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遲

(戲曲劇作家、曲藝作家)

鎖定
何遲,原名赫裕昆。男,滿族,1922年生,北京人,中共黨員。
中文名
何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22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相聲《買猴兒》
《十點鐘開始》
《新局長到來之後》
性    別
原    名
赫裕昆

何遲人物生平

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8年赴延安報考抗日軍政大學。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火線劇社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團員、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演員。建國後,他參加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並被推選為曲藝改進會籌委會常務候補委員。歷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天津市戲曲學校校長、天津市戲曲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市文聯副主席、南開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等職,並組建中華雜技團(中國雜技團的前身),還率團出訪前蘇聯。天津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市第六屆政協委員。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 [1] 

何遲成就榮譽

何遲 何遲
他的《買猴兒》《開會迷》經過馬三立表演,曾經帶給中國百姓幾代人巨大的快樂。他的京劇、評劇劇本《仁義北霸天》《奇巧緣》《烏鴉告狀》《碎玉記》《杜十娘》《白蛇傳》《蝴蝶杯》《三喜圖》等,經多年舞台實踐,常演不衰。他的電影劇本《不拘小節的人》《馬大哈進北京》,也深為喜劇界矚目。他的《何遲詩選》《論文集》更是體現了深厚的藝術素養,展現出寬闊的胸襟與視野。
何遲一生酷愛喜劇,然而給他帶來的卻是一個個悲劇和苦果。自1957年“反右”之後,一連串的災難便接踵而來。先是被扣上“大右派”的帽子,下放農村勞動多年。後在文革中又被誣陷為“反動學術權威”、“反革命修正主義份子”、“三名三高份子”、“封建餘孽”、“現行反革命”,受到多次毒刑與拷打,身體變形殘廢不能站立,致使他癱瘓在牀達二十年之久。就是在這種完全喪失生活能力的情況下,何遲憑藉超人的毅力,口述了近30萬字的《何遲自傳》。文稿不僅真實的記錄了他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藝術人生,而且還為我國的現當代革命文藝史提供了獨特真實的歷史資料。還先後創作出《高貴的女人》《似曾相識的人》《新局長到來之後》《一切向錢看的人》《寶刀記》《何遲相聲創作集》等作品。

何遲主要作品

著有話劇劇本《二大伯》《兩個包袱》《血衣》《別敲鼓》《愛的鬧劇》,相聲劇本《喜信》《某甲乙》《買猴兒》《十點鐘開始》《新局長到來之後》及《何遲自傳》等。
《調查表》《開會迷》《今晚七點鐘開始》《逛北京》《“科學論文”》《高人一頭的人》《背課文》《似曾相識的人》《高貴的女人》《糊塗人》《新局長到來之後》《大八件兒》《寶刀記》《愉快的大年夜》《一切向錢看的人》《也子為什麼長壽》《笑話》《一樣兒病》《偷肉》《後掌兒》《請洗澡》《叫好兒》《萬全寶號》《屬狗的》《當皇上》《秦檜》《兩條“梁”》《急性子》《鞋襪告狀》《河豚魚》《要命大夫》《聖賢愁》《上帝》《不語禪》《趙公明騎梅花》《雲中有窟窿》《吉地》《拉縴兒的黑》《老君説謊》《蚊子符》《舍不起》《陰間到底好不好》《老子和如來佛》《吹散六千子弟兵》《長官念佛》《衙役受賄》《馬鞍子》《聶》《知了》《拿蝨子》《種小錢兒》《大小一樣》《算術》《有人兒》《煙頭兒》《工人算卦》《院兒裏見》《猜畫》《電焊》《雞》《安眠藥》《竅門兒》《到大後方去》《總理不死》《耐心的司藥》《不拘小節的人》《馬大哈進北京》《愛情的鬧劇》《白蛇傳》《仁義北霸天》《蝴蝶杯》《三喜圖》《杜十娘》《王二姐思夫》《眼睛亮了》《趕路相遇》《李大娘送子歸隊》《範玉鸞》。

何遲獲獎記錄

《何遲相聲創作集》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 [1] 
參考資料
  • 1.    何遲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