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本主義

鎖定
人本主義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譯,又譯人本學。希臘文詞源antropos和logos,意為人和學説。通常指人本學,是一種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人的形而上學學説。以19世紀德國費爾巴哈及之後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費爾巴哈拒絕唯物主義,避免採用甚至反對唯物主義這個術語,因而將自己的哲學稱作人本主義或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則。
中文名
人本主義,人本學
外文名
Anthropologismus(德語)
代表人
馬斯洛,羅傑斯等
起    源
14世紀下半期
又    譯
人本學
療    法
求助者中心療法

目錄

  1. 1 資料

人本主義資料

“當我看着這個世界時,我是悲觀主義者;當我審視這世界的人們時,我是樂觀主義者。”——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圖1為羅傑斯)。
圖1 羅傑斯 圖1 羅傑斯
在人本主義之前,心理學領域中佔主導的人性理論有兩種:一種是弗洛伊德的觀點,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擊本能控制;另一種觀點來源於行為主義,走向另一個極端,把人看做較大、較複雜的老鼠——人與老鼠一樣,只是對環境中的刺激作出反應,其中並沒有任何主觀的控制。這兩種理論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和人的價值等。
人本主義的理論與人性理論的觀點不同,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我們有時會對環境中的刺激自動地作出反應,有時會受制於本能,但我們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動方向。
人本主義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the third force)。上世紀60年代強調個人主義和個人言論自由的時代背景,為人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基礎。1967年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人物亞伯拉罕·馬斯洛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這説明了心理學的人本主義思想已經被眾人所接受。
加繆的新人本主義哲學 加繆的新人本主義哲學
車爾尼雪夫斯基將他的唯物主義學説稱作人本主義,並把其哲學著作命名為《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義反對把靈魂和肉體分割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反對把靈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義觀點。但其所指的人,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會的人。他沒有聯繫具體歷史、社會實踐來研究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會性。
現代哲學中,人本主義一詞被某些哲學家運用。如德國現象學者謝勒法西斯主義理論家克拉格斯,人本主義是以肉體和靈魂的統一體為對象的人本學或性格學。他們的“人本主義”是一種宣揚非理性主義種族主義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