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企業號航空母艦

(美國約克城級航母2號艦 (舷號CV-6))

鎖定
企業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Enterprise,舷號:CV-6,中文: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幸運E/Lucky E),是服役於美國海軍的第六艘航空母艦,是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 [1] 
企業號航空母艦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包括中途島戰役東所羅門羣島海戰聖克魯斯羣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菲律賓海海戰萊特灣海戰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戰鬥,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戰鬥資歷最深厚,功勳最卓著的戰艦,日本曾三次單方面宣佈企業號被擊沉,但最後均被證偽,因此企業號又有“灰色幽靈(Gray Ghost)的綽號。 [2-4]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七艘以“企業”命名的艦船。 [1]  ,於1933年8月3日批准建造,1934年7月6日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1936年10月3日下水,1938年5月12日入役,1947年2月17日退役並報廢處理 [2] 
中文名
企業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Enterprise
前型/級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3] 
次型/級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研製時間
1930年-1934年 [4] 
服役時間
1938年5月12日
國    家
美國 [3] 
舷    號
CV-6
建造單位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艦    級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3] 
前    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CV-5) [5] 
次    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CV-8)
艦    型
航空母艦 [4] 
下水時間
1936年10月3日 [2] 

企業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企業號航空母艦研製背景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1921年11月,在美國的首都華盛頓,當時世界的五個海軍強國,美、英、日、法、意的代表皆彙集於此,目的是為了削減各國海軍的軍備,同時預防可能到來的軍備競賽,減輕各國財政負擔。經過數月的協商,與會國之間彼此達成了共識,簽訂了《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史稱《華盛頓海軍條約》 (Washington Naval Treaty),該條約明確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10:10:6:3.5:3.5,簽約國建造的戰艦單艦最大噸位不得超過35560公噸,主力艦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 毫米)。條約同時規定各簽約國的航空母艦總噸位不得超過以下的標準:美國135000長噸(137160公噸),英國135000長噸(137160公噸),法國60000長噸(60960公噸),意大利60000長噸(60960公噸),日本81000長噸(82296公噸)。
1922年,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基礎上,美國開始了自己的航母發展歷程。按照條約美國海軍可建造排水總量135000噸的航空母艦,但每艘新造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過27000噸,而兩艘獲准由其他艦船改建的航母每艘則不得超過33000噸,美國當時的CV-2“列剋星敦”號與CV-3“薩拉託加”號兩艦由戰列巡洋艦改造為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在官方上佔去66000噸;1922年服役的帶有實驗性質的CV-1蘭利號航空母艦則不計算入噸位總量之內,因此海軍在字面上只有69000噸可用作建造新航母。 [2]  [5-7] 
列剋星敦號航母 列剋星敦號航母
1922年到1929年間,美國海軍建造及維修署、海軍航空署及海軍事務委員會均在鑽研新式航空母艦設計,而新設計最大的爭論,正是如何“有效地”運用餘下的噸位。爭論的焦點在於航母數量與大小,倘若採用小型化13800噸的方案,則海軍可新增5艘航空母艦;倘若採用較大型方案,則建造數量較少,為4艘17250噸級或者3艘23000噸級。 [1]  [8] 
新建航母數量與大小的爭論背後,牽涉到航母各方面的運用疑難。由於當時沒有艦載雷達,航母很容易被發現,必須可以高速逃脱,美國海軍內部一致同意航母應有高速航行能力,但相應的引擎空間便愈大佔用更多噸位。大型航母可裝設抵禦巡洋艦火炮的裝甲,至於小型航母則無可避免較弱。然而,海軍同時要考慮飛行設施問題,倘若小型航母犧牲防禦,而換取更多機庫空間,則兩艘小型航母的載機量比一艘大型航母多,可更有效運用條約噸位。大型航母設計雖在航海及執勤性能上,都遠勝小型設計,但整體可建造數量卻相對較少,且在戰後緊縮軍費的情況下難以建造。另外,大型航母設計使海軍航空力量集中在少數軍艦,使艦隊在單次攻擊損失全部航空力量的風險增加。相信航母有獨立作戰能力的戰鬥艦隊航空指揮官約瑟·李維,以及航空署署長威廉·莫斐德,則聚焦於增加艦隊整體的艦載機攜帶數量,這樣小型化設計正好滿足各方所需。 [5]  [7]  [9] 
遊騎兵號航母 遊騎兵號航母
1929年,在日內瓦海軍裁減會議與建造巡洋艦的爭議聲下,一艘小型航母設計列入該年度的美國海軍撥款法案,聯同巡洋艦撥款,獲得美國國會兩院通過,最終成為1933年2月入役的排水量13800噸的CV-4遊騎兵號航空母艦(亦稱突擊者號) [6]  [10]  。然而就在法案辯論之時,美國海軍舉辦了第9號艦隊解難演習。在約瑟·李維的領導下,“薩拉託加”號航母在演習中充分展現了大型航母的獨立戰鬥力、機動性及強大打擊力。之後1930年至1933年的演習,列剋星敦級的兩艘大型航母也延續了上述的優點。
1930年,美國海軍事務委員會提出修正討論,建議將來多建造一艘小型航母,以及兩艘增大噸位的中型航母。小型航母可用作跟從戰列艦作戰,而中型航母則可獨立成為打擊力量,既滿足海軍的戰術需要,又盡用餘下噸位。 [11]  [2]  [7]  1931年,在吸收了前四艘航母的經驗教訓後,美國計劃建造兩艘新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Yorktown class aircraft carrier),單艦排水量約為19800長噸。1932年初,海軍事務委員會終於從多項設計中,選擇了排水20000噸、長770尺、寬80.3尺、120000軸馬力,最高航速32.5節、搭載90架艦載機的方案。然而國會以經濟蕭條為因,並未撥款建造新型航母,使設計又再拖延,期間海軍部長曾要求軍部研究裝設8英寸火炮的27000噸方案,但最終流產。 [11]  [2]  [5-7] 

