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碳保定

鎖定
低碳保定,就是保定市要探索建立一個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態化的經濟增長方案,實現一種循環、節約、可持續的低碳城市發展之路。
中文名
低碳保定
政    府
已經提出了太陽能
建設成
國內首座在
到2010
年,全市

低碳保定發展背景

保定 保定
 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經提出了太陽能之城的概念,計劃在整座城市中大規模應用以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該市規劃,力爭用2至3年時間,將保定建設成國內首座在照明、供熱、取暖等各個方面大範圍應用太陽能的城市,力爭到2010年,全市每年節電4.3億度,節約標準煤11.8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8萬噸。
為此,保定市開始推行一系列新措施。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保定50%的公共場所、40%的生活小區、40%的旅遊景區完成了太陽能應用改造。
在保定,最醒目的改變莫過於城市的交通燈和部分路燈頭頂都加上了藍色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
同時,住宅小區也是改變中的一部分。
新世紀花園小區是太陽能綜合應用示範小區,其太陽能應用改造工程分為三期,從2007年3月開始進行,目前庭院燈、景觀燈和部分光熱設施都已改造完畢,一個新建3KW的微型光伏電站已擔負起為中心監控室供電的責任。
保定建設低碳城市的優勢在於,它擁有中國唯一的國家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中國電谷”。
“中國電谷”將打造成一個以電力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和企業羣,重點發展風力發電的產業鏈、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節能產業鏈等七大產業園區;通過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商務服務到產業製造,形成一個全產業鏈條,為國家提供一個可再生能源和節電產業的戰略發展平台。
近三年來,保定新能源產業的增速保持在50%左右。
“中國電谷”08年實現銷售收入近160億元。在2007年,以兵裝集團、中國國電集團為代表的戰略投資者,開始在保定大規模投資新能源產業。在風電產業上,保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葉片生產研發基地,建立了集羣環境最優的風電產業體系;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上,天威英利作為國內光伏企業龍頭,形成了完備的製造體系。

低碳保定低碳城市項目

國首座太陽能光伏大廈—電谷錦江國際酒店 國首座太陽能光伏大廈—電谷錦江國際酒店
 保定在尋找低碳排放“秘笈”的道路上並不孤單,它的身邊有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這樣的合作者。
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啓動“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以期推動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保定上海是首批入選的2個試點城市。根據WWF和保定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在“新能源產業帶動城市低碳發展”的原則下,雙方的合作將重點集中在:新能源產業及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先進理念和經驗的引入;保定市成功經驗的國內外推廣;保定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能力建設。
WWF將通過項目促進保定可再生能源及能效產品的出口和應用,對項目進行國內外宣傳和推廣,併為項目提供部分資金支持。保定市政府則將為項目提供相應的配套資金和人力物力,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WWF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活躍於90多個國家的網絡。
在另一個試點城市上海,WWF將與上海市建設與交通委員會、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合作,對建築的能源消耗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從辦公樓、賓館、商場等大型商業建築中選擇試點,公開能源消耗情況,進行能源審計,提高大型建築能效;同時,對公共建築的物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節能運行的能力。此外,WWF還將與合作伙伴一起推進生態建築發展的政策研究,選擇具體的項目進行示範。
除了這兩個城市的試點外,WWF還將在北京開展有利於低碳發展的政策研究、項目經驗總結與推廣。

低碳保定低碳經濟背景

太陽能路燈 太陽能路燈
 如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是當前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隨着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能源的需求量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將持續增長,温室氣體排放以及由此帶來的氣候變暖問題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面對這種情況,英國等歐洲國家倡導發展“低碳經濟”,日本提出建設低碳社會,世界各地爭相發展低碳城市。而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徵的低碳經濟在我國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從率先探索的上海和保定,到積極謀劃的珠海、德州和貴陽,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日漸清晰,各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邁出了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低碳步伐。今天,本版刊登一組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總結,旨在喚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以期為我市低碳經濟提供有益的借鑑和思考。 低碳經濟及其由來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低碳經濟理念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宗旨是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影響,實現“碳中性”,即經濟活動中人為排放CO2與人為吸收CO2的動態均衡,維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平衡。
2003年,英國政府發佈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以期通過減少資源耗費,提高資源生產力,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同時,通過開發、應用並出口前沿技術,發展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使英國在環境友好、可持續、可靠和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市場中佔得先機。“低碳經濟”後在巴釐路線圖中被進一步肯定。
發達國家均支持發展“低碳經濟”,2008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希望利用其管理、技術、制度等方面優勢,在減少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的內涵式增長,獲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爭取並維護其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和戰略利益。
2007年9月8日,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加強大家庭建設,共創可持續未來”,主要討論氣候變化和清潔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支持多哈回合談判、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議題。第一階段會議主要討論氣候變化等議題,各成員領導人先後發言。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發言中就氣候變化問題闡述了中國政府的主張和建議。
近來,氣候變化引起亞太地區各國普遍關注。氣候變化事關亞太地區的發展,事關亞太地區全體人民的福祉。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一些有益倡議,採取不少積極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們應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凝聚共識、開展合作。這不僅有助於推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而且將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產生重要影響。
我們應該本着對人類、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尊重歷史,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務實合作,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第一,堅持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聯手應對。在氣候變化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開展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發達國家應該正視自己的歷史責任和當前人均排放高的現實,嚴格履行《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目標,並在2012年後繼續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特別是要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清潔技術,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發達國家應該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承諾,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第二,堅持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説是發展問題,只有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決。應該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產業升級,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從根本上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第三,堅持公約主導地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奠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是最具權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國際框架。應該維護公約及其議定書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機制和主渠道地位,將公約確定的原則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原則。
第四,堅持科技創新。科技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應該加強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環保技術、低碳能源技術,加強人員培訓,充分發揮各方積極性,提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共同促進亞太地區森林恢復和增長,增加碳匯,減緩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