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鎖定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英文:ATLANTA Class Light Cruiser [1]  )是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輕型巡洋艦。
美國軍工部門參考了英國的黛朵級防空巡洋艦,採用防空巡洋艦設計思想建造了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所以該級艦早期編號為CLAA。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標準排水量約6000噸、艦身全長為165米、最高速度可達32海里/小時、可搭載最多673名士官兵。擁有近30門防空炮與艦炮、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最大續航距離為8500海里 [2]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共建成4艘,其中2艘在二戰中戰沉,是美國海軍戰功卓著的一級戰艦。該級艦在戰爭初期就加入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參與了美軍在太平洋的每一次軍事行動,為太平洋戰爭的勝利立下功勞 [3] 
中文名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外文名
Atlanta Class Light Cruiser [4] 
研製時間
1940~1942年 [3] 
艦艇類型
輕型巡洋艦
建造數量
4
所屬國家
美國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發展沿革

建造亞特蘭大級的起源在美國眾議員卡爾·文森推動海軍建設法案時代便開始策劃,該級艦將會是1920年代服役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後繼者,而1935年文森法案通過則為美國海軍的戰力現代化開啓了一條坦途。但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簽約後,為了避免類似最上級重巡洋艦那種刻意鑽漏洞的狀況,規定新造輕巡洋艦最大排水量為8000噸。美國海軍就只能以該噸位量級考量新艦規格。由於8千噸級輕巡戰力技術上不可能成為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所以美國海軍艦艇特性委員會(Ship Characteristics Board)並沒有做出強人所難的戰力規定,而採取改變任務方針的做法設計軍艦,軍艦主設計單位為紐約的吉伯斯與寇克思設計公司。
在亞特蘭大號於1941年成軍後,該級艦很快就投入太平洋戰場,1942年春加裝SC-1以及SG防空雷達以及FD射控系統以強化防空能力,作為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的防空艦很快就展現了其價值。然而防空能力強,對艦方面就薄弱許多,只適合用於對付驅逐艦,同時也只有很輕的裝甲,亞特蘭大號和朱諾號在瓜島海戰中分別沉沒和重創(朱諾號後來被潛艇擊沉)。該級之後就沒有更多損失,聖迭戈號在日本投降儀式中被選為停泊密蘇里號旁的艦艇,也是二次大戰獲得最多星的巡洋艦。雷諾號使用魚雷處分無法挽救的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是美國海軍中用魚雷處分船艦的巡洋艦 [3] 
序號 艦名 建造船廠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成 狀態
CL51 Atlanta 亞特蘭大 聯邦造船廠 1940.4.22 1941.9.6 1941.12.24 1942.11.13 戰沉
CL52 Juneau 朱諾 聯邦造船廠 1940.5.27 1941.10.25 1942.2.14 1942.11.13 戰沉
CL53 San Diego 聖地亞哥 伯利恆/昆西 1940.3.27 1941.7.26 1942.1.10 1960 解體
CL54 San Juan 聖胡安 伯利恆/昆西 1940.3.15 1941.9.6 1942.2.28 1962 解體