企業號航空母艦建造沿革

企業號下水儀式
企業號下水儀式(2張)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海軍造艦計劃終於獲得政治上的支持。首先,小羅斯福為整頓市場,刺激經濟,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其中“以工代賑”造福了美國海軍,通過動用全國工業復興法 [12]  的資金,以援助失業造船工人為名,撥款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及若干驅逐艦,這批資金無須經正常國會程序撥款。國會提供了高達兩億三千八百萬美元的撥款,用於更新艦艇裝備,這一舉措使得兩艘航母的建設預算一下子增加了八千萬美金,大大提高了建造質量。最終爭論的中型航母設計變成了最初的兩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而小型航母設計後來則成為黃蜂號航空母艦(亦稱胡峯號)。1934年5月21日,按照1932年的航母設計藍本,約克城級首艦CV-5“約克城”號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現諾斯羅普·格魯曼造船廠)旗下的造船廠動工 [1]  [5] 
1934年7月6日,約克城級2號艦CV-6企業號(USS Enterprise)也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7月16日開始鋪設龍骨。此時海軍仍在飛行甲板長度、防空炮裝備及位置等方面仍有所爭辯,然而隨着遊騎兵號航母在1933年下水 [13]  ,加上美國海軍航空戰術與經驗長足的發展,原航母過苛的濃縮設計弱點顯露無遺,這樣爭辯到1934年11月已有定論。 [2]  [5]  [12]  1936年10月3日,企業號航空母艦下水,時任美國海軍部長夫人克勞德·A·斯旺森女士主持了擲瓶儀式。 [4]  [7] 

企業號航空母艦服役歷程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徽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徽
1938年5月12日,企業號正式入役,首任艦長是小牛頓·懷特(Newton H. White, Jr),第一趟試航至里約熱內盧。之後的1939年1月2日,在安普頓港羣進行休整後,企業號又駛向南方,途徑聖托馬斯島和關塔那摩灣,與“約克城”號一同參加位於加勒比海地區舉行的艦隊演習。指揮兩艘航母的是“蠻牛將軍”小威廉·弗雷德裏克·哈爾西少將,這位個性剽悍爽朗的將軍給企業號的船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決定了企業號未來在戰鬥中凌厲威猛的性格。在波納爾接過指揮棒的四個月後,也就是1939年4月,企業號被正式編入太平洋艦隊序列,母港為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 [4]  [7]  企業號幾乎參加了太平洋的所有重要戰役,在二戰中共獲20枚戰鬥之星勳章, [2]  [8]  [12]  約克城級三艘中只有企業號服役到了戰爭的結束。
1946年1月18日,企業號進入了紐約美國海軍船塢解除服役狀態,並在1947年2月17日退役,轉入大西洋預備艦隊。美國許多人和團體努力想將企業號保留為博物館/紀念船並組成了“企業號協會”,美國海軍也同意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募集足夠資金,便讓協會優先買下,但籌款活動卻無法在時限內募集到足夠資金。1952年10月1日稱為攻擊航母CVA-6,1953年8月8日又改稱反潛航母CVS-6,1956年10月2日從海軍艦艇名冊中除籍。 [13]  最後企業號被海軍以561333美元的價格出售並在1958年7月1日於新澤西州開始解體,海軍答應保留企業號那獨特的三角桅杆,不過卻沒有履行諾言,最後在1960年3月被徹底解體,為了紀念企業號,美國海軍將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CVN-65同樣取名為企業號。 [2]  [5-7]  [12] 
歷任艦長
小牛頓·H·懷特上校
查爾斯·A·波納爾上校
喬治·D·莫里上校
Captain Newton H. White, Jr.
Charles A. Pownall
Captain George D. Murray
1938年5月12日-1938年12月21日
1938年12月21日-1941年3月21日
1941年3月21日-1942年6月30日
亞瑟·C·戴維斯上校
奧斯伯恩·B·哈迪森上校
卡洛斯·W·維貝爾上校
Captain Arthur C. Davis
Captain Osborne B. Hardison
Captain Carlos W. Wieber
1942年6月30日-1942年10月21日
1942年10月21日-1943年4月7日
1943年4月7日-1943年4月16日
薩繆爾·P·金德爾上校
馬賽厄斯·B·加德納上校
托馬斯·J·漢密爾頓中校
Captain Samuel P. Ginder
Captain Matthias B. Gardner
Commander Thomas J. Hamilton
1943年4月16日-1943年11月7日
1943年11月7日-1944年7月10日
1944年7月10日-1944年7月29日
卡託·D·格洛弗上校
格洛弗·B·H·霍爾上校
威廉·A·里斯上校
Captain Cato D. Glover
Captain Grover B. H. Hall
Captain William A. Rees
1944年7月29日-1944年12月14日
1944年12月14日-1945年9月25日
1945年9月25日-1946年2月20日
弗朗西斯·E·巴德韋爾上校
康拉德·W·克雷文中校
劉易斯·F·戴維斯中校
Captain Francis E. Bardwell
Commander Conrad W. Craven
Commander Lewis F. Davis
1946年2月20日-1946年6月10日
1946年6月10日-1947年1月31日
1947年1月31日-1947年2月17日
部門編制
部門簡稱
職責崗位
1st Div
甲板部隊,負責控制前甲板 5 英寸口徑高射炮
2nd Div
甲板部隊,負責控制 40 毫米口徑高射炮
3rd Div
甲板部隊,負責控制後甲板 5 英寸口徑高射炮
4th Div
海軍陸戰隊駐艦部隊,負責控制左舷 20 毫米口徑機槍
5th Div
甲板部隊,負責軍械設施並控制左舷 20 毫米口徑機槍
A Div
負責維護蒸餾器、小艇、輔助設施和製冰機
B Div
負責維護鍋爐
C & R Divs
負責艦上工程及維修工作
E Div
負責維護艦上電力設施
H Div
負責醫療服務
K Div
負責艦內外通訊,包括無線電、信標、揚聲器及相關電力設施的控制及維護
M Div
負責控制及維護主輪機系統
N Div
負責領航及操舵
R Div
負責維護維修車間、艦上娛樂休閒及生活服務
S Div
負責物資、補給、銷售
V-1 Div
負責飛機起降、裝卸
V-2 Div
負責航空燃料補給、潤滑和機庫內飛機武器裝卸
V-3 Div
負責飛控、地面指揮
V-4 Div
負責指揮戰鬥情報中心、雷達電訊維護
V-5 Div
負責維護艦載機
V-12 Div
負責管理航空武器 [11] 

