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鎖定
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德文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1878年10月29日-1966年7月31日),德國將軍。他在1940年至1944年擔任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比利時軍事管制政府的首腦。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是最後一任德國顧問團團長,接替漢斯·馮·塞克特的位置。協助中國發展自給自足的軍火工業,幫助建立了長江以南防禦體系。
中文名
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
外文名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878年10月29日
逝世日期
1966年7月31日
畢業院校
柏林東方學院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德國西里西亞省Gut Blumenthal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基本介紹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1878年在德國北部鄂爾敦堡城一個皇家貴族家庭出生。中學畢業後,他報考了軍官學校,19歲畢業時,被分到德國第91軍團任陸軍少尉。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1900年,他以德軍中尉身份參加八國聯軍,來到過中國,後入柏林東方學院學習,並擔任德國駐日使館武官。他在巴勒斯坦的奧斯曼帝國軍隊供職期間在戰爭中被授予功勳勳章。戰爭結束後,他繼續留在軍隊服務,1927年開始擔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在1930年他退休後,到中國擔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在1937年納粹德國正式與日本結盟,而日本當時已在抗日戰爭中向中國宣戰。納粹德國為了向日本表示善意,承認了日本在中國的傀儡偽滿洲國,並撤回德國對中國支援,這裏麪包括以將他的家人以叛國罪懲罰強迫法肯豪森辭去顧問職務。經過短暫的與蔣介石的家庭告別晚餐,法肯豪森答應蔣介石,他不會向日本透露任何中國的作戰計劃。法肯豪森1938年被召回現役,在西部戰線擔任步兵將軍一直到1940年5月他被任命為比利時軍事總督。
他是卡爾弗里德里希歌德勒和陸軍元帥埃爾温·馮·維茨萊本兩個反希特勒的同謀者的親密朋友,而且很快開始憎惡希特勒與納粹政權,並開始支持維茨萊本的一個有計劃的軍事政變。1944年7月20日的密謀失敗後,馮法肯豪森就從一個集中營被轉移到另一個集中營,直至1945年被盟國給以自由之身。
法肯豪森在1948年被送往比利時受審,並在1951年3月,他被控驅逐25000名猶太人以及處死比利時俘虜並被判處12年苦役。然而,他卻在被判決3個星期之後無罪釋放,因為有壓倒性的證據證明法肯豪森曾盡力挽救猶太人和比利時人。
1966年7月31日法肯豪森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拿騷去世
中國人民的朋友
1935年,塞克特返德,推薦法肯豪森繼任總顧問,對塞克特信任有加的蔣介石當即表示接受。從此,法肯豪森積極參與中國的最高機密籌劃與各項戰爭準備工作,並長達四年之久。
法肯豪森接任總顧問時,紅軍正要抵達陝北。按當時的預測,徹底消滅紅軍被認為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同時中日戰爭也漸漸演變成為不可避免的局面。此時,他的工作主要是:1,迅速組織可以作戰的機動部隊。2,儘可能保全長江以南地區(江防和東南沿海的海防列為首要任務)。3,發展自給自足的軍火工業。
1935年8月20日,根據其以前多年駐日經驗,以及對日本陸軍的深切研究,法肯豪森擬就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對二年後爆發的中日戰爭大致走向,有相當準確的判斷,並起了相當大的指導作用。節錄如下:
“目前威脅中國最嚴重而最迫切者,當數日本。日本對中國之情,知之極細。其利害適與中國相反,故心用盡各種方法破壞中國內部之團結與圖強,至少設法遲延其實現……設想則政府有堅忍意志,斷無不抵抗而即承認敵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氣即是千百萬抵抗,故不容輕視。苟領袖無此種意志,則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抵抗意志必須有實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礎,目前中國陸軍,故不能擔任新式戰爭,但示若不可用持久抗敵,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過於成立雖小而極端樣式之國防軍。”
“一旦軍事上發生衝突,華北即直受威脅,若不戰而放棄河北,則隴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於最前戰區,對黃河防線,不難由山東方面,取席捲之勢。對海正面有重大意義者,首推長江。倘苟能控制中國最重要之中心點,直至武漢一線,則中國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據。於是至內地,中國一分這二。”“目前國軍主力,俱集中於南部、本部,宜速抽調可以節省之兵力,分駐各區,使能應作戰之用。凡作戰所用部隊,宜集中於徐州-鄭州-南昌-南京區間。北方則掩護隴海路及沿路有關生存之設備,故最初抵抗區務必向北推進,是以滄縣保定之線宜絕對防禦……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增厚其防禦力。東部有兩事極關重要一個封鎖長江,一為警衞首都,兩者有密切之聯帶關係。次之為武漢、南昌,可做支撐點,宜用力固守,以維持通廣州之聯絡。終之四川,為最後防地。”
