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明春

鎖定
伍明春(1976.2—),男,福建上杭人。1997年本科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2000年碩士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2005年博士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現為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教授、文化產業系主任,文學院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伍明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6年2月
畢業院校
首都師範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已出版專著3部,詩集2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出生地
福建
代表作品
《隱秘的水仙》
《早期新詩的合法性研究》
《現代漢詩沉思錄》

伍明春個人小傳

我們 我們
伍明春,1976年2月生,福建上杭人。1997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教授、文化產業系主任,文學院碩士生導師。2017年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 [1-2] 

伍明春承擔項目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早期新詩的話語場域研究”(編號:12CZW071)。
主持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新詩的合法性研究”,(編號:2006B2038)。
參與國家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1898-1998)——二十世紀漢語詩歌發展的本體性研究”(編號:96AZW018)。
參與國家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詩歌通史”,(編號:2004AZW001)。

伍明春出版著作

伍明春 伍明春
《隱秘的水仙》(詩集),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
《中國詩歌通史·現代卷》(王光明主編,本人撰寫三章共15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沉潛與喧囂——當代詩歌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口音》(詩集),海峽書局2015年。
《現代漢詩沉思錄》,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年。

伍明春主要論文

《文學批評的底氣、地氣和鋭氣——重新認識批評家李長之的當代意義》,《光明日報》2017年10月6日第6版 [3] 
《文學場與政治場相互借力——論早期新詩的政治話語》,《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4] 
《論早期美學新詩合法性的建立》,《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早期新詩壇的第三種力量——論聞一多、梁實秋的早期新詩批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論五四報刊“新詩”欄目的盛衰》,《東方論壇》2010年第4期;中國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文化記憶、抒情策略和文類自覺——略論地震題材詩歌》,《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論早期新詩在中學的傳播》,《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論早期新詩的“弒父”情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想象歷史的另一種方式——餘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簡論》,《名作欣賞》2008年第23期。
《重構女性與世界的關係——翟永明〈女人〉組詩簡論》,《名作欣賞》2008年第21期。
《論翻譯對早期新詩的影響》,《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抒情姿態的變化——現代漢詩與民生關係的一種考察》,《河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中國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論“新詩”觀念的塑造》,《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論“新詩人”身份的合法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中國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歌謠:新詩的潛在資源》,《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4期。

伍明春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文學創作論》、《中國現代文學史》等。
研究生課程:《現代詩歌理論》。

伍明春社會兼職

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5]  福建省美學學會副會長 [6]  《海峽詩人》雜誌主編。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