企業號航空母艦技術特點

企業號航空母艦設計特點

企業號設計圖紙 企業號設計圖紙
企業號和同級的“約克城”號、“大黃蜂”號從美國海軍之前的幾艘航母的改裝、設計和建造上獲得了經驗,因此其設計較舊型航母有很大的不同 [2-3]  [5]  [12]  。企業號的排水量比“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小了三分之一,卻可以裝載與後兩者數量相同的艦載機和多30%的航空燃料,並擁有更強的機動性,轉向更為靈活。當然在提升性能的過程中,約克城級也作出了很多犧牲,為了減輕排水量,約克城級減少了裝甲的厚度和防禦武器的數量,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弱點仍在水線以下艦體防禦方面,而此情況更因動力系統的配置而惡化。約克城級的9座鍋爐分成3列,全部排在前方,而輪機則在其後方,倘若遭魚雷攻擊,水線以下一旦入水,海水只需淹沒鍋爐或輪機,便足以令全艦失去動力。 [2-3]  [5]  [12]  不過即便如此,其內部的上百個水密艙也可以保證在惡劣戰況下艦體不會輕易沉沒。企業號兩艘同級艦“約克城”號和“大黃蜂”號分別於中途島戰役和聖克魯斯羣島戰役中沉沒,且都是毀於日本魚雷轟炸機之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兩艘船在被彈後並沒有立刻沉沒,而是與進水“對抗”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企業號最大的弱點在於對魚雷的防禦能力不足,作為1943年改裝的重要一環,企業號在水線位置加裝了魚雷防水壁,覆蓋全艦水線大約四分之三 [14]  [2]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型結構

艦型
約克城級航母俯側圖 約克城級航母俯側圖
企業號航空母艦採用了開放式機庫,擁有3部14.6米×13.4米升降機,單台載重7711千克。飛行甲板前端裝有2具彈射器,另外在機庫也設置了2具彈射器,緊急情況下艦載機可以通過其從機庫中直接彈射起飛,但後來在戰前已發現其效率低下,遂取消了這項不實用的功能,於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拆除。飛行甲板前後安裝了兩組攔阻索,飛機可以在飛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但艦艏降落設施也因鮮有使用,而在後來拆除,其他飛行設施則未有顯著更動。木製飛行甲板沒有裝甲防護,艦橋、桅杆和煙囱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 [2-3]  [5]  [12] 
裝甲
企業號甲板裝甲厚1.5英寸(3.81 釐米),火控中心裝甲厚4.0英寸(10.2 釐米),水線裝甲厚4.8英寸(12.2 釐米);艦側裝設2.5-4英寸裝甲帶,以抵擋6英寸火炮;3層魚雷防水壁,配合裝甲帶防止魚雷攻擊;水平裝甲設於機庫,以阻止炸彈貫穿到下層機房及武器庫;飛行甲板由木板製造,不設裝甲 [2-3]  [6] 
塗裝
1944年企業號 1944年企業號
企業號在戰前都塗上了灰色,為方便演習時識別。 [3]  1942年初,約克城級三艦均塗上了第12號迷彩,其大體佈置為:水線至機庫甲板下塗上海軍藍,機庫甲板至艦島之間為海洋灰,艦島為陰霾灰,飛行甲板為甲板藍,各艦迷彩的分劃界線並不一致。 [3]  [8] 
1943年,企業號返國維修後,換上了第21號迷彩,全艦均塗上海軍藍,有藍色幽靈之稱的CV-16“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亦採用此法。1944年,企業號再更換為第33號迷彩,艦體側面混合了淺灰及海洋灰。至於艦體平面與甲板,則由甲板藍及海洋灰組成。新迷彩的目標,在於迷惑潛艇及飛機計算艦體航速,而非避過偵察。1945年,戰爭結束後,企業號換回第21號全身海軍藍迷彩,並將舷號6以白色油漆畫于飛行甲板,參與紐約海軍節的慶祝活動。 [3]  [8]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載武器

