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付(拼音:f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付”的基本義是給予、交付,也可以表示給錢,如付款、付賬。另外還可用作單位量詞用,充當“副”的通假字,此義現代漢語少用。 [3] 
付姓傅姓是兩個不同的姓氏,傅姓不能簡寫成付姓。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5] 
五    筆
WFY [1] 
倉    頡
ODI [1] 
鄭    碼
NDS [1] 
筆    順
撇、豎、橫、豎鈎、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269) [2] 
平水韻
去聲七遇 [4] 
總筆畫
2+3
四角碼
2420₀ [1] 
統一碼
4ED8 [1] 
筆順編號
32124
注音字母
ㄈㄨ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15]
會意字。“付”在金文中寫作圖1,左邊是一個人形,右邊是人的一隻手的樣子(“”)。也有一些金文在“又”字下增添一點,寫作“寸”。戰國文字或承之圖1的金文作圖3,或承之圖2的金文作圖A。小篆繼承圖2的金文寫作圖4,隸書、楷書沿之而定型。 [15] 
“付”字是由手拿着物對着人來會意的,本義當交付、給予講。許慎在《説文解字》中解釋説:“付,與也。”“與”就是“交給”“給與”的意思。用錢買東西時,是把錢交付給賣東西的人,因此延伸出給錢、支付之意。不僅僅是確定的事物能交給別人,事情也能交給別人做,所以“付”也延伸成託付。還延伸成對人對事採取方法措施,即對付。 [3]  [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給與;交給。

《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
清·吳騫《扶風傳信錄》:“詰旦,以仲仙別後詩詞付生,情極悲婉,間多怨憤自悔之意。”
交付;付出;付諸東流付之一笑
寄託。
entrust
漢·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

給(錢)。
expend;pay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當下付了茶錢,出門來,彼此散了。”
巴金《探索集‧再論説真話》:“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我為它卻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支付;付款
通“附”。親附;附屬。

《管子‧正》:“致德,其民和平以靜;致道,其民付而不爭。”

用同“符”。符合。
fit
明·湯顯祖《邯鄲記·生寐》:“叫你千萬寬養,以付眷懷。”

形容詞
用同“副”。輔助的;居第二位的。

《三國演義·趙雲截江奪幼主》:“(趙雲)就懷中奪了阿斗,抱出船頭上,欲要傍岸,又無付手。”

名詞
通“祔”。祭名,新死者附祭於先祖。

《周禮‧春官‧大祝》:“付、練、祥,掌國事。”

姓氏用字。



量詞
舊同“副”。用於成套的東西。

唐·李肇《翰林志》:“端午,衣一付,金花銀器一事,百索一軸,青團鏤竹大扇一柄,角粽三服。”

-
用同“”。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又不敢號嘰悲哭,又不敢囑付丁寧。”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婆婆道:‘我和你也須分付他一場。’”

動詞
通“”。塗;搽。
apply
《禮記‧內則》:“為稻粉,糔溲之以為酏,以付豚。”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人部】方遇切(fù)
與也。從寸持物對人。
【註釋】徐鉉等注:寸,手也。 [10] 

説文解字注

予也。予者,推予也。《尚書》“天既孚命正厥德”,今文《尚書》作“天既付命正厥德”。
從寸持物㠯對人。寸者,手也。方遇切,古音在四部。 [9]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付;康熙筆畫:5;部外筆畫:3
唐韻》《集韻》《韻會》並方遇切。音傅。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
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注:付當為祔。
又姓。
説文》從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僅。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付”字書寫演示 “付”字書寫演示
“亻”窄“寸”寬,頂部“亻”略低,底部“寸”略低。“亻”,兩筆相接於橫中線上側。“寸”,橫筆從“亻”旁起筆,略向右上斜行;末筆點在豎中線。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i̯u
王力系統
p
ǐwɔ
董同龢系統
p
juɡ
周法高系統
p
jew
李方桂系統
p
jugh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i̯u
擬音/王力系統

p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pf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遇切
pjuo
集韻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遇切
pfi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符遇切
bvio
禮部韻略


去聲





方遇切

增韻


去聲





芳遇切



去聲





符遇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f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葉夫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五暮


全清
芳故切
fu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3]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13]
  • 3.    左民安著. 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12:21
  • 4.    平水韻 七遇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8-13]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98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27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407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44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252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86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7
  • 12.    付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13]
  • 13.    付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13]
  • 14.    付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13]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08
  • 16.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 語林趣話 精選本[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7.01:136-13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