《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對二年後爆發的抗戰的大致走向,有相當準確的判斷,並起了相當大的指導作用。他主持了長江江陰要塞的佈防,凇滬線、吳福線、澄陰線的構築。在中德軍工間的合作也起了積極的作用,儘量使買賣雙方互惠互利,各持所需。“極力介紹於中國最有利益而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價格,而不顧慮到原產地的情形和商號。”
法肯豪森在任前期,中德經濟軍事合作達到了最高潮,一項以1億馬克為基礎的物物交換協定終於於1936年4月間達成,協定期限為5年,中國每年可用2千萬馬克在德國購買軍火,但每年需要以1千萬馬克價值的礦砂及其他原料償還,償還期限為10年,等於每年德國給中國1千萬馬克的信用貸款。法肯豪森極力介紹於中國最有利益而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價格,而不顧慮到原產地的情形和商號。抗戰前兩年,中德進入合作高潮期,中央軍漸趨德式化。日本人深知中國戰鬥力日增,日本政府屢次勸説德國當局解散駐華顧問團,終止對華武器貿易均未能成功。
七七事變爆發後,蔣介石似乎深知全面抗戰已無法避免,立派法肯豪森北上赴保定協助華北軍事當局籌劃有效的抵抗,加上日軍在華北已經佔據有利形勢,不久平津陷落,華北戰局已無法挽回,法肯豪森很快返回南方。
八一·三抗戰中,德式樣板師第87、88、36師,全部投入戰鬥,有些德籍顧問所指導的國軍部隊訓練有素,火力之強為國軍之冠。結果重創日軍。在“廟行大捷”中日軍的精鋭受挫,遺屍三四千具。日本斷定他們遇到了德國顧問訓練的樣板師,稱上海保衞戰為“德國戰爭”。雖然當時希特勒嚴令禁止德籍顧問參加前線工作,但法肯豪森認為責無旁貸,也赴上海協助部屬防衞。淞滬抗戰充分證明德籍顧問團所訓練指導的中央軍可與世界一流的陸軍作正面的持久戰。雖然很多新型武器尚未運到或還沒有使用成熟,國軍仍可在敵軍優勢火力,有利地形與海空軍掩護下相持3個月之久。可惜德械師經因淞滬抗戰後未休整便參加了南京保衞戰,損失慘重,從此不能成建制作戰,尤為可惜。
在徐州抗戰中也出現過法肯豪森的身影,著名的台兒莊大捷後,各國駐華武官紛紛前往戰地參觀,當時身為駐華武官的史迪威會見法肯豪森討論戰果,法肯豪森激動的説蔣介石沒有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乘勝追擊,日軍定會捲土重來進攻徐州。果不出所料,徐州不久陷於敵手。
除了法肯豪森外,也有其他德籍軍事顧問投身抗戰。施太秋中將在山東協助韓復榘佈防,後在1938年韓復榘一退再退而被槍決,估計也和施太秋的彙報有關。斯達克少將與史培曼少將在山西協助閻錫山抵禦日軍,對太原戰事有着詳細的分析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士兵的士氣優於日軍,然而作戰指揮不當,武器裝備補給常出問題,造成士兵無謂犧牲。山西作戰部隊有晉軍、中央軍、八路軍,相互之間缺乏協調,沒有統一指揮,無法有效的共同作戰。有些雜牌部隊軍紀敗壞,強行徵糧,拉夫,甚至搶劫,導致民眾對戰爭漠不關心。
抗戰爆發後,日本因與德國簽有盟約,再度要求柏林政府召回中國的德籍顧問,禁止運輸軍火來華。德國政府起初認為戰爭僅是地方衝突,不久即會和解,前往中國的德籍顧問純屬私人性質,與政府無關,所以避免作肯定的答覆。南京失守後,戰爭已經明顯演變為國與國之間生死鬥爭,德國處境更加尷尬,對華態度日益冷淡。如此如此,德國政府還是履行合約,戰爭開始後美英商船不敢再替中國運送軍火,唯有德國輪船將已經定購好的武器陸續輸送來華,但希特勒命令以後不允許再接新的訂單。
1938年,親華的德國國防部長施倫堡因為再婚問題引起風波,被希特勒免職,由希特勒自兼部長。不久希特勒決定召回在華所有顧問。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在5月21日正式通知中國政府,德國政府希望立即解除顧問的合同,並準他們全部返國。德國政府將負責顧問回程的旅費和補償未來的薪水損失。蔣介石不願德籍顧問這時離去,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當時正在最艱難的階段,這時讓德籍顧問團離去,對民心士氣是一種大影響打擊;另一方面,德籍顧問多是蔣介石的親信與負責機密性的工作者,回到了德國,恐怕會泄密給日本。但是德國政府嚴令顧問團回國。個別顧問如果違抗元首命令將視為叛國,本人失去公民權,在中國的全部財產充公,家人也要受到牽連。最後中國還是讓所有的顧問離開。7月5日,準備了專車一節護送他們由漢口沿粵漢鐵路至廣州,再取道香港返德。
以法肯豪森為首的德國顧問團成員不願在中國需要他們的時候離開中國。法肯豪森曾經有想法放棄德國公民權,要留在中國。但受到納粹德國的壓力,1938年7月8日,馮.法肯豪森等顧問在廣州揮淚登船。並許諾絕不會向日本方面透露任何有關中國的軍事機密。
回國後起初拒絕接受任何工作,免費當起了中國的抗戰宣傳員,直到希特勒命令德國預備役軍人復役為止。1940年法肯豪森被任命為比利時總督,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事件失敗後,法肯豪森受到牽連被逮捕入獄。二戰結束後法肯豪森被盟軍逮捕移交比利時政府被判12年徒刑,但因為不是納粹分子,不久釋放回國,曾出任中(中華民國)德文化經濟協會名譽會長。1966年去世,享年88歲。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相關影視

劇中的馮·霍夫曼將軍 劇中的馮·霍夫曼將軍
2002年3月17日上午,由中央電視台、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瀟湘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16集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首映式暨新聞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這片描繪和塑造了一個“女辛德勒”式的巾幗英雄形象,同時也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德國駐比利時軍政總督馮·霍夫曼將軍的人物,而這個人物就是以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的原型刻畫的,掌管比利時期間保護了大量的比利時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