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臘梅

(蠟梅科蠟梅屬植物)

鎖定
山臘梅是常綠灌木的一種,高數米。葉對生,葉片近橢圓形,花小,多為黃色和淡黃色,果成熟時為橢圓形。
主要產於中國長江以南的省份。
山臘梅是一種植物,屬於農作物茶葉類,以葉入藥。全年可採,以夏秋採收為佳,曬乾。
中文名
山臘梅
別    名
亮葉臘梅、毛山茶、巖馬桑、香風茶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蕨綱(Filicopsida)
真蕨目(Eufilicales)
蠟梅科(Calycanthaceae)
蠟梅屬(Chimonanthus)
山臘梅
分佈區域
中國長江以南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山臘梅形態特徵

山臘梅 山臘梅
常綠灌木,高1~3m。幼枝四方形,被微毛,後漸無毛。葉對生,葉柄長6~8mm,被短柔毛;葉片近革質,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13cm,寬1.5~5.5cm,先端漸尖,基部鈍至急尖,全緣,上面粗糙,有光澤,下面無毛或有時葉緣及葉脈被短柔毛,葉脈在表面扁平,在葉背凸起,網脈不明顯。花小,單生於葉腋,黃色或黃白色,直徑7~10mm,花被片多數,卵圓形、倒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15mm,寬2.5~10mm,外被短柔毛,內花被片基部無爪,無毛;雄蕊5,長2mm,花絲短,被短柔毛,花葯卵形,向內彎,長於花
山臘梅
山臘梅(5張)
絲,退化雄蕊1.5mm;心皮多數,分離,基部及花柱基部被疏硬毛。果託壇狀,長2~5cm,直徑1~2.5cm,口部收縮,成熟時橢圓形,灰褐色,被短絨毛,內藏聚合瘦果。花期10月至翌年1月,果期4~7月。

山臘梅生長環境

生境:溝邊, 山坡, 山坡林緣, 山坡路邊灌叢, 山坡疏林中, 石灰岩山坡, 疏林中, 陰地
海拔:200~2900米

山臘梅分佈範圍

產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雲南、貴州和陝西等,生山地疏林中或石灰岩地區,模式標本產自湖北宜昌。 [1] 

山臘梅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以葉入藥。全年可採,以夏秋採收為佳,曬乾 [2] 
【性味歸經】:微苦、辛,涼。
【功能主治】:解表祛風,清熱解毒。預防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治慢性氣管炎,胸悶。
【用法用量】:6錢。外用治蚊蟻叮咬,鮮品揉擦傷處。 [2] 
【備註】:
山蠟梅
山蠟梅(17張)
(1)山臘梅因含揮發油,勿久煎。單用通常用開水沖泡代茶,亦可用山臘梅葉製成沖劑應用。
(2)用量過大,偶可出現噁心或上腹不適等不良反應。但停藥後即可消失。
(3) 也指山區特有的臘梅花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國植物誌》
參考資料
  • 1.    山臘梅  .中國植物物種編目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9-18]
  • 2.    山臘梅  .中藥詞典S_中華中醫網.2003-11[引用日期201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