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代碼

鎖定
低代碼(Low Code)是一種可視化的應用開發方法,用較少的代碼、以較快的速度來交付應用程序,將程序員不想開發的代碼做到自動化,稱之為低代碼。 [1] 
低代碼是一組數字技術工具平台,基於圖形化拖拽、參數化配置等更為高效的方式,實現快速構建、數據編排、連接生態、中台服務。通過少量代碼或不用代碼實現數字化轉型中的場景應用創新。 [1] 
創始人
Miguel Valdes Faura
中文名
低代碼
定    義
可視化的應用開發方法,用較少的代碼、以較快的速度來交付應用程序,將程序員不想開發的代碼做到自動化

低代碼低代碼起源

低代碼起源 低代碼起源
Gartner隨後又提出了aPaaS和iPaaS的概念,其中aPaaS概念和低代碼非常吻合。隨着這一概念的不斷推廣,全球市場上都湧現出了很多低代碼平台。 [1] 
2021年,中國市場逐漸形成完整的低代碼生態體系。

低代碼低代碼分類

低代碼技術路徑的角度來區分,通常可分為:
表格驅動:理論基礎上是圍繞着表格或關係數據庫的二維數據,通過工作流配合表格完成業務流轉,是一種面向業務人員的開發模式,大多面向類似Excel表格界面的企業信息應用程序。 [1] 
表單驅動:核心圍繞表單數據,通過軟件系統中的業務流程來驅動表單,從而對業務表單數據進行分析和設計,適合輕量級應用場景構建。 [1] 
數據模型:核心圍繞業務數據定義,包括數據名稱、數據類型等,抽象表單展示與呈現業務流程,在實踐層面通過數據模型建立業務關係,通過表單、流程支持完善的業務模式靈活性高,能夠滿足企業複雜場景開發需求和整體系統開發的需求,適合中大型企業的核心業務創新場景進行個性化定製。 [1] 
領域模型:核心圍繞業務架構對軟件系統所涉及到的業務領域進行領域建模,從領域知識中提取和劃分不同子領域(核心子域,通用子域,支撐子域),並對子領域構建模型,再分解領域中的業務實體、屬性、特徵、功能等,並將這些實體抽象成系統中的對象,建立對象與對象之間的層次結構和業務流程,最終在系統中解決業務問題,適合業務框架與技術架構非常成熟的大型企業。 [1] 

低代碼低代碼的能力

低代碼的底層邏輯還是一個開發平台,需要對個性化的需求開放實現途徑
場景構建能力:通過圖形可視化,拖拉拽方式就能快速構建運營管理所需的應用場景,敏捷響應需求變更的快速迭代,做到調研即開發,開發即部署。 [1] 
數據編排能力:通過可視化的業務規則編排,重新盤活散落在企業煙囱式系統中的數據,提供面向前端各類業務場景需要的數據服務和業務服務。 [1] 
連接生態能力:通過平台的集成能力即可輕鬆連接企業上下游的組織與系統,擴大企業的業務鏈服務邊界,積累更多的數據資產,通過數據來反哺業務,實現更為精細化的業務場景運營; [1] 
業務中台能力:以數字化形式快速構建面向服務中心所需的各類創新微應用,將企業核心運營場景實現業務在線化。 [1] 

低代碼低代碼的需求

市場需要
應用開發需求的市場增長與企業IT交付能力的差距,需要通過低代碼技術革新IT生產力體系,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通過最新的低代碼技術實現提效降本。 [1] 
專業開發者需要
低代碼重塑系統交付模式,低代碼技術抽象並封裝了許多軟件開發所需的編程知識。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可視化拖拽與參數化配置實現快速開發,從可重用組件化、插件化、模板化的資產中進行選擇,而不必編寫單獨的代碼行,最大化應用資產複用,從而提高整體交付效率,能夠讓專業開發者更加專注於更具有價值和創新型的工作。 [1] 
數字化轉型需要
隨着數字化浪潮的推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促使企業從管理轉向運營、部門管理轉向場景化運營,商業生態重構讓未來企業運營模式也會更加關注從生產轉向服務,從分銷轉向用户,突破企業管理邊界與上下游連通。企業需要新的數字技術工具把企業組織、管理、經營等行為由線下搬到線上,實現企業運營管理的業務在線。低代碼配置靈活和複用性高的特點,更貼合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快速開發和敏捷迭代的業務創新。 [1] 

低代碼低代碼的趨勢

低代碼的市場規模足夠大,已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一直都在高速增長。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下,需要超級龐大的新業務場景應用。低代碼技術能緩解甚至解決龐大的市場需求與傳統的開發生產力引發的供需關係矛盾問題,勢必在應用開發市場上受益,終究會成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降本增效趨勢下的必然產物。 [1] 
同時,國內BAT等互聯網廠商數字化佈局低代碼產品在孵化推進。從低代碼應用方向角度來説的,不同企業規模/類型的應用趨勢亦不盡相同。 [1] 
低代碼趨勢 低代碼趨勢
參考資料
  • 1.    低代碼  .深圳市八佰數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