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仰天堂

(佛教庵堂)

鎖定
仰天堂始建於唐朝,是一座佛教庵堂,位於殷匯鎮灌口村東玉屏山之巔,四周花松翠竹環抱,風景秀麗,歷史悠久。仰天堂一直以來都是附近村民所朝聖的佛教聖地,因近些年被很多來此旅遊觀光的攝影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通過互聯網的途徑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藏匿於大山之巔的朝佛觀賞遊玩之地。在三四月份,站在仰天堂芙蓉尖眺望,可以看到整片的油菜花渲染了整個大地,秋浦河蜿蜒曲折的流淌,構造了美麗的自然山水,讓人流連忘返;同樣在這個時節,芙蓉尖上的映山紅(杜鵑花)絢麗綻開,紅遍山尖,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副浪漫的紅色花海油畫之中。
中文名
仰天堂
外文名
YangTiantang
時    期
唐朝
地理位置
池州市殷匯鎮灌口村
類    別
宗教庵堂
景    點
玉屏山 芙蓉尖 秋浦河
所屬地區
安徽省池州市
氣候類型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
池州九華山機場
火車站
池州火車站

仰天堂發展歷史

傳説古時有位法號目蓮的和尚,隱居於現今的舊溪村駱駝崗上的朝陽洞,在此洞中靜修。當時有一號稱宗武祖師的道士居於仰天堂,一僧一道南北對面而居,時常鬥法,終至兩敗俱傷。依仰天堂古聯“玉屏山頂仰天堂宗武祖師打坐,駱駝崗上朝陽洞目蓮和尚修行”考證,仰天堂之歷史應回溯到明代萬曆年間。
仰天堂玉屏山現存古冢很多,但其碑石或未立,或為歲月風雨剝蝕,再加上歷代墾荒挖掘移動,大多無存,而無從考證。現存碑記有清康熙戌子年曹洞宗苛忝故祖老和洞徒子徒孫四代,清雍正故太祖寂公公全和尚共有四徒與孫,乾隆五十六年故祖受恩和尚及五孫七後裔;咸豐時廢觀,直至清光緒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有位姓羅名玉福的遊方道士上仰天堂,見仰天堂是處古蹟,遂發募化修建一座小廟,竣工不久羅道士仙化。至此,山廟無人居住管理,荒廢殆盡。直至公元1914年,湖北省有一個叫張教光的道士,朝拜九華山,聽説仰天堂玉屏山山靈水秀,古松參天,翠竹蔽日,荷池映月,雙獅護佛,羣峯疊嶂,錯落有致,是個修身養性之佳處,即來到仰天堂,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建窯燒灰,制磚作瓦,重修廟宇。此時,有位潛山縣徐氏女至仰天堂,幫助張教光燒飯打雜,後出家修道。公元1919年廟宇竣工,張道人因積勞成疾,二目失眠,下肢癱瘓,生活起居均有徐道姑服侍。
1932年正月又有懷寧縣一官僚婦人張氏,因中年喪夫,自嘆命薄,遂投仰天堂出家修行。徐張二人皆是拜張道人為師,此年農曆八月間,張道人羽化,時年81歲。自此徐張二人共住仰天堂。
1936年,徐道姑手受重傷,慕名來到現殷匯鎮宋村求治,在現任主持宋道姑家住了二日,此年宋道姑剛滿十歲,徐道姑傷愈回仰天堂時要宋道姑上仰天堂看黑虎(其用意是讓她上仰天堂出家),出於好奇,宋道姑跟隨徐道姑上仰天堂,這一上仰天堂就再也沒有下山了,跟隨徐張二道姑修道。
徐道姑於1940年農曆8月去世,宋道姑與張道姑共住仰天堂,不久張道姑也去世。
1944年,宋道姑重新皈依九華山廣濟茅蓬慧真法師披剃出家,改信佛教,1957年上江蘇省寶華山隆昌寺具足戒
1950年有本地女劉氏上山出家,法號釋本志,2000年農曆7月圓寂,她於1986年收有一徒,法名釋法定。宋道姑於2010年臘月初八圓寂後,仰天堂由釋法定師傅主持。
仰天堂美景
仰天堂美景(3張)
追憶仰天堂歷史,自高僧創建,悠悠千餘載,佛道僧尼交替住持,鞏固擴展,至宋道姑苦守七十餘載,櫛風沐雨,勵精圖治,方成仰天堂今日之景觀,聲名遠播。

仰天堂地理位置

仰天堂位於殷匯鎮灌口村東玉屏山之巔,灌口位於 貴池城西南,距城39公里,其域東與梅村接壤,西與牌樓相連,南與高坦交界,北與殷匯相鄰。秋浦河自南向北流經全境,殷(匯)石(台)公路縱貫南北。

仰天堂現狀

2010年臘月初八下午6:30,仰天堂的一盞聖燈寂滅了。宋師太歸西去了,現由釋法定師傅任主持。
仰天堂風貌
仰天堂風貌(2張)
釋法定儲師傅繼承宋、劉二位師太遺志,主持任後,即開始籌劃擴建仰天堂大計,現已開工建設四合院,將荷花池納入院中。再將山路改平,鋪上水泥或柏油。最後,將北面上山路鋪上石板路,粗算也要600多萬元,僅僅靠香客四合院都難以完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