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善衡

鎖定
何善衡(1900年-1997年12月4日),祖籍廣東番禺石溪鄉(今廣州市海珠區石溪村),香港恆生銀行創辦人 [12]  。大昌貿易公司董事長。何善衡得益於幼年在金鋪當學徒的經歷,善於營商之道,特別是金銀買賣。1933年3月。何善衡出資1000港元作股金與別人在香港中環合資開設恆生銀號,1949年出任恆生銀號總經理;1952年12月.恆生銀號改組為有限公司,何善衡出任董事長;1959年12月,恆生銀號改名為恆生銀行;何善衡成功經營,使恆生銀行發展很快,1965年已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1969年領導編制“恆生指數 [12]  。1993年8月,番禺市授予何善衡“番禺市榮譽市民”稱號。1994年與梁銶琚何添利國偉一起創立“何梁何利基金 [1]  。1997年底,何善衡在香港去世,終年97歲。 [5]  [13] 
中文名
何善衡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番禺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12月4日

何善衡人物生平

何善衡 何善衡
何善衡祖籍廣東番禺石溪村(現屬廣州市海珠區)。其祖父輩曾於廣州市中心,今解放南路一帶開設西成金鋪,顯赫一時。父親何勵峯接掌家族業務後,生意漸走下坡,不幸英年早逝,導致家道中落。他出世沒多久,家境貧窮,七八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一家四口生計,全部落在他母親身上。何善衡十三歲被迫輟學,幸得世叔伯關照,得以在廣州今人民南路一帶的南成金鋪當學徒。在那間金鋪,他得以結識林炳炎,並深被林氏賞識,為何善衡日後發展鋪了路。
在金鋪過了多年打工生涯,何善衡也炒起金來。根據當時廣州黃金市場的規矩,炒金虧錢者,名字和所欠的數目就會在堂內掛單,直到款項還請方可贖回。何善衡曾三度掛單,當時他身無分文唯有去信上海向林炳炎求助,並乘船趕到上海。
在上海開了大銀號的林炳炎並不嫌棄,親自到碼頭接“落難”的何善衡,並吩咐專人安頓他,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在上海的日子裏,何善衡一邊在林炳炎的商行裏幫忙,一邊籌措欠單的款項。24歲那年,何善衡辭去金店職務。 [11] 
1926年,他和好友何賢在廣州上九路開了一間匯隆銀號,生平第一次當上了老闆。匯隆銀號本小利薄,幾年後,隨着何賢去澳門發展,銀號生意也宣告結束。但何善衡在這幾年裏學到不少東西。1933年3月3日,他的事業出現第一個轉折點,他與友人林炳炎、梁植偉、盛春霖等在香港中環合資開設了恆生銀號。儘管何善衡當時僅出了一千元的股金,但他善於“炒金”,故被林炳炎網羅,為銀號“炒金”。恆生銀號於1938年取得香港獨家買賣國幣的經營權後,生意蒸蒸日上。何善衡看中廣州,又去廣州開設分號,在當地開展業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佔香港,恆生銀號遷往澳門。戰後,恆生銀號又遷回香港。當時由於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對紙幣喪失信任,只認黃金。加之國民黨不久後發動內戰,不少有錢人紛紛外逃,給了恆生銀號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1947年開始,香港炒金風氣日盛,恆生銀號遂將擅長炒金的何善衡從廣州調回香港。事後證明這是個高明的決策。1948至1949年間,香港金價瘋狂跌漲,從上海來的一幫炒金客與粵港本地炒手爆發了一場黃金大戰。在這場黃金大戰中,恆生銀號大獲全勝,賺得盤溢缽滿。何善衡在此役中一戰成名,成為黃金買賣的權威。他的聰明才智,也在此時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恆生銀號毆東們折服。
1949年,林炳炎去世,何善衡理所當然地成為恆生的掌舵人。他見好且收,認為炒金不是長久之計,而發展銀行業務才是正途。為此,他與何添三赴歐美考察銀行業務,策劃銀號改組事宜。1952年,恆生銀號改組為有限公司,何善衡出任首任董事長。1983年4月,83歲高齡的何善衡以年事已高為名請辭恆生董事長職位。恆生董事會為感謝何善衡的貢獻,特邀他擔任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同年,何善衡還獲香港大學頒發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儘管他小學都未讀完,但就他的學識和貢獻來説,何善衡獲此殊榮實不為過。 [6] 
1990年,何善衡被授予“番禺市榮譽市民”稱號。1993年,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1996年6月,獲得由廣州市政府頒發的“廣州市傑出貢獻獎”。 [7]  1997年12月4日,何善衡在香港病逝,享年97歲。 [9] 

