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仰人鼻息

鎖定
仰人鼻息(拼音:yǎng rén bí x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紹傳》。 [1] 
仰人鼻息(仰:依賴)指依仗別人的呼吸才能活着,常用於比喻依賴別人,看人臉色行事。 [3]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仰人鼻息
拼    音
yǎng rén bí xī
近義詞
寄人籬下看人眉睫
反義詞
自力更生獨立自主
出    處
後漢書·袁紹傳》
注音字母
ㄧㄤˇ ㄖㄣˊ ㄅㄧˊ ㄒㄧ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仰人鼻息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紹傳》:“耿武曰:‘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仰人鼻息”。 [1] 

仰人鼻息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很多郡縣紛紛響應。冀州牧韓馥看到袁紹的強大十分不安,就剋扣他的軍糧。而袁紹得知這個情況,準備陰謀吞併韓馥統治的冀州。逢紀替袁紹想出了一條巧計:一面寫信給北平太守公孫瓚,鼓動他引兵南下,進攻冀州;一面派高幹等到冀州去見韓馥,對他説:“公孫瓚南下,袁紹也有所行動,看來你已經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了!為你着想,不如主動把冀州讓給袁紹,那樣,既可以獲得讓賢的美名,又可以保住身家性命,實在是兩全之策。” [2] 
無能的韓馥聽了覺得有理,竟然表示同意。可是韓馥的部下耿武、閔純等,看出袁紹也是沒有什麼能力的人,於是一致反對歸附他。耿武等對韓馥説:“冀州有百萬軍民,有可支持十年的軍餉。袁紹孤家寡人,軍隊又少,靠我們的呼吸活着,就好像嬰兒在你我手掌上面,不給他吃的東西,就可以把他餓死,為什麼要把我們的地盤拱手送給他呢?” [2] 
韓馥不聽謀士的意見,把冀州讓給了這個仰他鼻息的袁紹,最終被逼自殺。 [2] 

仰人鼻息成語寓意

生長在大樹下的樹苗,因為依賴大樹的廕庇而最終成為灌木。人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思想上不能獨立,生活上不能自理,學習上不願自強,依賴別人,最終只能成為一個無用的人。依賴和仰仗,只能滋長惰性,只能養成飽食終日後的慵懶之氣,只能束縛自己的手腳,而最後消弭的是你自己的自立、自強,最終泯滅的是你的勇氣和毅力。鄭板橋説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祖上,不算是好漢。”成語告訴人們,他人可以幫扶一程卻扶不了一生。把自己的前程和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只能是仰人鼻息“扶不起的阿斗”。 [2] 

仰人鼻息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仰人鼻息”指依仗別人的呼吸才能活着,常用於比喻依賴別人,看人臉色行事。 [3]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 運用示例
近代·康有為《大同書》:“其子孫眾多,壯夫環立,而遊手無食,仰於一老,乃至年七八十奔走遠方,或為人隸,仰人鼻息,歸而哺食其所生息者,蓋比比也。” [3] 
近代·馮玉祥《我的生活》:“他恨自己違背良心,在這裏委曲求全,仰人鼻息,不能痛痛快快地幹事,以求心之所安。” [3] 
近代·徐鑄成《報海舊聞》:“辦《國聞通信社》,仰人鼻息,沒有發表言論的機會,甚至謀求當一滬報記者,也遭拒絕。” [3] 

仰人鼻息成語辨析

仰人鼻息—寄人籬下
“仰人鼻息”與“寄人籬下”意義相近,兩者皆有依仗他人的意思;區別在於“仰人鼻息”偏重於不能自主,任人支配,語意較重;“寄人籬下”偏重於依附、依靠別人,語意較輕。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275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962-963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貧苦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