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色梅

(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

鎖定
五色梅又名馬纓丹,為馬鞭草科馬纓丹屬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通常有短而倒鈎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花序梗粗壯,苞片披針形,花萼管狀,膜質,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子房無毛。果圓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5] 
中文名
五色梅
拉丁學名
Lantana camara L.
別    名
山大丹、如意草、五彩花、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大紅繡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管狀花目Tubiflorae
亞    目
馬鞭草亞目 Verbenineae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馬纓丹屬 Lantana
馬纓丹
分佈區域
原產於南美洲、西印度,現世界各國廣為栽培。
外文名
Lantana camara
二名法
Folium Lantanae Camarae

五色梅形態特徵

五色梅 五色梅
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鈎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8.5釐米,寬1.5-5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側脈約5對;葉柄長約1釐米。花序直徑1.5-2.5釐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釐米,兩面有細短毛,直徑4-6毫米;子房無毛。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5] 

五色梅生長環境

五色梅
五色梅(3張)
喜光,喜温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但不耐寒,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長較好。花期6~10月。性喜温暖、濕潤、向陽之地。耐乾旱、稍耐陰,不耐寒。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盆栽擺設觀賞。對土質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生長最好。
該種為熱帶植物,喜高温高濕,也耐乾熱,抗寒力差,保持氣温10℃以上,葉片不脱落。忌冰雪,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耐旱耐水濕,對肥力要求不嚴。 [2] 

五色梅分佈範圍

產美洲熱帶,中國廣東、海南、福建、台灣、廣西等省區有栽培,且已逸為野生。 [2] 

五色梅栽培技術

五色梅培育

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應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並對枝條作適當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頂,以促發側枝。對成形後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適當地進行短截,以維持良好的樹形,促發更多的新梢。花後不留籽的,要摘去殘花,以利於下面葉腋再抽出花序,生長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陽光和濕潤的土壤,不要太乾,特別是開花期間。如太乾燥,則易出現萎蔫現象。影響開花。
5~10月,每7~10天施餅肥水或人糞尿稀液一次,特別是花後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10月底,要移入室內,華東地區可放置在冷室內越冬,若室內陽光充足,温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後,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對過長的新梢可作適當短截,以方便存放。 [2] 

五色梅養護

五色梅原產熱帶美洲,我國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製作好的盆景春至秋的生長季節可放在室外向陽處養護,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風良好。若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莖枝又細又長,且開花稀少,嚴重影響觀賞。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避免過分乾燥,並注意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多開花。五色梅生長較快,栽培中應及時剪除影響造型的枝葉,以保持樹形的美觀,每次花後將過長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對植株進行一次重剪,把當年生枝條都適當剪短。
冬季移置室內向陽處,若能維持15℃以上的室温,植株可正常生長、開花,應適當澆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這麼高的温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翻盆一次,並對植株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2] 

五色梅管理

五色梅 五色梅
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釐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位於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於下部的主枝後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時去枝量略多於下部主枝,這樣各枝間生長勻稱,便形成了圓頭狀株形。植株成形之後,隨着枝條不斷生長,以後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把過密枝、纖弱枝、交叉枝及病蟲枝從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條,根據生長情況分別留2~4個芽短裁。開花後及時剪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3] 

五色梅病蟲防治

灰黴病
五色梅 五色梅
【症狀】:病菌先從花瓣的尖端侵入,發病後,病都呈水漬狀,發軟,褪色,失去光澤,最後花瓣變褐腐爛,花朵脱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表面產生灰色的黴層。
【傳染途徑】: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拖子,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低温高濕,通風不良,利於病害的發展。此病在温室發生較多。 [2] 
【防治方法】:
  1. 注意通風,降低濕度,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2. 及時摘除搞花,集中燒燬或深埋於土中,以減少病源。
  3. 病害發生初期,可噴衞:1:200波爾多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樸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兩週1次,噴藥次數因發病情況而定。
葉枯線蟲
五色梅
五色梅(7張)
【症狀】:葉片受線蟲侵入後,葉色變淡,並有淡褐色斑點,以後逐漸加深到幾乎黑色。隨着病斑擴大,因受主、側脈限制而成為角狀斑。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卷編,並沿莖杆下垂。大部分線蟲在輕微變色區,已變成深褐色或黑色的葉片上只有少量線蟲。
【傳染途徑】:葉枯線蟲在報部及周圍土壤,病株殘體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極小的殘葉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個月。葉枯線蟲全部發育過程都在受侵組織內完成,條件適宜時(22~25℃,濕度足夠),從卵發育到雌成蟲產卵僅14天。一般通過水滴、灌溉水和病健葉接觸傳染,遠距離靠人為傳帶病葉、花、莖、扦插條以及土壤等。從葉上氣孔侵入。
【防治方法】:
  1. 加強檢疫不讓葉線蟲及其繁殖材料傳入無病區。
  2. 園藝防治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進澆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澆,並儘可能保持葉面乾燥,盆花安放要有適當空隙,不使葉子相互接觸。
  3. 藥劑防治可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徑為25釐米左右的盆用藥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殺螟松乳劑、50%永線酯和50%西維因可濕性粉1000倍液葉面噴灑。 [2] 

五色梅別名

五色梅的別名甚多,如《福建藥物志》、《甘肅中草藥資源志》中的馬櫻(櫻)丹,《本草綱目拾遺》、《赤水玄珠》中的臭牡丹等,仍有許多老中醫在用臭牡丹這個名字。其它別名還有五色花(《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臭花檗(《興寧草藥》)、臭花(《南方百草良方》)、如意花(《職工疾病預防手冊》)、臭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豬屎花(潮州)、臭金鳳、昏花(《嶺南採藥錄》)、五雷箭、穿牆風(《廣西中草藥》)、天蘭草(《湖南藥物志》)、毛神花(《閩南民間草藥》)等。五色梅不但作為中藥在使用,在民族醫學中也使用廣泛,如苗、壯、彝族,而且在苗族中還有鋭酒抓、萵杭嘎的別名。 [1] 

五色梅毒性

五色梅可入藥,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在《海南省常見有毒野果彩色圖鑑》中記載五色梅“枝葉味臭,有毒”,使用時要注意,不能過量。
五色梅的毒性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具有肝毒性。動物實驗綿羊或小牛服用過量,可致嚴重的黃疸及對光敏感。人服用過量五色梅會出現流涎、噁心嘔吐、劇烈腹痛, 便秘、大便色黑而臭,眼及鼻腔分泌物增加,對光敏感,步態不穩,有時可出現發熱、出汗、黃疸等不良反應。一旦出現應立刻停藥,並送醫院急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