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

鎖定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是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尼古拉·加夫裏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著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60年。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批判了拉甫羅夫的唯心主義和主觀主義,系統地發揮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論述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一些基本原理,闡明瞭哲學的黨派性,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哲學的代表,對於澄清理論是非、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推動革命民主主義運動的健康深入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2]  [5] 
作品名稱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
外文名
Антρопологилеcкии пρинцип В филоcофии
作    者
尼古拉·加夫裏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
文學體裁
哲學
字    數
72000
首版時間
1860年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內容簡介

著作原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批評了拉甫羅夫把一些唯心主義的二流人物描繪為西歐先進思潮的代表的錯誤以及貫穿於他的著作中的折衷主義觀點,論證了哲學具有鮮明的黨派性,接着闡明瞭人本主義一元論的基本觀點。第二部分着重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指出自然科學對人體的研究是哲學人本主義的唯一依據,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 [1]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作品目錄

一、自然科學對人的本質的解釋
二、道德科學對人的目的的解釋
三、道德科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 [3]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創作背景

19世紀50年代末,俄國反對農奴制的鬥爭正處於高潮時期,農民羣眾的革命積極性日益高漲,革命民主主義陣營的力量不斷增強。但是,在思想戰線上,還缺乏一種統一的先進的哲學理論做指導,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折衷主義的理論傾向影響了革命運動的健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民粹派思想家彼·拉·拉甫羅夫發表了題為《實踐哲學問題概論》的小冊子,企圖調和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鬥爭,竭力宣揚折衷主義,把一些唯心主義的二流人物吹捧為當時西歐先進思想的代表。為了批判拉甫羅夫的錯誤觀點,澄清一些理論是非,系統闡發自己的戰鬥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為革命民主主義運動掃清思想上的障礙,車爾尼雪夫斯基於1860年寫下了《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這篇著作。 [2]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作品思想

