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訛傳訛

鎖定
以訛傳訛(拼音:yǐ é chuán é)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 [1] 
以訛傳訛(訛:錯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5] 
中文名
以訛傳訛
外文名
Repeated the baseless asserti-on
拼    音
yǐ é chuán é
近義詞
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反義詞
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出    處
《默成定武蘭亭記》
注音字母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以訛傳訛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南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訛以傳訛,僅同兒戲。” [1] 
衍生典故
宋末元初·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故名採石,以訛傳訛。”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以訛傳訛”。 [2] 

以訛傳訛成語故事

從前楚國有一個善打飛禽的獵户挑着山雞進城去賣。一個過路人看山雞的羽毛十分漂亮,又不認得山雞,就走上去問挑擔的人:“你這擔子上挑的是什麼鳥呀?”擔着山雞的人騙他説:“這個嘛,是鳳凰。”那人信以為真,高興地説“哦!原來這就是鳳凰。我早就聽説過這種鳥,想不到今天真見到了。這鳳凰你肯賣嗎?”他一下子就出了十兩金子的價錢。擔山雞的人趁機抬價,説:“賣是可以賣給你,不過十兩金子不夠,要二十兩才賣。”那人真就付出了二十兩金子,把山雞買下了。他十分高興地想:“鳳凰是世界上的珍禽,自古以來表示祥瑞,我要把它獻給楚王,楚王一定會很高興。”於是,他就把山雞拿回家養起來。誰知,才過了一夜,第二天山雞就死了,過路人白白花了二十兩金子,到不覺得可惜,只可惜不能把活“鳳凰”獻給楚王。 [3] 
不久,這件事一傳開,京城裏人人都知道有個人花了很多錢買了一隻鳳凰,想獻給楚王,只可惜鳳凰死掉了。楚王聽説了這件事,信以為真,覺得這個人雖然未能把鳳凰獻給自己,但這一番心意也值得感謝,就把他召來,賞給他許多東西,價值比他買的山雞的錢多出十倍。後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以訛傳訛”這個成語,意思是事情經過一傳再傳,離真實情況越來越遠。 [3] 

以訛傳訛成語寓意

“以訛傳訛”這個成語充分説明了傳聞的不可信程度和可怕,一件本來沒有什麼的小事情,一旦經過人們的傳聞,就會變成大事件了。比如,一個人家裏打井後,省了一個人的勞力,但一個傳一個後,竟變成了打水打出了一個人來。這就是以訛傳訛的嚴重後果,嚴重偏離了存在的事實。當今社會,一些媒體或一些人用以訛傳訛的方式來進行炒作,以達到成為社會上傳聞的熱點,搶出鏡的鏡頭。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炒作現象,一種低俗的宣傳手段。成語告訴人們,眼見為實,傳聞永遠不可靠,無論是什麼樣的傳聞,人們要注意實地調查。 [3] 

以訛傳訛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以訛傳訛”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5] 
運用示例
陸採懷香記.第三五出》:以訛傳訛,紛然流謗,使深閨知凶信必生悽愴。 [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蹟來以惑愚人。 [4] 
清·周亮工《書影》卷四:“宋時安得有傳奇?或當時胄之黨有為此語者,流傳人世,以訛傳訛,紊謬如是也。” [4]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542
  • 2.    方冰瑤編著. 中國成語故事[M]. 廣州:花城出版社, 2017.03:185
  • 3.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453-454
  • 4.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335
  • 5.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