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爺廟

鎖定
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萬佛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台懷鎮中心,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曾為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 [1-2] 
五爺廟的空間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爺殿、萬佛閣、僧舍、戲台組成。五爺廟整體坐北向南,主要建築有五龍王殿與文殊殿,總佔地面積2040平方米,共有殿堂6間、崇樓3間、僧舍20間、戲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廟之 [1-2]  寺內供奉的五爺就是傳説中的廣濟龍王菩薩,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寄託着人們祈願農作物豐收、不發生災害、家人健康、事事順遂的美好心願。 [5] 
因為民間傳説五爺有求必應 [13]  ,五爺廟是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祈福人數最多香火最旺的場所。 [12]  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中文名
五爺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五台山風景區
所處時代
明代修建;清代重建 [1-2] 
佔地面積
2040 m²
保護級別
五台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開放時間
8:00-18:00
別    名
五龍王殿、萬佛閣

五爺廟歷史沿革

五爺廟名稱由來

五爺廟因寺內供有五龍王,人們稱為廣濟龍王廟,俗稱五爺廟;又因文殊殿內供有萬尊泥塑貼金小佛像,又稱此為萬佛閣。 [3] 

五爺廟建設沿革

萬佛閣修建於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當時,僅有東殿(文殊殿)是塔院寺的屬廟。清代時,又增建了北殿(龍王殿),並由青廟(漢傳佛教)改為黃廟(藏傳佛教),成為獨立寺,是五台山主要寺廟當中面積最小,但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廟。萬佛閣北殿三間為龍王殿,始建於清代,重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北殿又叫五文殊殿,也稱五龍王殿,殿內供奉五位龍王以及龍母、雨司。五龍王居於正中,民眾為了表示對龍王的崇信與愛戴,將其稱為“五爺”。 [7] 
五台山 五台山

五爺廟建築格局

五爺廟坐北朝南,東西長89.86米,南北寬101.24米,佔地面積為9097.43平方米。建築除齋堂、僧舍、文殊殿為新建築外,餘皆為清代遺構:二進院落佈局,中軸線依次建有戲台、五龍王殿(五爺殿)和文殊殿。 [8] 
五爺廟佈局 五爺廟佈局

五爺廟主要建築

五爺廟五龍王殿

五龍王殿在大白塔南端東側,背靠北台頂,坐北朝南,基本呈正方形,佔地面積為204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文殊殿、五龍王殿和古戲台。佔地面積為20000多平方米。 [7]  [9] 
創建於清代,民國6年(1917年)重建,殿建3間,面寬17.2米,進深11.5米,單檐歇山頂,四出廊,殿前建有抱廈,雕樑畫棟。殿內正中供五龍王,人們習慣稱為五爺,萬佛閣也因此有了另一個稱謂“五爺廟”。五爺身後依次供奉着龍爺、龍母,還有大龍王、二龍王、三龍王、四龍王各位兄長。殿前過廳兩旁,置放着半副鑾駕。 [3] 
五爺廟內供奉的五爺是傳説中的廣濟龍王菩薩,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寄託着人們祈願農作物豐收、不發生災害、家人健康、事事順遂的美好心願。寺內建築年代最早的是文殊殿,裏面有高度一模一樣的10000座佛像,所以叫萬佛閣。上五台山燒香的人大部分都是衝着五爺廟去。 [9] 
萬佛閣 萬佛閣

五爺廟文殊殿

文殊殿是五爺廟建築年代最早的殿宇,初建於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結構為三檐四出廊歇山頂,面寬17.2米,進深11.5米,內供同樣大小的佛像一萬尊,因名萬佛閣。上層供地藏王菩薩與閔公父子,並有七千斤重的銅鐘一口懸掛;下層供奉明代塑制的文殊普賢觀音三大世士像,造型生動逼真。 [3] 
文殊殿 文殊殿

五爺廟戲台

古戲台,為五龍王唱戲而建。傳説,五龍王特別愛看戲,所以每年六月大會,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觀賞,以取悦於五爺,請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給百姓喜降豐年。 [2] 

五爺廟文物遺存

明代建築萬佛閣,是五爺廟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建築,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分上下兩層,三檐歇山頂,是台懷鎮寺廟羣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一層供奉的是五爺的頂頭上司——騎着綠毛狻猊的文殊菩薩,周圍的三面牆壁上是木製的方格,方格內滿滿擺放着三寸高的泥塑貼金小佛像。閣的二層懸掛一口鑄造於明代萬曆年間、重達7000斤的銅鐘,是五台山第二號大鐘,周圍塑有“十殿閻王朝地藏”,三面牆壁同樣是木製的方格,方格內同樣擺放着貼金小佛像,上下兩層的小佛像加起來號稱一萬尊,萬佛閣因此得名。 [13] 
殿內正中供五龍王,人們習慣相沿,均稱五爺 殿內正中供五龍王,人們習慣相沿,均稱五爺