防禦
企業號防禦武器
企業號防禦武器(4張)
約克城級航母最初艦艏及艦艉各設有4座,共8座單管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分別置於左舷及右舷飛行甲板;艦島前方及後方各設有2座,共4座四聯裝1.1英寸75倍徑高射炮;艦體各處共有24挺勃朗寧M2 .50口徑機關槍,雖火力充足,但威力太小 [2]  [2-3]  [6]  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是當時美國最新式的防空及水平兩用艦炮,其雙聯裝版本亦被後來的埃塞克斯級航母沿用,雖然射程遠,但射速太慢,在火控雷達和近炸引信彈藥列裝前並不實用。
1934年時,美國海軍就發現1.1英寸75倍徑高射炮有卡彈及操作問題,而勃朗寧機槍的口徑過小,無法有效擊毀俯衝飛機。1939年,美國海軍武備署已着手處理艦隊防空炮落後問題,並在1940年開始生產博福斯40毫米口徑高射炮及厄利孔20毫米單管重機槍,分別替換1.1英寸75倍徑高射炮及勃朗寧機槍。 [2-3]  [5]  [12]  在戰爭初期,企業號搭載的各種長槍短炮顯得極具魄力,但在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日本轟炸機時卻派不上多大用場。
1942年春季,情況開始有所改觀,在航空母艦大戰之後,美國海軍開始意識到防空對於水面艦艇的重要性。企業號在空襲東京前夕,一次過安裝了32挺厄利孔20毫米單管重機槍,事實證明,這些大口徑的“小傢伙”活力十足,在東所羅門羣島和聖克魯斯羣島的作戰中,被打下來的日本飛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20毫米口徑機槍的傑作。不過,厄利孔20毫米口徑機槍也有其弱點,那就是射程太短,沒法提前擊落敵機,這時候就該博福斯40毫米口徑高射炮發揮作用了。1942年,博福斯40毫米口徑高射炮在聖克魯斯海戰前安裝到企業號及其護航艦南達科他號,連同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構成了中遠距離上的火力防禦網,這也是企業號得以倖存的原因之一。
1943年後,海軍乘企業號返國大修之機開始大幅加裝防空炮,到1943年末,企業號同其他戰艦一道又進行了武器升級,火控系統也做了升級-5英寸防空炮和40毫米防空炮可以由雷達引導射擊,這賦予了企業號全天候防禦的能力,使其防空火力較同級艦較優。 [3]  到1945年戰爭末期,除了原裝的8座單管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外,企業號的防空武器已增為11座四聯裝博福斯高射炮、5座雙聯裝博福斯高射炮及16挺雙聯裝20毫米重機槍。 [3]  企業號在1941年至1945年間防禦武器配置變化較大,戰時改裝也折射出了太平洋戰爭的實際需求,即鉅艦大炮時代已成為過往,航空母艦時代開始到來 [2]  [2-3]  [6] 
艦載機
F6F戰鬥機 F6F戰鬥機
約克城級航母在服役之初,仍搭載二戰前的飛機,包括格魯門公司的F2F戰鬥機及F3F戰鬥機、馬丁公司的魚雷-俯衝兩用BM轟炸機及諾斯洛普公司的BT俯衝轟炸機。“約克城”號與企業號在1941年換上F4F戰鬥機,並在1942年換上SBD轟炸機、TBD轟炸機及TBF轟炸機。
企業號艦載機 企業號艦載機
1942年初,美國海軍尚未有完善的雷達系統,再加上海軍承襲戰前的攻擊優先戰術,約克城級初期俱以轟炸機為航空團核心。比如在中途島海戰中,企業號的航空團是由1支F4F戰鬥機小隊、1支TBD魚雷轟炸機小隊、1支SBD俯衝轟炸機小隊及1支SBD偵察機小隊組成。戰鬥機有21架至25架不等,俯衝轟炸機有37架至38架,魚雷轟炸機則有13架至15架,總共攜帶了79架。瓜島戰役開始後,企業號陸續增加戰鬥機數量,並減少魚雷轟炸機及俯衝轟炸機,最大可載96架,常規搭載80-90架 [3] 
1943年晚期,企業號換上F6F戰鬥機,到1944年中,企業號曾混合F6F及F4U戰鬥機,並換上SB2C轟炸機。此時企業號一般會攜帶超過34架戰鬥機、21至30架俯衝轟炸機及14至16架魚雷轟炸機。
1945年,企業號改裝為夜戰航空母艦,其航空團專門負責晚間及破曉前的戰機戒備,艦載機數量下降至53至61架,並且全由裝設雷達的F6F及TBM“復仇者”組成。 [2-3]  [5-7]  [12] 

企業號航空母艦艦電系統

射控系統
企業號 企業號
美國航母最初的射控系統,都只能以準星及曳光彈瞄準,後來又加裝了光學目測鏡,但防空武器仍然全由人手瞄準。“約克城”號與企業號服役之初,在煙囱前後均各裝有一座Mark 33射控系統。Mark 33是專門為5英寸/38火炮而設計,相比起上一代手動操作的Mark 19及Mark 28,Mark 33完全以電力運作,以電腦測量距離,可更有效測出飛機的距離及高度。1943年企業號返國大修時,將Mark 33系統也升級為Mark 37。Mark 37體積比Mark 33大,可容納更大的電腦,以提升效能。更有甚者,Mark 37的電腦及支撐點都在射控裝置下方的甲板,而非裝置內部,使系統有充足空間升級來安裝新式輔助設備,Mark 33及Mark 37均可安裝輔助火控雷達。 [2-3]  [6] 
1942年,美國預備將第一代防空-水平兩用艦炮的FD火控雷達(即Mark 4)安裝到“約克城”號及企業號,然而“約克城”號在中途島海戰沉沒未能實現,企業號則在稍後安裝了兩座以輔助Mark 33引導5英寸炮射擊。FD火控雷達可偵察12000碼內5英寸炮彈落點,探測到40000碼內的轟炸機、30000碼內的戰列艦、20000碼內的驅逐艦及12000碼內浮上水面的潛艇,準確度為40碼,分辨率400碼。1945年,企業號因自殺飛機受創而返國維修時將FD雷達換上新產品Mark12/22火控雷達,但這對即將退役的企業號執勤沒有影響 [15]  [2-3]  [6] 
艦載雷達
企業號艦島 企業號艦島
約克城級航母在設計之時,雷達技術尚未成熟。1937年海軍研發出首批艦用搜索雷達,並在1940年命名為CXAM,安裝到多艘艦隻。“約克城”號在1940年安裝了CXAM雷達,而企業號則在1941年安裝了CXAM-1型雷達。CXAM的準確度為300碼,分辨率400碼,一般可探測到16海里內的戰列艦、12海里內的驅逐艦、70海里內10000英尺高的PBY水上飛機或50海里內同等高度的戰鬥機,而CXAM-1的準確度則提升為200碼。由於CXAM雷達過於笨重,“大黃蜂”號在1941年服役時,安裝了新式的SC雷達,但搜索距離卻大幅下降,只可探測到10海里內的戰列艦、3海里內的驅逐艦、30海里內的戰鬥機及25海里內的轟炸機。
企業號在1942年下半年安裝了SG雷達,用作水平搜索,其準確度為200碼,分辨率400碼,可偵察15海里內於500英尺低空的轟炸機、22海里內的戰列艦及15海里內的驅逐艦。企業號同時安裝了SC-1型雷達,其搜索距離比SC雷達增加一倍,準確度提升至100碼,分辨率則為500碼。1943年企業號返國大修時,將CXAM-1雷達替換為新式SK雷達,搜索距離激增至100海里內10000英尺高空的中型轟炸機,準確度為100碼,分辨率為900碼。企業號同時加裝了SM雷達,搜索距離為50海里內10000英尺高空的飛機,以及25海里內的戰列艦,準確度為500至200碼,分辨率200碼。SM雷達是美軍第一批戰鬥機調配雷達,到此時美國航母才可有效調配戰鬥機攔截敵軍飛機。連同額外增設的YG返航裝置,以及IFF敵我辨識系統,企業號的雷達及電子設備可與1943年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相比。
二戰末期,企業號又將SC-1型雷達改為新型SR雷達,準確度為30至100碼,分辨率500碼,可探測110海里內10000英尺高空的轟炸機、75海里內同等高度的戰鬥機、以及25海里內500英尺低空飛行的轟炸機。企業同時設有作戰指揮系統的雛型,戰時會派出載有遠程雷達的TBM轟炸機,將其數據傳返艦上處理分析。企業號亦在1945年安裝了初期的電子干擾系統,可以干擾敵方無線電信號。 [2-3] 