技術特點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設計圖紙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設計圖紙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設計由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縮小,任務使命是擔任驅逐艦隊核心,且具備一定的防空與反潛能力。吉伯斯&寇克思公司在1938年的設計仍保留相當濃厚的條約級巡洋艦標準,裝備9門152毫米高平兩用艦炮為主、8門127毫米主炮為輔;然而當時的射控計算機技術尚不能整合不同口徑間的設計計算任務,152毫米艦炮改良為防空用途之設計失敗,加上該設計無可避免的會出現噸位超重問題,所以該設計遭放棄。在1940年推出的決定案時,亞特蘭大級採用更極端的火力配置—一款裝備大量驅逐艦用5英寸高平兩用炮之巡洋艦。
主炮改用和驅逐艦相同的Mk.12 5吋38倍徑高平兩用炮。後來實際運用上卻是作為艦隊防空艦的角色。它也是有安裝魚雷發射管的美軍巡洋艦。原設計安裝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剛好此時西姆斯級驅逐艦為了解決重心過高問題拆除了部分四聯裝魚雷發射管,遂被改裝在此級上。
美國海軍在本級艦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去除了魚雷發射器與兩座射界不佳的5寸炮(替換為四聯裝28毫米機關炮),又建造了四艘,稱奧克蘭級輕巡洋艦;修訂了主炮塔配置,將三層炮塔修改為兩層,並大幅修改了防空炮的配置,建造了三艘,稱朱諾II級輕巡洋艦(1942年設計) [3]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性能數據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參考數據:
基本數據
排 水 量 6000噸(標準)/7400噸(滿載)
全長:164.90m
全寬:16.10m
吃水:6.25m
動力
4 × 巴布考克&威克斯式單煙道重油鍋爐,工作壓力655PSI(PSI為英制單位,即為磅/平方英寸1psi=6.895KPa)
2座西屋全齒輪傳動式蒸汽渦輪汽輪機,雙軸推進
75000馬力(56兆瓦)
設計最大航速
32.5節
最初設計武裝:
8座Mk29 Mod0雙連裝五吋艦炮
16門1.1吋防空炮
6門20mm厄利空防空機炮
2具四連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戰爭中期
6座Mk29 Mod0雙連裝五吋艦炮
8門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16門20毫米防空機炮
2具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戰爭末期
6座Mk29 Mod0雙連裝五吋艦炮
36門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16門20毫米防空機炮
裝甲厚度
裝甲帶:1.1-3.5英寸(28-89mm)
甲板:1.25英寸(32mm)
指揮塔:2.5英寸(64mm)
炮塔裝甲:1.25英寸(32mm)
續 航 力 8,500海里(15,700 km)/15節(28km/h)
艦員
638人 [4]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服役動態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亞特蘭大號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首艦亞特蘭大號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首艦亞特蘭大號 [4]
亞特蘭大號:完工後編入大西洋艦隊,為第10巡洋艦艦隊的旗艦。後轉入太平洋艦隊的第11巡洋艦艦隊,仍擔當旗艦。1942年6月,編入第16特混艦隊,與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一起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後來作為TF61.2的成員南下瓜島,8月24/25日參加東所羅門羣島海戰,10月又編入TF64參加了聖塔克魯斯海戰。後來一直活躍於該地區,不斷為瓜島守軍輸送補給。11月12/13日,在瓜島戰役裏最慘烈的瓜島以北海戰中,遭遇日本艦隊。本艦首先被日驅逐艦“曉”號的魚雷擊中,後又遭到己方“舊金山”號重巡洋艦的誤擊(也有資料認為是日本軍艦擊中了它),美艦隊副司令斯科特將軍也在此時陣亡。魚雷給亞特蘭大號的左舷動力艙造成很大破壞,使其逐漸喪失動力。13號中午在瓜島北方三海里處被放棄並自沉。日艦“曉”號也在此役戰沉 [1]  [4]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朱諾號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2號艦朱諾號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2號艦朱諾號 [5]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2號艦是朱諾號輕巡洋艦,該艦以阿拉斯加州朱諾市命名。1942年正式投入服役,服役後首次巡航地點是南太平洋的湯加,曾協助救起黃蜂號航母(USS Wasp CV-7)遭擊沉後落水的美軍官兵。
