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歷山大鸚鵡

鎖定
亞歷山大鸚鵡是鸚形目鸚鵡科鸚鵡屬鳥類,又稱阿歷山大鸚鵡。 [6]  體綠色,臉頰和頸部灰藍色。雄鳥頸部有一條灰藍色細窄條狀羽毛;沿着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一條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中央尾羽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雌鳥頸部沒有黑色和粉紅色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幼鳥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 [6] 
亞歷山大鸚鵡國外主要分佈於印度中部和北部、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東部和南部。 [7]  在中國見於雲南西部。 [8]  棲息於海拔900米以下各種乾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同等地。常集小羣活動。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柄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以植物種子、花、嫩芽、花蜜、水果、穀類及蔬菜等為食。通常在2月進入繁殖期。每窩產卵3—4枚。孵化期約為28天。 [6] 
亞歷山大鸚鵡因獵捕導致數量下降。 [6]  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近危(NT)物種。 [10] 
中文名
亞歷山大鸚鵡
拉丁學名
Palaeornis eupatria
別    名
阿歷山大鸚鵡
外文名
Alexandrine Parakeet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亞歷山大鸚鵡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環頸鸚鵡族
亞    種
5亞種 [5]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同義學名1
Psittacula eupatria (Linnaeus, 1766)
同義學名2
Psittacus Eupatria Linneaus, 1766

亞歷山大鸚鵡形態特徵

亞歷山大鸚鵡體長58釐米,體重26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雄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着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雌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雄鳥短。幼鳥外型和雌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48個月性成熟。 [1] 
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近種區別


亞歷山大鸚鵡
體量
體長58釐米,體重260克。
體重♂110-168克,♀85-160克;體長♂263-362毫米,♀220-338毫米。
特徵
體綠色,臉頰和頸部灰藍色。雄鳥頸部有一條灰藍色細窄條狀羽毛;沿着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一條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粉紅色環狀羽毛。
雄鳥頭部葡萄灰色;眼周圍綠色;前額有一條窄窄的黑帶延伸至兩眼;下嘴基部兩側各有一黑色寬帶斑向後斜伸至頸側;上體綠色;頦白色。
圖片
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緋胸鸚鵡 緋胸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棲息環境

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大部分棲息於海拔900米以下各種乾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偶爾也在都市郊區、公園、花園活動,通常是集小羣活動,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 [1] 

亞歷山大鸚鵡生活習性

亞歷山大鸚鵡 亞歷山大鸚鵡
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與農田的種子、花、花樹的嫩芽、花蜜、水果、穀類及蔬菜,覓食時間主要在早上與傍晚,在許多地區亞歷山大鸚鵡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造成農民很嚴重的損失。 [1] 

亞歷山大鸚鵡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
引入:伊朗、卡塔爾、土耳其和阿聯酋,
可能已滅絕和引入:巴林和也門。 [2] 
亞歷山大鸚鵡分佈圖 亞歷山大鸚鵡分佈圖

亞歷山大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約在11-4月間;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且深度宜深一些,亞歷山大鸚鵡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產3-4枚卵,約28天后孵化,7至8星期後羽毛長成,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温和,體型大,手養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説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啃咬力強勁,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 [1] 

亞歷山大鸚鵡亞種分化

亞歷山大鸚鵡(5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Psittacula eupatria avensis
(Kloss, 1917)
2
Psittacula eupatria eupatria
(Linnaeus, 1766)
3
Psittacula eupatria magnirostris
(Ball, 1872)
4
Psittacula eupatria nipalensis
(Hodgson, 1836)
5
Psittacula eupatria siamensis
(Kloss, 1917)

亞歷山大鸚鵡保護現狀

亞歷山大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近危(NT)。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4] 

亞歷山大鸚鵡種羣現狀

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斯里蘭卡的族羣由於遭大量捕獵,現今的數量已很稀少,只剩北部有少量族羣,在泰國由於幼鳥的過度捕捉,其數量也直線下降,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家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