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戴

鎖定
二戴是西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戴德和戴聖叔侄倆人。
戴德生卒年不詳。字延君。西漢時梁人,又據《成安縣誌》為魏郡斥丘(今河北邯鄲成安東南)人。漢代禮學家,今文禮學“大戴學 ”的開創者。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曾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今殘。
戴德和《小戴禮記》的編纂者戴聖(戴德之侄)都是西漢經學家後蒼的弟子。 [1] 
本    名
二戴
延君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目錄

二戴詞語解析

二戴釋義

大戴禮記 大戴禮記
謂漢戴德與戴勝(或戴聖)。 [1] 

二戴出處

孔穎達《禮記正義序》:“去聖諭遠,異端漸扇,故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門;王、鄭兩家,同經而異注。”

二戴人物介紹

戴聖字次君,西漢梁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尤重《禮》學研究。與叔父戴德及慶普等人曾師事經學大師後蒼,潛心鑽研。《禮》學。三人苦心鑽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學説體系,成為今文禮學大師。戴德號稱“大戴”,戴聖被稱為“小戴”,二人合稱為“大小戴”。“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漢書·儒林傳》)。戴聖成為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後來,三家之學皆立於學官,其學興盛一時。宣帝時,戴聖曾被立為博士,參與石渠閣議,評定五經異同。終生以授徒講學和著述為業,曾選集戰國至漢初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人所記的各種有關禮儀等論著,編撰成書。被稱為《小戴記》或《小戴禮記》。該書原為解説《儀禮》的資料彙編,後經鄭玄作注,使它擺脱從屬於《儀禮》的地位而獨立成書,成為今本《禮記》。全書共分《曲禮》、《檀弓》、《王制》、《月令》、《禮運》、《學記》、《樂記》、《中庸》、《大學》、《內則》、《坊記》、《儒行》、《王制》、《玉藻》、《冠義》、《昏義》、《雜記》等四十九篇,其中的要言精義比起《儀禮》中的繁文縟節更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與其叔父戴德所編《大戴禮記》八十五篇(現存三十九篇)亦不相同。戴聖精心講授“禮學”,授徒頗多,曾傳其學於梁人橋仁、楊榮等,於是,今文禮學“小戴學”又有了“橋、楊氏之學”(《漢書·儒林傳》)。小戴對於傳播和發展《禮》學有一定貢獻,《小戴禮記》被列為儒家經典,“三禮”之一,唐時被稱為“大經”,明時已取代《儀禮》成為“五經”中的《禮》。該書在中國儒家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後人研究和發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