五爺廟歷史文化

五爺廟民間傳説

康熙賜封
康熙年間,皇帝又一次來到五台山,那是一個風清日朗的時日,皇帝趁興朝禮了中台頂。一路上旗幡開道,大轎順利前行。目睹台頂風光,奇花異草芳香撲鼻,觀演教寺孺童文殊聖像莊嚴,香火旺盛,玄燁皇帝不禁聯想到大清王朝的興旺鼎盛,心裏甚是高興。返回途中,他與隨臣人員談笑風生,很是愜意。正在此時忽然一陣狂風吹來,頓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抬轎子的立即迷失了方向。玄燁皇帝有點緊張,撩起轎簾一看,但見眼前一片迷芒,風沙迎面撲來,他急忙閉上眼睛,恍惚中,只見眼前站立一人,黑臉全身,體魄健壯,大聲問到:“我主何事驚慌?”玄燁忙答:“朕去中台寺廟朝禮已畢,正要返回,卻遇狂風驟起,使我迷失途徑。”黑臉人道:“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駕回宮。”待玄燁皇帝睜開雙眼,人已離去,眼前卻出現一道亮光,彷彿有人在黑暗中點燃一盞明燈。抬轎人順着亮光趕路,順利抵達行宮。
次日一早醒來,康熙皇帝自然想起了昨日朝台迷失方向之事,也想起那位救駕回宮的黑臉僧人?他就問五台山僧會會長,僧會長想了許久,也沒想起哪個寺廟有這樣一位僧人,哪個寺廟有這樣一位行人。吃過早飯,康熙皇帝信步走出行宮,來到萬佛閣。他登上五龍王殿,抬頭一看,正中供奉的那尊黑臉金身塑像與他昨天見到的救駕人一般無二。他非常激動,當下就説:“原來救駕脱險就是你啊!朕封你為廣濟龍王菩薩。”説畢,還隨賜半副鑾駕,以示威嚴,後來這一傳説不脛而走,龍王菩薩的地位就確定了。 [3] 
此外,五爺和佛菩薩不一樣,他是一個龍王,有七情六慾、食人間煙火,和人們一樣也喜愛世俗的喜慶熱鬧,另外,也有人説五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五台山有形形色色的文殊像,比如殊像寺的蕎麪頭文殊、清涼橋的燈籠文殊、顯通寺的千缽文殊、明月池的金剛文殊等等,而五爺則被稱為“寫戲文殊”。 [13] 
黑臉傳説
五爺本是黑臉,據傳説文殊菩薩曾化作五爺廣濟眾生,普降甘露,所以由黑臉變成了金臉。五爺頭戴皇冠,身披皇袍,金臉輝煌,眼睛似龍眼,而身上穿的則是菩薩裝。每年春節期間,香火旺盛,山西境內甚至全國各地來此朝拜的信眾接踵而至,即便是觀光遊客,大多都會到五台山的五爺廟。尤其是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爭相前來,燒頭炷香、點頭盞燈,祈禱家人平安、生意興隆、子女成才等,應驗之後,有的還要唱還願戲、送匾。 [7] 

五爺廟文化活動

每年農曆的五月十三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龍王廣濟菩薩(五爺)的聖誕日,來自海內外的信眾將齊聚山西五台山參加“五爺聖誕”的慶祝活動,這一天也是五台山最為熱鬧非凡的一天。從農曆五月十二下午開始《五爺聖誕》活動就開始了,台懷鎮五爺廟大院、龍王殿、文殊殿、萬佛閣等24小時開放,為信眾提供禮佛、朝拜、誦經、叩拜等各項佛事活動。 [3] 
2024年2月春節假期,大批遊客前往五台山五爺廟拜財神。 [6] 

五爺廟相關典故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而五台山為什麼要修龍王殿呢?傳五台山原名五峯山,氣候異常惡劣,農民們根本無法到田裏種莊稼。
文殊菩薩到這裏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裏的氣候。菩薩瞭解到東海龍王那裏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乾燥的氣候變得濕潤,於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裏借歇龍石。
那歇龍石清涼異常,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神。龍王不想借出,他估量歇龍石重達萬斤,一個老和尚無法運走,才表面答應。文殊菩薩謝過龍王,來到歇龍石跟前,口唸咒語,立即使巨石變成了彈丸。將彈丸塞進袖筒,便施告別禮,飄然而去了。文殊菩薩回來後,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蹟發生了:五峯山立刻變得清涼無比。至今,五台山又叫清涼山。 [11] 
五龍王經文殊菩薩度化,修成正果,住在北台頂的一座廟裏,每日四處奔波施風布雨。一有閒暇,總想多為眾生百姓排憂解難,謀福謀利。這樣以來,專門前往北台頂求助於五爺的善男信女便越來越多。 [11] 

五爺廟保護措施

五爺廟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2022年,五台山景區萬佛閣(五爺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拆除了寺廟原側門、廁所和部分僧舍,並對相關區域進行改造提升。 [4] 

五爺廟旅遊信息

五爺廟門票

免費。 [15] 

五爺廟交通

五爺廟的明顯標誌:五爺廟沒有懸掛五爺廟的牌匾,其標示為萬佛閣。看到大白塔,下面的一座寺廟就是萬佛閣,其中中心的一座殿堂就是五爺廟。
大同內蒙方向:從繁峙縣砂河鎮行駛大約1.5小時到達五台山北門,交入山費後,繼續駕車15分鐘即可到達五爺廟。
北京、天津方向:從阜平縣城外的三岔口,左轉經過龍泉關、鐵堡收費站、石咀到達五台山南門,購買門票後繼續行駛20分鐘,2公里後到達五台山唯一的紅綠燈,繼續順大馬路直行,看到大白塔即到。大白塔下面的寺廟就是萬佛閣,萬佛閣中央的寺廟即是五爺廟。
太原方向:從太原經忻州、定襄、五台縣城、茹村三岔口、左轉經豆村到達我市西門,購買門票後繼續前進30分鐘到五台山唯一的紅綠燈,左轉,先前幾分鐘,看到大白塔,大白塔下面的寺廟萬佛閣,萬佛閣中心的寺廟就是五爺廟。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