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字執筆法

鎖定
書法術語,執拿毛筆方法之一,由王羲之王獻之傳下來,經唐代陸希聲歸納闡明( 源自: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辭典)。宋代《宣和書譜·儒素帖》載:“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押、鈎、格、抵。自言出二王,斯與(李)陽冰得之。”
中文名
五字執筆法
別    名
五指執筆法
類    別
書法術語
字    訣
擫、押、鈎、格、抵
原    創
王羲之、王獻之
出    處
宋代《宣和書譜·儒素帖》

五字執筆法基本簡介

五字執筆法圖解 五字執筆法圖解
五字執筆法包含 擫、押、鈎、格、抵五種指法。 ①擫(yè)執筆指法之一,指“五字執筆法”中大指的作用。擫即指按之意。以大指骨上節出力緊貼筆管內側,略斜而仰。如吹笛時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押:執筆指法之一,亦作壓,指“五字執筆法”中食指的作用。押有約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節斜而俯地出力,貼住筆管的外側,位置和大指內外相當,和大指相對地配合一起,約束住筆管。
鈎:執筆指法之一,指“五字執筆法”中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將筆管約束住的情況下,再以中指的第一、第二兩個指節彎曲如鈎,鈎住筆管的外側。
格:執筆指法之一,指“五字執筆法”中無名指的作用。格有擋住之意。無名指用指甲肉之際緊貼筆管,用力將中指鈎向內的筆管擋住。此動作亦稱“揭”,揭有擋住和往外推之意。
抵:執筆指法之一,指“五字執筆法”中小指的作用。抵有託着之意。小指襯托於無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擋住中指的“鈎”。

五字執筆法指法的要領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鈎、格、抵五字來概括説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鬆,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裏握着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儘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説:“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五字執筆法延伸閲讀

“五字執筆法”,也稱“五指執筆法”,據説唐陸希聲以“ 按、押、鈎、格、抵”五字訣闡明瞭五指的作用。五個手指根據各自的生理機能,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對立而統一於筆管,巧妙自然地把筆上於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都是以第一指節端接觸筆管,這們虎口一張開,手指關節自然就會捲曲,成半握拳狀而形成“掌虛”。掌心一空虛,筋骨肌肉便放鬆了,執筆就輕鬆自然,用筆也能靈活自如。
蘇東坡説:“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他這裏雖説無定法,其實“虛而寬”正是“指實掌虛”這是一定法。實踐證明五指執筆法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