何善衡人物事蹟

何善衡恆生銀行的締造者

何善衡雖然讀書不多,卻深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他知道,一家銀行要生長壯大,最重要的是取信於顧客,在顧客心中紮下根,這才是銀行發展壯大的不二法門,為此,他立下了“顧客第一”的規矩;
50年代中,一家位於良好地段的小塑膠廠向恆生銀號貸款五萬港元。按合同規定,到期不還,以工廠作抵。該廠由於經營不善,無法按期還錢。銀行界均認為這下恆生撈了一票,可以趁機取得那個地段。廠家也戰戰兢兢,束手待斃。誰料何善衡親去工廠考察後,認為只要調整產品結構,這家工廠仍是可以生存發展的。他再次低息貸款十萬元給廠家,使該廠起死回生。何善衡此舉震動了香港實業界.為恆生銀號在實業界中樹立了良好的名聲和信譽,恆生的業務量大增。
短短几年時間,恆生“工業化”的過程便基本完成。恆生增加了註冊資金,業務涉及工業、商業、地產、保險等,幾年間變成一家頗具規模與實力的銀號。60年代第一天,恆生銀號正式換牌為恆生銀行,香港金融界的第一艘華資航空母艦下水了!
次年春,22層高的恆生銀行大廈屹立在中環。隨紡織業、製衣業,塑膠業、電子業的興起,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恆生銀行也日趨興旺。至1965年,分行發展至九家,存款劇增,由1.2億元增至15億元,成為最大的華資銀行。 [6] 

何善衡獨特有效的經營理念

何善衡做事必躬必親,喜歡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年輕人。他的思想既保守,又現代。一方面,他恪守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一方面,又對現代生活極為適應。上班或外出,他喜歡西裝革履,衣冠楚楚,講究衣着的品味和整潔,頗具紳士風度。他擁有最時新的轎車,並對現代化的傳播工具稔熱。
他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用”做人之道”訓練職員。創辦初時,他每月親自為全體職員講一次課,內容包括:忠誠、信用、知識及健康。他繼承了傳統文化中“德為上的觀念,引導青年人自省、立志、勤勞、戒貪念和善詩人。何善衡平生可以原諒那些吹毛求疵的主管,但深惡那種對新同事不予指導,不予關心,下屬做錯了事,只是叫他重做,但絕不加以解釋,讓下屬要暗中摸索,導致既費時又誤事的作風,認為這是公司發展的絆腳石,一定要予以剷除。
60年代末,何善衡把自己數十年來的經商處世閲歷及座談會的資料彙集成《閲世淺談》。這本書,後來成為香港銀行界人士訓練職員的基本教材之一。書中大量引用了《禮記》、《論語》、《孟子》的説法,教誨年輕人要加強品德修養。他認為“高稚的儀表,器宇軒昂,衣履整齊,使人望而產生敬慕之心;假如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不好,便很難獲得別人的敬仰和接近的機會。”因此,談吐和儀表一直是恆生甄選初級職員的標準。
何善衡還認為職員素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銀行今後的發展。60年代初,銀行職員或者顧客懂英文或銀行業務的人很少,顧客不知道如何用英文填寫信用狀,往往需要銀行職員的幫助。於是何善衡便開班,訓練職員基本的銀行技術及常識,後來恆生決定把部分課程改為公開的講座,免費提供給對銀行業務有興趣的人蔘加。這個名為“初級銀行業務進修班”的課程,一共吸引了8萬多學生。“初級銀行業務進修班”的成功,使何善衡產生了辦學的念頭。他打算建為:“要立一所非牟利的商業學院,提供大學程度的訓練。何善衡認維持香港經濟的發展,首要的條件是確保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而私人機構也有承擔培育人才的責任。”1979年由恆生股東捐款5000萬港元,建立了恆生商學書院,為香港培養了一大批金融人才。 [10] 

