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
[2]
- 近義詞
- 知錯就改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楚策四》
- 語 法
- 作主語、謂語、賓語
- 注音字母
- ㄨㄤˊ ㄧㄤˊ ㄅㄨˇ ㄌㄠˊ [1]
亡羊補牢成語出處
編輯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四》)
亡羊補牢成語故事
編輯楚頃襄王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他一直沉迷於享樂,大臣莊辛因此十分憂慮,便前去勸諫説:“大王,您經常和州侯、夏侯、鄢陵君、壽陵君他們在一起,他們都是一些貪圖享樂的人。如果大王再不好好治理國政,恐怕楚國就要亡國了。”
[3]
楚頃襄王聽了不以為意地説:“我看你是老糊塗了吧!現在天下太平,楚國怎麼會亡國呢?”莊辛説:“我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後果,才敢這樣説的。如果大王繼續寵幸這四個人,楚國一定會滅亡的。如果大王不信,請讓我先到趙國避一段時間,看看事情會如何發展。”楚頃襄王同意了。
[3]
莊辛在趙國只待了五個月,秦國就發兵攻打楚國,一舉攻佔了楚國國都郢都。楚頃襄王連忙逃走,流亡到了城陽。這時他才想起莊辛的話,心裏十分後悔,趕緊派人去趙國把莊辛請了回來,説:“我當初不應該不聽先生的話,現在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我該怎麼辦呢?”
[3]
然而,在後世流傳的過程中,人們又逐漸豐富了這個成語的相關故事。從前有個養羊的人,一天早上他放羊時發現羊圈破了個窟窿,夜裏狼從窟窿裏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鄰居勸這個人:“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吧!”這個人卻説:“羊都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
[3]
亡羊補牢成語寓意
編輯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吃喝玩樂,又不聽規勸,國破是必然。幸運的是,在國破之後他能及時悔改,迎回莊辛,重整旗鼓,終於又復興楚國。俗話説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事件發生後,採取緊急措施及時補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實是明智之舉。不過與其事後“亡羊補牢”,不如事前“未雨綢繆"。
[4]
亡羊補牢成語運用
編輯成文用法
運用示例
宋·陸游《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
[1]
- 參考資料
-
- 1. 亡羊補牢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8]
- 2. 仲新朋主編.中華典故: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05:第395頁
- 3. 遲紅葉.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故事裏的中國 道理篇 全新彩繪版: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8.02:第58—59頁
- 4.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出版社,2018.01: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