1、哲學與政治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黨派性
在存在着階級對立的時代裏,任何哲學家和政治家都是一定政黨的代表,他們的哲學和政治理論總是同他們的社會地位、階級利益緊密聯繫的。各派的哲學學説,總是在它們所屬的那個社會集團強烈要求和影響下創立起來的,並服務於這一集團的政治利益。俄國自由主義者把自己的學説標榜為超階級、超黨派的學説,是違背事實的。自由主義學説的本質是反對農民革命,維護沙皇的專制。
在哲學史上,哲學家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政治傾向。例如,霍布斯是一個君主專制主義的擁護者,洛克則是代表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輝格黨人,孟德斯鳩是英國式的自由主義者,盧梭是革命民主主義者。他們的哲學學説總是服從並服務於他們的政治傾向的。即使那些被認為是真正的純粹哲學家,實際上也總是傾向於一定黨派的。康德是想革命又害怕革命的德國資產階級的代表,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的哲學體系無不滲透着他們所屬的政治派別的精神。拉甫羅夫在其著作所推崇的法國自由主義活動家、理論家柔裏·西蒙儘管標榜他的學説與政治無關,但事實上,他的理論不僅反映他的政黨的信仰,而且還反映這個政黨每個時期的情緒。
2、人本學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
所謂人本主義,就是把人作為哲學研究和注意的中心,把哲學上的基本問題即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歸結為人的精神活動和肉體活動的關係。在天地萬物中,人比一切都重要,因而在所有科學中,唯有關於人的科學最重要、最根本。
人的一切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的生命活動,如衣、食、住、行等。另一類是人的精神活動,如思想、感情、願望等。二者是相互聯繫的、統一的。這種統一的基礎是人的生物本性。人只具有一個本性,並不存在任何獨立於人的機體之外的精神實體和精神過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依賴於自然界,人才能生存和發展。人類機體的各種現象和活動都是自然規律的表現,因而並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人本主義哲學思想是以自然科學關於人類機體統一性的研究成果為依據的。醫學、生理學、化學對人的機體的研究充分證明了人的生物統一本性。因而,生理學家、動物學家和醫學家的研究和觀察消除了關於人的二元論的思想。”哲學則在人身上看到了醫生、生理學家和化學家所共見的東西,這三門科學證明:在人身上沒有發現二元論的東西。”
物質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存在着各種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性質。即使是一個簡單的事物也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質,這是事物的普遍規律。但是,紛繁複雜的世界是統一的,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無機界和有機界之間、植物和動物之間、動物和人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在生物學界統治了幾千年的物種不變觀點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不僅動物的個體在發展,而且整個種也在發展。量變過渡到質變是物質世界發展中的普遍現象。
3、人本學唯物主義的感覺論
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不是隔離在認識和事物之間的屏障,而是連接認識與對象的橋樑和通道。人們關於外界事物的知識都是通過感官得到的,感覺和事物是一致的。唯物主義認為,存在着不依賴於感覺的客觀對象,感覺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而不是主觀自生的。因此,感覺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因素:“第一是引起感覺的外部物體,第二是感覺到本身發生感覺的生物”。就是説,對感覺來説,必須有感覺的主體和客體,二者缺一不可。
感覺能為人們提供關於事物的確切的知識。當感覺者感覺到物體的一定狀態時,同時也就感覺到了物體本身。比如,當一個人感到左臂疼痛時,他也感覺到他有一隻右臂,同時也就感覺到他存在着,而這隻左臂只是他的機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感覺是外界事物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引起人的機體內部狀態的改變而產生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的過程。
感覺雖然對於認識對象來説是被動的,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但在認識過程中,它卻是一個能動的因素。人們從對於一個對象的感覺開始,推而廣之,會認識到與這一對象相互聯繫的其他對象。按照事物普遍聯繫的規律,可以由感覺開始,從已知推論出未知,甚至認識所有事物。因此,感覺在認識中具有積極的、能動的作用。
感覺實際上是生命有機體的一種機能,是有機體活動的一部分。人的感覺是從動物的感覺那裏發展而來的。動物同人一樣,不僅有感覺,也有記憶、思想,甚至有推理的能力。動物的感覺、意識同人的感覺和意識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4、“合理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
人既然是隻有一種本性的生物,就必然服從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是人的生命的本能活動。因而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利己主義是人的行為的唯一動機。不僅一般人的行為動機是利己主義的,而且那些大公無私、關心他人的行為動機也是利己主義的。比如,妻子對丈夫的死,母親對孩子的死之所以感到悲哀,是因為“我”失去了他們,再也不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什麼了。那些為自己心愛的東西而做出的自我犧牲行為,歸根到底也是出於個人的打算或利己主義的目的。
人們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善”的標準的。怎祥做更愉快、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人就怎樣做。人的本性在於追求幸福,當人的本性得不到滿足時,人有為追求幸福而鬥爭的權利。那種宣揚順從、忍受、禁慾的封建道德説教是違揹人的本性的。
然而,“合理的利己主義”不同於損人利己的極端利己主義。人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益,而利益是多層次的。“全人類的利益高於民族利益,民族利益高於個別等級的利益,多數等級的利益高於少數等級的利益。”個人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和人類利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必須把個人利益同民族利益、社會利益和人類利益結合起來,不能靠犧牲人類利益而去保護個人利益、民族利益,只有全人類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善”,才是判斷一切善惡的最高標準。只有把全人類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這種利益才是合理的。那種為人類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奮不顧身,甚至英勇犧牲的行為完全是正當的、合理的,是符合“善”的標準的。 [2]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作品影響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主張俄國可以通過農民村社繞過資本主義而過渡到社會主義,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哲學的代表。主要闡明瞭哲學的黨派性、指出了哲學和特定的社會階層的利益之間的聯繫。書中對人本學唯物主義原理的系統闡發,對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詳盡論證以及對感覺的唯物主義分析,豐富了唯物主義的內容。駁斥了唯心主義和二元論,也推動了唯物主義哲學在俄國的廣泛傳播。該書對當時俄國思想界存在的自由主義和折衷主義傾向的批判,對於澄清理論是非、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推動革命民主主義運動的健康深入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被俄國政府視為“動搖君主政權的基本原則”之一,奠定了民粹派的理論基礎。 [2]  [4-5]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作者簡介

尼古拉·加夫裏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評論家、作家,革命民主主義者。主張以人本主義為基礎的“合理的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行為的唯一動機是利己主義。但也承認存在一種超階級的人類應該普遍遵循的道德的善。為了追求普遍的善,一個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應損害別人,這才是懂得了真正的善,才是構成人本性的東西。主要著作有《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果戈理時期俄國文學概觀》《對反對公社所有制的哲學偏見的批判》等。 [1] 
參考資料
  • 1.    朱貽庭主編. 倫理學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04.811頁
  • 2.    陳晏清,許瑞祥主編. 哲學思想寶庫經典[M]. 大連:大連出版社, 1994.01.932-934頁
  • 3.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Н.Г.Чернышевский)著;周新譯. 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58.03.目錄頁
  • 4.    《讀書辭典》編委會編. 讀書辭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11.92頁
  • 5.    許嘉璐,瞿林東主編. 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 歷史卷[M]. 瀋陽:瀋陽出版社, 1991.05.4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