企業號航空母艦改裝升級

企業號(Enterprise CV-6) 企業號(Enterprise CV-6)
1943年,企業號在返國大修時,則按照戰時經驗作出多項改動。首先,企業號在艦體兩側對全艦3/4的水線部位加設6英尺魚雷防水壁,加強水下防禦,又可提供額外浮力,應付日益增加的艦體噸位。設計時約克城級的滿載排水量約為23000噸左右,但戰時新增的防空炮、雷達及各種飛機武器,使艦體實際排水量節節上升。1942年,企業號的滿載排水量超過26000噸,到1944年已達29000噸,而1945年更上升至32000噸,防水壁亦可令艦體航行更為穩定。
企業號的燃料庫改為馬鞍狀設計,先設立一大型中央燃料庫,再在其外圍建造小型的儲存庫,以馬鞍狀將之包圍,而馬鞍狀儲存庫外再以同樣方法建造隔壁,此法可減低油庫受攻擊後大量泄漏的危機。大修期間,美軍的搶修管理經驗亦有長進。企業號延長了飛行甲板,防空火炮增加到雙聯20毫米厄立孔25座,四聯40毫米博福斯高炮10座,所有高炮均有雷達指控,命中率大為提高。同時艦載機已換成全新的F6F“地獄貓”,SB2C“地獄俯衝者”和TBF“復仇者”。此外,企業號的通風系統、救火設施、飛機油站也於同時再作改良。 [3] 

