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法嶽

鎖定
1932年1月出生於湖南長沙。其父伍家宥,系國民黨立法委員,其生母龔蔚英,早在1935年即去世。
中文名
伍法嶽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1月
出生地
湖南長沙

伍法嶽個人簡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三年,法嶽隨父親、繼母由湘遷至重慶,併入小學就讀。由於日機頻繁轟炸重慶,致使居無定所。1943年考入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就讀。

伍法嶽人物生平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二年,隨父母、弟弟遷往南京,就讀鍾英中學高中部。1948年秋,因時局變遷,轉至湖南長沙明德中學繼續就讀,次年即隨父母赴台灣,直到30年後才再次回到大陸與親人相聚。 伍法嶽先生去台後,1949年夏考入台灣左營海軍機械學校,一年後,入電機系習電訊工程。1954年獲電機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留校任教。1955年被選派至美國舊金山學習雷達工程半年,又在聖地亞哥學習1月後返台灣,在海軍軍官學校任教官。
1957年,伍法嶽先生考取台灣清華大學研究所第二屆研究生,1959年6月,獲碩士學位。1959年9月,獲獎學金赴美國,入聖路易城的華盛頓大學攻讀物理,196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9月即聘於維州理工學院任物理學助教授。1967年轉東海岸的波士頓東北大學任教迄今。歷任物理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1972)、傑出教授(1986)及Mattheus傑出教授(1989)。
伍法嶽教授於1979年8月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邀請,攜夫人張青芝女士及三個女兒在闊別祖國大陸30年後首次回到大陸探親及講學一個月。此後20多年至今,伍教授多次返國,先後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的榮譽教授(1980)、重慶西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1985)、天津南開大學客座教授(2001)。

伍法嶽學術成就

伍法嶽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數十年,成績斐然,先後有科研論文200餘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在國際物理界著有盛名。2001年10月,天津南開大學教學研究所舉辦國際物理會議,適逢法嶽教授即滿70壽誕,來自十餘國的數十位學者,其中有陳省身教授、楊振宇教授至會專為法嶽教授祝壽。這次國際會議成為特別為伍法嶽教授70大壽而舉辦。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博士親自將南開榮譽教授證書頒給法嶽先生,稱讚伍法嶽的成就是南開校友的光榮。2002年5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亦舉辦國際物理會議,專為伍法嶽祝70歲壽誕,有70餘位國際物理學者到會。伍法嶽教授先後在國內各大學及研究機構(清華、北師大、復旦、浙大、湖大、雲大、西南師範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台灣的台大、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處講學。並多次到世界各地訪問,從事物理研究。到過的主要國家有美、英、法、德、意、瑞士、荷、澳洲、巴西、日本、韓國等。2005年8月,受楊振宇教授聘約到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講學兩個月。
伍法嶽教授雖離開祖國大陸半個多世紀,但對故鄉懷着深深的眷念之情。1985年8月,法嶽伉儷曾返石門縣城,對青年學生髮表熱情演説,受到縣黨政領導熱烈歡迎。1989年3月,經多方聯繫努力,將父親420冊遺書輾轉由台灣運抵石門,捐贈給縣圖書館。2000年5月,為發展我教育事業,出資萬美元,在我縣蘇家鋪學校建“伍家宥科教樓”一座。2003-2005年,又先後將父親、母親的全部生前證件、聘書、字畫等捐贈給我縣圖書館。
法嶽教授自幼酷愛中國象棋棋藝,並在棋藝上有一定造詣。早在1947年他15歲,參加南京市成年人象棋比賽就獲第九名。去台灣後,先後獲海軍、澎湖縣及“三軍”象棋冠軍。赴美后曾擔任波士頓雙語報紙《舢舨》中象棋欄目主編,著有象棋專著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