何善衡推動恆生銀行持續發展

1952年,恆生銀號改組為有限公司,何善衡出任首任董事長,恆生從此隨香港工商業的成長而開始扮演一個銀行的角色。繁榮的背後潛隱着危機。由於經濟發展很快,銀行之間競爭激烈,一方面存款利息不斷提高,一方面大量貸出鉅款投入房地產。這使銀行的資金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為銀行擠提埋下了伏筆。1965年,正當恆生銀行業績大幅增長之時,一次洶湧的銀行擠提浪潮險些將它吞沒。這次華資銀行擠提風波先從明德銀號颳起,接着波及老牌的廣東信託銀行,最後謠言又指向恆生。喪失信心的大批存款散户晝夜排在恆生銀行前面,等着提款:恆生銀行難以籌措這麼多流動資金,一時也搖搖欲墜。這時,覬覦已久的匯豐銀行趁機提出以恆生51%的控股權來換取匯豐無限量的支持。在別無選擇之下,何善衡只好將恆生的半壁江山拱手交出。
痛定思痛之下,何善衡利用匯豐“無限量支持”,在香港銀行業驚魂未定之時,看準低潮之機,果斷地重新投資房地產、酒店業及航運業等。當香港經濟再度勃起時,他的投資獲得可觀回報,業務每年均有兩位數的增長,董事長的寶座仍非他莫屬。經過幾年努力,恆生的分行由1965年的九家發展為1969年的35家。在何善衡的經營下,恆生實力大增。1969年,該行首創香港股市指數———“恆生指數”,成為反映香港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併為國際認可。恆生又編制了物價消費指數,成為香港通漲的指標,更是老闆給員工調薪的依據。1972年,何善衡成功地將恆生股票上市,股價猛漲三倍,恆生信譽大增。至1983年何善衡卸任恆生董事長之時,恆生的業務已擴展至全球,在港擁有120家分行,市價總值排名香港銀行第二位。 [6] 

何善衡社會貢獻

何善衡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該獎每年評選一次,設有“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三個獎項。自設立以來,共遴選獎勵上千位傑出科技工作者,成為中國社會力量創建科技獎項的成功範例,為激發中國科技發展的活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1] 

何善衡清華大學新土木館

清華大學新土木館 清華大學新土木館 [2]
該館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資興建,1998年落成,命名為“何善衡樓”,又稱新土木館。該館是清華土木工程學科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基地。 [2] 

何善衡北京大學何善衡圖書室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何善衡圖書室由香港著名慈善家何善衡先生所創立的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慷慨捐贈並命名,旨在對元培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探索的具體支持, 以期激勵元培學生不斷進取,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最終回報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2010年9月12日上午,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助元培學院暨“何善衡圖書室”命名儀式在元培學院201室舉行。 [4] 

何善衡中山大學善衡堂

20世紀80年代,何善衡將2000萬港元捐資委託何銘思管理,由他全權負責與中山大學領導籌劃組建管理學院。何氏教育基金會的作用一直持續,延續多年仍然產生重要影響。中山大學領導認為,何善衡熱愛祖國,關心教育,重視培養英才,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操和卓越貢獻應讓世人皆知,建議將管理學院教學大樓命名為“善衡堂”,並延請著名書法家為名匾揮毫題字;建議將何善衡所捐贈的教育基金命名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何氏教育基金”。 [3] 

何善衡社會評價

《海珠改革開放三十年紀事》:作方香港最大的華資很行的創始人之一,何善衡見證和參與了香港金融業的起飛,其成就令人羨慕;作為熱愛祖國,關心支持祖國家鄉建設的慈善家,何善衡多年來樂善好施,慷慨解囊,更是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敬重。何善衡以一生的經歷,實踐了他提倡的“立志、勤備、戒貪”的銘言。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