企業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標準狀態(1943年升級後)
艦長
246.7米 [2-3]  [6] 
252.2米(升級後)
艦寬
33.2米 [2-3]  [6] 
34.8米(升級後)
吃水線長
231.9米 [8] 
吃水線寬
25.4米 [8] 
吃水深度
6.6米(標準)
8.5米(滿載) [8] 
橫樑長度
25.3米
29米(升級後)
全艦高度
43.6米
標準排水量
20117公噸 [2-3]  [6] 
21336公噸(升級後)
滿載排水量
25909公噸 [2-3]  [6] 
32574公噸(升級後)
飛行甲板
單層全通甲板,長228.6米 [7]  /246.73米,寬33.37米 [2-3]  [6]  (一説244.4米×26.2米,面積6407.7平方米)
機庫尺寸
166.4 米×19.2米×5.3米,面積3195.6平方米,容積16936.7立方米
航速
32.5 節,測試最大航速33.65 節 [2-3]  [6] 
續航力
10400海里/12000-12500海里/15節 [6] 
7900海里/20 節
艦員編制
戰前1889人,通常2217 [6]  -2700人 [7]  ,戰時最多2919人 [9] 
傳動
齒輪傳動,四軸四槳 [2-3]  [6] 
動力系統
9台Babcock&Wilco鍋爐,最大壓力400磅/平方英寸(2.75兆帕斯卡)
4台1000千瓦Parsons單級減速蒸汽輪機,120000匹馬力(89兆瓦)
2台200千瓦柴油輪機發電 [2-3]  [6] 
燃料裝載
最大載油量6604.30公噸
航空汽油裝載量673803.29 升
航空武器裝載量439.9公噸
彈射器
1台HMK-II彈射器(機庫兩台HMK-II彈射器,後拆除)
16.76米內可將3175.14千克物體加速至112.65千米/小時
2台H2-1彈射器(升級後)
16.76米距離內可將4989.51千克物體加速至117.48千米/小時
防禦武器 
中文名稱
勃朗寧M2 .50口徑機關槍
英文名稱
Browning M2 .50-Caliber Machine Gun
彈藥重量
0.045 千克(0.100 磅)
最大射速
500 發/分鐘
有效射程
不詳
最大射程
6770 米(7400 碼)
最大射高
90°, 4570 米(5000 碼)
安裝時間
38.5-38.10
38.10-41.10
41.10-42.2
42.7-42.9
42.10-43.10
43.10-47.2
安裝數量
24 座
24 座以上
5 座
1 座
安裝形式
單管
單管
四聯裝
四聯裝
中文名稱
四聯裝1.1 英寸75倍徑高射炮
英文名稱
Quad 1.1" 75-Caliber Cannon
彈藥重量
0.416 千克(0.917 磅)
最大射速
150發/分鐘
轉向速度
24°/秒
俯仰速度
30°/秒
有效射程
不詳
最大射程
40°,6770 米(7400 碼)
最大射高
90°,5760 米(6300 碼)
安裝時間
38.5-38.10
38.10-42.7
42.7-42.9
42.10-43.10
43.10-47.2
安裝數量
4 座
5 座
1 座
安裝形式
四聯裝
四聯裝
四聯裝
中文名稱
厄利孔20毫米單管重機槍
英文名稱
Oerlikon Single 20mm Machine Gun
彈藥重量
0.123 千克(0.271 磅)
最大射速
450 發/分鐘
有效射程
914 米(1000 碼)
最大射程
25°,4390 米(4800 碼)
最大射高
90°,3050 米(3300 碼)
安裝時間
38.5-42.2
42.2-42.4
42.4-42.7
42.8-42.9
42.10-42.11
42.11-43.10
43.10-45.8
45.9-47.2
安裝數量
不固定
32 座
40 座
44 座
46 座
50 座
16 座
安裝形式
單管
單管
單管
單管
單管
單管
雙聯裝
中文名稱
博福斯40毫米口徑高射炮
英文名稱
Bofors 40mm Cannon
彈藥重量
0.901 千克(1.985 磅)
最大射速
160 發/分鐘
轉向速度
24°/秒
俯仰速度
30°/秒
有效射程
2700 米(3000 碼)
最大射程
42°,10060 米(11000 碼)
最大射高
90°:6950 米(7600 碼)
安裝時間
38.5-42.9
42.10-43.10
43.10-45.8
45.9-47.2
安裝數量
4 座
8 座
6 座
5 座
11 座
安裝形式
四聯裝
雙聯裝
四聯裝
雙聯裝
四聯裝
中文名稱
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
英文名稱
5" 38-Caliber Dual-Purpose Gun
彈藥重量
24.5 千克(54 磅)
最大射速
15 發/分鐘
轉向速度
18°/秒
俯仰速度
34°/秒
有效射程
不詳
最大射程
45°,16640 米(18200 碼)
最大射高
85°,11340 米(12400 碼)
安裝時間
1938.5-1947.2
安裝數量
8 座
安裝形式
單管

