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國亞瑟·叔本華創作的哲學著作)

鎖定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國亞瑟·叔本華創作的哲學著作,1819年首次出版。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可被看作是全書的導論,也可以和第二篇合起來看作全書的第一部分,主要討論認識論和“真”的問題。第三篇關涉“美”的問題,而第四篇是關於“善”和人生的終極關懷問題的。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華思想發展的頂點。叔本華思想主要受柏拉圖康德和印度佛學的影響。書中叔本華認為“理性”不過是意志的派生物,意志具有決定性。 [1] 
作品名稱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外文名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作    者
亞瑟·叔本華
字    數
402000
類    別
哲學
首版時間
1819年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內容簡介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全面闡述了叔本華唯意志主義的哲學觀,全書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世界作為表象初論”,主要研究服從充足根據律的表象、經驗和科學的客體,它們構成了一個表象的世界;二是“世界作為意志初論”,主要研究意志的客體化,它構成了一個意志的世界;三是“世界作為表象再論”,內容是關於理念和藝術的客體,它構成了一個理念的世界;四是“世界作為意志再論”,主要研究生命意態的肯定和否定,它構成了一個倫理的世界。這四部分內容體現了從認識論到本體論,到藝術論,再到倫理學的演變過程。 [2]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品目錄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一篇 世界作為表象初論
服從充分根據律的表象
經驗和科學的客體
第二篇 世界作為意志初論
意志的客體化
第三篇 世界作為表象再論
獨立於充分根據律以外的表象
柏拉圖的理念 藝術的客體
第四篇 世界作為意志再論
在達成自我認識時,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附錄 康德哲學批判
叔本華生平及大事年表 [1]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創作背景

1813年叔本華將論文《充足根據律的四重根》提交給耶拿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次年,他遷至德累斯頓,開始思考人性中的內在衝突問題,並迷戀上印度哲學,這是他哲學思想的第三個重要來源。在德累斯頓的4年時間裏(1814—1818),叔本華完成了其主要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3]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品思想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

叔本華承認其哲學思想是對康德哲學思想的傳承。《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部分“世界作為表象初論”的內容也是對康德哲學的一種批判性論證。首先,他宣揚“世界即我的表象”的主觀觀念論。表象,指的是眼前出現的世界,也可以稱之為現象。因此,客觀世界應該通過某種有形之物和主觀世界相關聯。並且,規定現象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具有因果性的“充足理由律”作為一種主觀形式事先存在於意識當中。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作為表象的世界是主觀的,所以它不過是整個世界的一個方面,世界還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方面。這就是叔本華所説的“自在之物”,即人類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瞭解到的領域。然而,叔本華對康德的思想進行了批判。他認為,自在之物並非無法瞭解,而是一種“意志”。因此可以得出,世界就是意志。 [4]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篇

第二部分“世界作為意志初論”,論述了意志的客觀化。這裏的意志並不是理性的意志,是一種作為與理性沒有關聯的身體活動體現的“生存意志”。叔本華認為,客觀化後的意志便是人的身體。叔本華認為,這種意志與身體的關係適用於一切存在。他主張,生命現象和物理現象歸根到底是一種無意識的意志。比如消化、血液循環、分泌、成長、再生等身體內部的生命性和植物性的活動都是由意志活動來指導的。此外,動物築巢、蜘蛛織網等這些行為也都是如此。連物理現象也不例外。如水往低處流去時的強烈的衝動、磁石指針總是指向北極方向的固執、鐵屑對奔向磁石的憧憬、電流的兩極渴求再次相遇時的激烈等,這些活動也都是由意志來指導的。這樣的意志是毫無根據和目的的盲目意志,所以對人類來説是一種無止境的東西。因此,人的慾望永遠不可能被滿足,生存是充滿痛苦的過程。 [4]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篇

第三部分“世界作為表象再論”對理性與藝術的客觀性進行論述。理性,指的是柏拉圖所描繪的理想世界。也就是説,在藝術領域,理性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以及因果規律,直觀地被感受到。特別是音樂,它是對意志本身的一種臨摹,被稱作藝術的最高形態。這種藝術是高尚的,它去除了人身上主觀或客觀的要素,並把人從意志的慾望所導致的一切痛苦中解脱出來。然而,也會存在問題:藝術給人帶來的解脱非常少而且是短暫的。因此接下來即將論述的是道德給人帶來的解脱。 [4]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

第四部分“世界作為意志再論”對非短暫的恆常的道德進行論述。生存的痛苦,指道德作為生存的一部分,也會和別人一起承受痛苦,這就是所謂的同情。人會試圖通過同情去理解別人的痛苦。話雖如此,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對別人實際上也只能做到盡己所能的程度。這裏的意思是指人並不能從生存的痛苦中獲得最終的解脱,唯一的途徑就是從根本上否定“生存意志”本身。要想實現徹底的解脱,人只能實行“禁慾”。叔本華所提倡的禁慾,是指佛教真理中的禁慾。叔本華曾説,意志的自我揚棄,正是真理的誕生。只有真理才是德與聖的終極目標,才能使人從世界中得到徹底的解脱。 [4]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品影響

叔本華為支離破碎、滿目瘡痍的歐洲帶去了新的信仰的種子。他的哲學開啓了一個新時代,尼采在讀了他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後,受到強烈的震撼,他把叔本華的“生存意志”提升為“超人意志”。 [5] 
叔本華在該書中明確提出了非理性作為哲學主體的觀點,這對後世的哲學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簡介

叔本華肖像圖1 叔本華肖像圖1
阿瑟·叔本華(1788-1860),德國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美學家。出生於德國但澤(今屬波蘭格但斯克)一個銀行家家庭 [6]  。他從小傲慢、孤僻,帶點神經質。1809年入哥廷根大學學醫,後改學哲學。1819年發表重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標誌着其思想發展的頂點。1822年被聘為柏林大學教授,與黑格爾爭奪聽眾敗北。儘管他的哲學受到同代人的冷落,但他很自負,堅信真理的最後勝利。1836年發表論文《論處於自然界中的意志》,來維護他的意志學説。1853年後他的哲學才為人重視。他是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哲學的新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論。叔本華還著有《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等作品。 [2] 
參考資料
  • 1.    (德)叔本華著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商務印書館,2009.07 :前言頁;目錄頁
  • 2.    人文素養叢書編寫組編著 .一本書讀通哲學經典 :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03:第147-148頁
  • 3.    謝地坤主編.哲學名著導讀:學習出版社,2012.09:第304頁
  • 4.    (日)小川仁志著;唐麗敏譯 .完全解讀哲學名著事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 :第40頁-第43頁
  • 5.    黃躍著.古典的書香: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09:第292頁
  • 6.    常健,李國山編著. 歐美哲學家通史 現代哲學卷[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2.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