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雷妮公主

鎖定
黑森和萊茵河畔的伊雷妮公主(伊雷妮·路易絲·瑪麗亞·安娜,Irene Luise Maria Anna;1866年7月11日-1953年11月11日),普魯士的阿爾貝特·威廉·海因裏希王子之妻。 [1] 
中文名
伊雷妮公主
外文名
Irene Luise Maria Anna
出生日期
1866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953年11月11日
伊雷妮是後來的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路德維希四世與英國的愛麗絲公主的三女兒,出生於1866年普奧戰爭最後階段新落成的 "新皇宮",當時普魯士軍隊還未進軍鄰近的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她的名字 "伊雷妮 "源於希臘語 eàjûne/peace(和平),洗禮儀式被推遲到9月的和平條約簽訂之後。母親愛麗絲早逝後,她的寡居父親和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英國照顧她長大成人。由於關係密切,維多利亞女王和在柏林的奧古斯塔皇后起初都反對她與表兄普魯士的阿爾貝特·威廉·海因裏希王子的關係,1885年,她們在懷特島參加了她的姨母、比阿特麗斯公主與巴騰堡的海因裏希王子的婚禮。1887年3月,伊雷妮與海因裏希在老皇帝威廉一世90歲生日時宣佈訂婚,隨後在未來公公弗里德里希三世執政100天期間,在柏林-夏洛滕堡舉行了婚禮儀式。 [1] 
這對夫婦的主要住所是位於基爾軍港的新裝修的城市宮殿,以及首都附近的帕雷茨,這是寡居的弗里德里希皇后(維多利亞公主)贈送的禮物。與身為海軍軍官妻子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一樣,伊雷妮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參與丈夫的海外任務,例如在1889年末 "伊雷妮 "號巡洋艦的首航中,從威尼斯經科托爾和科孚島到開羅,然後前往馬耳他與家人團聚;1898年,"海因裏希王子 "號郵輪至少有幾個月的時間是在基亞茨紹市指揮 "東亞巡洋艦師"。長子瓦爾德馬(Waldemar,1889-1945)患有致命的家族遺傳性血友病,小兒子海因裏希(Heinrich,1900-1904)和伊雷妮的弟弟弗里德里希一樣,因一次意外而喪生。海因裏希王子與他在達姆施塔特的小舅子恩斯特·路德維希對汽車和飛機制造方面的技術革新有着共同的興趣,在沃爾夫斯加滕和巴特洪堡發起的 "海因裏希王子騎行 "活動以及 1914年5月在達姆施塔特博覽會上組織的 "海因裏希王子飛行 "活動都記錄了這一點。 [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因裏希和他的家人在1918年基爾水兵革命爆發時,得以逃到購買的海默馬克莊園,該莊園至今仍歸家族所有。1926 年秋天,海因裏希王子探望了移居危地馬拉的兒子西吉斯蒙德(Sigismund,1896-1978)後,因咽喉癌病逝,1929年4月被安葬在位於海默馬克的家族陵墓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伊雷妮公主部分時間居住在西里西亞的卡門茨城堡。1945年,瓦爾德馬死於逃亡途中,伊雷妮則帶着孫女芭芭拉(1920-1994),在歐洲戰爭爆發的驚嚇下,安然無恙地回到了最初被皇家空軍佔領的海默爾馬克。1952年,芭芭拉公主和她的女兒們繼承了家族產業,兩年後,芭芭拉公主嫁給了梅克倫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公爵(1912-1996)。而伊雷妮在1953年11月11日去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