企業號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1940年企業號停靠於聖迭戈北島海軍航空站 1940年企業號停靠於聖迭戈北島海軍航空站
1940年5月,企業號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一同轉移到位於夏威夷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目的是為了阻止日本向南太平洋侵略的野心,儘管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行為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不過這並未影響到企業號的日常活動。作為珍珠港基地僅有的兩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不斷地磨礪着自己的船員,為應對從西方飄來的戰爭陰雲作準備。
1941年,企業號開始往返於珍珠港和美國西海岸之間,運送陸軍航空兵部隊的P-39“飛蛇”式戰鬥機和P-40“戰斧”式戰鬥機,以及大批兵力、軍火,依照計劃這些部隊將在1942年中期被部署至威克島、關島以西。企業號執行最後一次運送任務的離港時間是1941年11月28日,當時正在哈爾西率領下向威克島輸送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和他們的飛機,而在兩天之前,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已經集結完畢,悄悄地駛向珍珠港。12月2日,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駕機升空,飛向威克島,而企業號則掉頭返回珍珠港,然而天氣讓企業號放慢了步伐同時也為日本艦隊提供了天然掩護,錯過了12月6日的歸港時間,這次延誤使企業號避開了日本海軍的鋒芒,也避免了和珍珠港內一眾戰艦相同的下場。
1941年企業號 1941年企業號
1941年12月7日,從日本航母上起飛的183架飛機撲向珍珠港,給了美國海軍致命的一擊。當第一顆日本炸彈落在美國領土上時,企業號還在距瓦胡島241公里開外的海面上,剛好避開了日軍的襲擊,企業號從自己的飛行員那裏得知珍珠港遇襲的消息的。偷襲過後,企業號立刻起航搜尋日本艦隊,但是很顯然一無所獲,得手的日本航母編隊已經悄然遠去。襲擊第二天薄暮時分,企業號航母編隊駛入了珍珠港,在暮色和熊熊濃煙的掩罩下,開始了徹夜的補給。第二天早晨六點,穿過漂浮於海口的殘骸,企業號駛向了遼闊的太平洋。 [4]  [7]  在隨後劫機日海軍攻擊艦隊過程中,企業號又與支援威克島登陸的日本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飛龍號擦肩而過,之後企業號參與了一系列的尋求戰略平衡的襲擊任務。 [8] 
1942年5月企業號 1942年5月企業號
1942年1月11日,海軍中將哈爾西指揮以企業號為核心的TF8編隊(1航母、4重型巡洋艦、6驅逐艦)與TF17(“約克城”號,1輕型巡洋艦,4驅逐艦,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協同,完成增援薩摩亞島的作戰,共向島上輸送兵員5000人。1942年2月1日,在增援薩摩亞返航途中,TF8編隊對日佔馬紹爾羣島中防禦最堅固的羅伊島,誇賈林環礁、沃特吉環礁和馬洛埃拉普環礁上的日軍基地進行了空襲,擊沉日軍小型艦艇4艘,擊毀飛機18架,連第6根據地隊的八代佑吉少將也被炸死,這是美軍自太平洋戰爭開始以來第一次有組織的反攻,企業號由此享有反擊前鋒的美譽。當時南雲忠一指揮的五航空戰隊4艘航母正在支援拉包爾登陸,得知馬紹爾羣島遭襲擊後,立即高速向東追擊。追了一整天后,得到美國廣播“襲擊馬紹爾羣島成功,艦隊返航”的消息後才放棄追趕。2月14日,企業號又襲擊日本佔領的威克島。1942年4月8日,企業號離開珍珠港前往阿留申羣島,在那裏與“大黃蜂”號航母編隊匯合後,掩護其編隊執行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即著名的“杜立特空襲”)。 [8] 
1942年企業號 1942年企業號
1942年6月2日,中途島海戰中,斯普魯恩斯率領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在中途島東北埋伏。6月4日晨,33架轟炸機、14架魚雷機和10架戰鬥機於企業號起飛。到達預定目標上空後,日本艦隊已北撤。企業號進攻編隊均向北搜索,但以缺乏配合的方式發動了進攻,戰鬥機在高空一直沒有下來;14架魚雷機在低空大部分被擊落,無一雷命中;但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卻得到了最好的機會,33架分4編隊向最大的兩個目標赤城號和加賀號俯衝,,最終使赤城號和加賀號沉沒,並重創了飛龍號。同時企業號上的艦載航空兵和中途島上的岸基航空兵部隊攜手擊沉日本三偎號重巡洋艦。 [8] 
1942年7月,企業號又參加了瓜島的一系列海空戰,支援美軍兩棲登陸。同年8月24日,它跟“薩拉託加”號航母一起,擊沉了日本輕型航母龍驤號以及2艘運輸船,重創了巡洋艦和驅逐艦各一艘。但企業號自己被命中7顆炸彈,受了重傷,艦員74人被炸死,95人受傷。由於搶險方式得當,及時控制住大火,企業號艱難地返回珍珠港修理。 [8] 
1942年企業號參加聖克魯斯海戰
1942年企業號參加聖克魯斯海戰(10張)
1942年8月,美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在西南太平洋海域開始了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控制權的鏖戰。在8月24日進行的所羅門以東海戰中,企業號被翔鶴號上的18架九九艦爆突破空中防禦圈,共命中250公斤穿甲彈3枚,另有4枚近失。空襲過後,企業號燃起大火,飛行甲板嚴重受損,77人陣亡,91人受傷,擊落九九艦爆17架,零戰3架。受損1小時後,企業號恢復到24節航速,還重新開始了回收艦載機的作業。在此次作戰中,企業號所在的TF61編隊擊沉日本輕型航母龍驤,重創水上飛機母艦千歲號,擊落日機75架。
1942年10月16日,企業號搭載了新編成的第10艦載機大隊(AG-10),這個大隊包括了從受損的“薩拉託加”號和被擊沉的“約克城”號上調來的優秀飛行員,戰鬥力有所加強。
企業號1943年11月 企業號1943年11月
1942年10月26日,企業號與“大黃蜂”號又參加了瓜島的聖克魯斯海戰。企業號最初躲在暴雨下免受了第一輪的攻擊,同時其艦載機會同“大黃蜂”號的艦載機多次對日本艦隊發起攻擊,擊落擊毀日機92架,重創日本翔鶴號、瑞鶴號兩艘航母,擊沉一艘巡洋艦。同時日本翔鶴飛行隊長村田少佐,關衞少佐,瑞鶴飛行隊長今宿滋一郎大尉等一大批優秀飛行員戰死,日本機動部隊戰鬥力被極大削弱。但在日艦隨後的進攻中,企業號再次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彈,另有1枚近失,但僥倖躲過了所有魚雷,也受重傷,死44人,傷75人。企業號帶傷收回被擊沉的“大黃蜂”號上的艦載機後撤離戰區。 [8]  可是局勢不允許企業號返回美國修理,美國已經有3艘航母被日方擊沉,主兵力當時只有企業號,附近就有一支日本艦隊隨時都會發起新的攻擊。企業號只好一邊航行,一邊搶修。
1942年11月11日,企業號開出努美阿,帶傷趕到戰場,帶着修理艦AR-4女灶神號(USS Vestal )趕赴瓜島以東海域,邊修邊戰,以最大限度增強美軍的空中力量。11月13日凌晨,負責炮擊任務的日軍“挺身隊”與美軍TF67巡洋艦編隊相遇,爆發激戰,美軍損失2艘輕巡和4艘驅逐艦,擊沉日軍2艘驅逐艦,並重創比睿號戰列艦。天亮之後,企業號出馬,與瓜島起飛的TBF魚雷攻擊機共同攻擊,使比睿號命中1雷,艦尾下沉。並最終於13日天黑前後自沉,這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戰列艦。此時企業號仍然是美軍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可用航母,水兵們在機庫甲板上漆上的這樣的標語,企業號對抗日本(Enterprise VS Japan),14日企業號的艦載機又擊沉日本一艘重巡洋艦,直到11月16日它才返回美國修理。 [8] 
企業號1944年3月 企業號1944年3月
1943年1月,企業號又重返前線參戰,在所羅門羣島海域,為美國艦隊提供空中保護,時間長達3個月。1943年1月30日,日軍出動11架一式陸攻轟炸倫內爾島附近的美軍水面艦艇編隊,企業號擊落其中的7架,但仍有8架日機發射了魚雷,CA-29芝加哥號重型巡洋艦被擊沉。5月26日,企業號返回珍珠港,5月27日接受尼米茲海軍上將代表羅斯福總統頒發的總統單位嘉獎。7月20日,新的埃塞克斯級航母開始服役,企業號終於回到本土進行大規模整修和改裝。
一架飛機準備降落(攝於1944年7月) 一架飛機準備降落(攝於1944年7月)
1944年1月6日,完成改裝的企業號與其他5艘大型航母組成TF58特混編隊,參加馬紹爾羣島作戰。TF58包括6艘大型艦隊航母,6艘獨立級輕型航母,6艘護航航母,15艘戰列艦,9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50艘驅逐艦,以及多艘運輸艦,貨船,油船,坦克登陸艦,船塢登陸艦,水上飛機母艦和其他輔助艦船,艦載機超過700架。1月31日,在TF58強大火力支援下,美軍攻克了馬紹爾羣島中的誇賈林環礁、馬朱羅環礁等多個島嶼。
1944年2月27日,TF58編隊對特魯克環礁實施攻擊,企業號上搭載的裝有雷達的TBF復仇者夜間攻擊機參與空襲行動,此役共擊沉艦艇9艘,特設艦船3艘,運輸船31艘,總計237000噸,擊毀飛機270架。其中1/3的戰果由企業號取得。3月至6月間,企業號又參加了一系列海島和支援登陸戰。它在馬里亞納與日本航母展開的大戰,日本3艘航母被擊沉,426架飛機被摧毀,從此日本海軍大傷元氣。在這次大戰中,企業號又立下新功。 [8] 
1944年6月,美日海軍在馬里亞納海域展開戰略決戰,日本海軍損失3艘大型航母和600餘架飛機,兩年來慘淡經營的航空兵力量損失殆盡。而美軍僅損失飛機130架,76名飛行員陣亡(其中在夜間着陸時,損失飛機77架,44名飛行員陣亡)。
1945年企業號 1945年企業號
1944年10月25日,企業號艦載機協助友艦擊沉超級戰列艦武藏號、航母瑞鶴、瑞鳳和千歲號。此役中,企業號是少數幾艘對慄田、小澤、西村艦隊均實施攻擊的美國航母。1944年12月,企業號成為CVN-6(N為夜間的縮寫),搭載經改裝的F6F-5N夜間戰鬥機,執行夜間巡邏任務。
1945年,企業號開始搭載夜間戰鬥機,成為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CVA-6)。1945年2月,企業號又支援美軍在硫黃島的登陸作戰,企業號艦載機曾不間斷地在島上為美軍擔任空中警戒巡邏,創造174小時持續出動艦載機連續作戰的記錄。1945年3-4月,企業號參與了壓制日本九州地區岸基航空兵和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的作戰行動。5月14日晨,一架日方神風飛機突然撞擊企業號,前部升降機被擊毀,死14人,傷34人,這是它在二戰中最後一次受損傷,6月返回美國修理,在修理期間,日本宣佈投降。二戰結束後,企業號參加了勝利慶典活動,之後執行了運送海外軍隊返回美國的“魔毯”行動。從1946年1月18日起,停泊在新澤西州的Bayonne,從此未再出海。 [5]  [8] 

