
  • 匈牙利Hungary2013年5月2日......(3-D version)
  • 保加利亞Bulgaria2013年5月3日......(3-D version)
  • 中國台灣Taiwan2013年5月3日......(3-D version)
  • 芬蘭Finland2013年5月10日......(3-D version)
  • 南非共和國South Africa2013年5月10日......(3-D version)
  • 菲律賓Philippines2013年5月29日......(3-D version)
  • 新加坡Singapore2013年5月30日......(3-D version)
  • 泰國Thailand2013年5月30日......(3-D version)
  • 馬來西亞Malaysia2013年5月30日......(3-D version)
  • 埃及Egypt2013年6月5日......(3-D version)
  • 瑞典Sweden2013年6月5日......(3-D version)
  • 愛沙尼亞Estonia2013年6月11日......(3-D version)
  • 冰島Iceland2013年6月12日......(3-D version)
  • 丹麥Denmark2013年6月13日......(3-D version)
  • 羅馬尼亞Romania2013年6月14日......(3-D version)
  • 挪威Norway2013年6月14日......(3-D version)
  • 希臘Greece2013年6月20日......(3-D version)
  • 葡萄牙Portugal2013年6月20日......(3D Version)
  • 韓國South Korea2013年6月27日......3D重映
  • 以色列Israel2013年7月18日......(3-D version)
  • 土耳其Turkey2013年8月9日......(3-D version)
  • 西班牙Spain2013年8月23日......(3-D version)
  • 愛爾蘭Ireland2013年8月23日......(3-D version)
  • 英國UK2013年8月23日......(3-D version)
  • 智利Chile2013年8月29日......(3-D version)
  • 阿根廷Argentina2013年8月29日......(3-D version)
  • 秘魯Peru2013年8月29日......(3-D version)
  • 巴西Brazil2013年8月30日......(3-D version)
  • 德國Germany2013年9月5日......(3-D version)
  • 意大利Italy2013年9月12日......(3-D version)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