朱諾號第一場海戰是聖克魯斯羣島戰役(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隨同企業號航母(USS Enterprise CV-6)打擊日本海軍。朱諾號在該海戰中成功擊落18架日本軍機。之後隨隊參與慘烈的瓜島戰役,先後遭到日本天津風號驅逐艦(Amatsukaze)和伊號第二十六潛艦(I-26)魚雷攻擊,造成船艙內部大爆炸且斷裂成兩段,艦上多數船員死亡,包含同在艦上服役的沙利文五兄弟 [2] 
朱諾號戰沉同時殉難的沙利文五兄弟 朱諾號戰沉同時殉難的沙利文五兄弟 [2]
朱諾號曾編入大西洋艦隊第10巡洋艦艦隊,後轉入第8巡洋艦艦隊。在1942年8月22日轉入太平洋艦隊前,參與了對維希法國殖民地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和瓜達魯佩島(Guadaloupe)的封鎖。在太平洋艦隊中,它首先服役於第11巡洋艦艦隊。9月上旬,編入第18特混艦隊,該艦隊的主力是“黃蜂”號航母,但不幸的是該艦於9月15日被日潛艇擊沉,“朱諾”號救起了部分倖存者。後又加入TF17(主力為“大黃蜂”號航母),參加了對肖特蘭島的空襲和聖塔克魯斯海戰。11月上旬,作為TG62.4的成員也參與了12號晚上的戰鬥。在“亞特蘭大”號被重創的同時,“朱諾”號的左舷捱了一枚魚雷,喪失了一半動力。第二天中午被海倫娜拖帶返航途中,這艘不幸的戰艦又中了日本潛艇伊-26號的魚雷,在20秒鐘內即沉入大海,其餘美艦因為害怕被攻擊而未施救援,“朱諾”號上僅10人倖存。陣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從此美軍不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戰艦上。後期服役的奧克蘭級改進型朱諾II級(CL119、120、121),就是為了紀念該艦 [5-6]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聖地亞哥號

聖地亞哥號:完工後即在珍珠港加入了TF17特混編隊,參加了瓜島戰役,負責護送運輸船隊。10月2日參加了對肖特蘭島的空襲,幾周後又參加了聖克魯斯海戰。後來的數月中,它一直在南太平洋海域奮戰,參加了對蒙達和布干維爾的登陸。1943年夏天編入美英聯合艦隊TF36.3(包括美國航母“薩拉託加”號和英國航母“勝利”號),支援對新喬治亞島的登陸。11月,編入TF38參加對拉包爾基地和塔拉瓦島的空襲。12月,支援對吉爾伯特羣島的登陸後,又支援了對誇賈林島日本基地的襲擊,擊傷了日巡洋艦“五十鈴”號和“長良”號,後返回舊金山整修。1944年1月回到珍珠港,加入TF58,參與了對馬紹爾羣島日本基地的襲擊、對恩尼威托克島的登陸、和對特魯克島的襲擊。此後再次返回舊金山整修。1944年5月參加了對馬兒庫斯島和威克島的空襲,6月支援在關島和提尼安島的登陸,並攻擊了帛硫羣島。年底,又參加了對沖繩島和台灣的襲擊。10月,加入TG38參加了萊特灣海戰,後加入快速航母編隊進攻台灣、菲律賓、印度支那、沖繩島和日本本土,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後,本艦是第一艘進入東京灣的美國戰艦。戰後被用來運送回國的軍隊,1946年11月4日除役封存,1960年在西雅圖解體 [7]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聖胡安號

1944年時的“聖胡安”號
聖胡安號:1942年6月在聖地亞哥海軍基地加入TF18,隨即護送部隊前往所羅門羣島並在圖拉吉島登陸。8月,參加瓜島戰役。8月4日的薩沃島夜戰中,因隸屬東巡邏隊而未受損傷。聖塔克魯斯海戰中,隸屬TF61,在空襲受傷。在努美阿基地修復後回到南太平洋,繼續同航母編隊一起活動在珊瑚海。12月它返回Mare島進行整修。1943年2月返回太平洋後參加了對恩尼威托克島的登陸。整個1943年間,它參與了對帛硫、雅普、烏立提羣島的攻擊和在荷蘭迪亞的登陸。1944年夏,參與了馬里亞納海戰,後隨航母編隊襲擊了硫磺島。8月至11月在舊金山整修。後加入TF38,襲擊了拉包爾地區的日本空軍基地。12月,在中國南海,參與了對台灣和菲律賓的攻擊。1945年3月,前往攻擊硫黃島和沖繩島。1945年6月5日,遭到颱風襲擊而受損傷,但7月已再次修復,且編入TG38.4參加了對日本本土基地的襲擊。戰後用於運送南太平洋地區的美軍返回祖國,1946年11月9日除役封存,1962年解體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