企業號航空母艦總體評價

服役評價
1939年企業號 1939年企業號
1938年12月21日,企業號艦長小牛頓·H·懷特上校離職,改由查爾斯·A·波納爾上校擔任,在此期間企業號的艦上工作效率始終都是海軍數一數二的,波納爾本人也因此獲得船員們的好評。但是,外界對這艘航空母艦的看法卻並非如此,當時,航母並沒有受到像戰後那麼高的關注,和當時的戰列艦相比,航母簡直就像是窮酸的街頭乞丐。在外人眼裏,航母就是一個“蓋着穀倉門的大浴缸“。人們嘲諷航母軍官是“棕靴海軍”(brown shoe Navy),由海軍航空兵的鞋子顏色而得名,管普通水兵叫“平頂水手”(flattop sailors)。退役老兵西奧多·梅森過去是BB-44“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USS California)的船員,曾參加過護送企業號駛往西海岸的行動,在他的回憶錄《戰列艦水兵》中這樣寫道:
"As [Enterprise] pitched and rolled arthritically in the freshening seas, the flattop reminded me of a huge but decrepit old man with an entourage of bodyguards. If some seer had told me then that theEnterprisewould steam to glory on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combat records of any ship in the history of the navy, I would have given him the pitying smile one reserves for fools. From where I stood, it looked like she might have trouble reaching the West Coast."
(“看着(企業號)在洶湧波濤中上下起伏,我不禁覺得它就像是一個身形龐大、彎腰駝背的老頭,被一大羣保鏢(指航母護航編隊)圍着,那時候要是有人告訴我企業號將會成為戰爭中最功勳卓著的戰艦,我會毫不猶豫地嘲笑他是一個大傻瓜,依我之見,要把這艘船開到西海岸恐怕都會有麻煩。”)
企業號在太平洋艦隊中依舊保持了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往來於聖迭戈與夏威夷之間的大海上。其經常超期執行巡航任務,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和“約克城”號隔三差五地出故障,不停地回到船塢,以至於經常錯過替崗時間。相比之下,企業號的工作就辛苦得多,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她只放了幾次“短假”,其中大部分是為了清除船底吸附的藤壺,還有一次是為了給電影《俯衝轟炸機》(Dive Bomber)拍外景。 [4]  [7] 
歷史地位
企業號紀念 企業號紀念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是美國海軍對抗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力量,僅從中途島戰役而言,它們對太平洋戰爭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搜狐網) [2]  [5]  [12] 
二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企業號九死一生,是整個二戰中獲得最多榮譽的戰艦。1943年,當企業號回國進行大修和改進時,她獲得了“總統部隊嘉獎”(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這是第一艘榮獲總統集體嘉獎的航空母艦,之後又獲得了“海軍部隊嘉獎”(Navy Unit Commendation),成了二戰期間美國唯一一艘同時榮獲總統集體嘉獎和海軍集體表彰的航母。在企業號服役的一生中,共航行442475公里,擊沉敵艦71艘,擊傷192艘,擊落敵機911架,在美國海軍中沒有任何一艘軍艦能與之相比,企業號象徵着美國海軍的戰鬥精神。1995年5月15日,美國國防部向企業號等追贈第16特遣艦隊嘉獎。(新浪網)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