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人台牌子曲

鎖定
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用於配合演員演出動作、烘托舞台演出氣氛外,還可以作為民間器樂單獨演奏。
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漢勞動人民共創的民間音樂形式,100多年來為歌唱勞動人民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的音樂創作是蒙漢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體現。
中文名
二人台牌子曲
流行區域
晉蒙陝冀
用    途
二人台戲曲伴奏,獨立的民間樂曲
性    質
民間音樂

目錄

二人台牌子曲概況

流行於內蒙、晉北、河北張家口一帶的地方戲曲“二人台”音樂中的牌子曲部分。它經過藝人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的加工發展,形成了由慢板、二流水和捏子板聯合成的類板腔體結構,如《南繡荷包》、《八音合蓋》、《井泉水》等。
樂隊由笛子(俗稱梅)、四胡揚琴和四塊瓦、梆子等樂器組成。在演奏快速的捏子板時,笛子“挑尖音、耍花字、忽斷忽續”;四胡聲部一字一弓,與笛子融成一體,有“填滿腔”之説;揚琴用低領先度重音在強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塊瓦隨腔花奏,“噔噠之聲”不絕於耳,音樂剛健豪放,富有鄉土氣息。
二人台牌子曲早期出現在清咸豐年間,是由內地民歌,戲曲曲牌,佛教,道教、祭祀音樂的演奏形式衍變而來,同時融入蒙古民歌的樂器演奏風格。
二人台牌子曲主要流傳於山西北部、陝北榆林及河北張家口、內蒙古西部呼和浩特、包頭兩市之間的部分地區。包頭市流傳於土默特右旗周邊地區。
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戲曲形式的組成部分,同時又獨立於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樂曲。二人台牌子曲從現有的資料統計,有100多首,可分為6類。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樂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除用於配合演員演出動作、烘托舞台演出氣氛外,還可以作為民間器樂單獨演奏。
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漢勞動人民共創的民間音樂形式,100多年來為歌唱勞動人民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的音樂創作是蒙漢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體現。近年來參與此項活動的人越來越少了,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人們逐漸淡忘,很多傳統曲目已經失傳。
目前,當地採取了編輯出版《二人台、山曲經典》(收錄了二人台牌子曲96首)一書,確定二人台牌子曲的傳承所和傳承人,組織社區文化室、農村文化大院開展活動等保護措施來繼承和弘揚這項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相對於流傳有二人台牌子曲的地區,包頭市土右旗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活態”保護體系。
但還存在相關理論資料蒐集不全面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二人台牌子曲牌子曲名稱

二人台牌子曲名稱

《巫山巔》
《爬山虎》
《繡荷包》
《井泉水》
《趟子》
《左妲姬》
《小黃鷹亮翅》
《獅子令》
《水龍吟》
《巴音杭蓋》
《金盞盞花》
西江月
《粉紅蓮》
《雙頭柳青娘》
《拾翻》
《帽子頭》
《推碌碡》
《柳搖金》
《鬼拉腿》
《碰梆子》
《三十六梆子》
《四公主》
《將軍令》
《喜相逢》
《單頭柳青娘》
《新碰梆子》
《判官帽子》
《一句半》
《東方亮》
《喇嘛蘇》
《白花》
《鬧元宵》
《崆洞山》
《絲羅帶》
《觀音寺》
《背窗台》
千聲佛
《撲地風》
《相連串》
《鬧喧聲》
《衣檔子》
《西釘缸》
《呂純陽》
《八板》
《倒八板》
《六板》
《整衣牌子》
《萬年歡》
《小萬年歡》
《大黃鶯亮翅》
《出古鎮》
《右妲姬》
《左右妲姬》
《大青馬》
《雙飛燕》
《西風贊》
《虞美人》
《四合四》
《急毛猴》
《九連環》
《小絲羅帶》
《青龍香》
《一垛泥》
《隔牆瞭》
《三百六十黃羊》
《老繡荷包》
《繡絨花》
《吊棒槌》
《大救駕》
《小搜場》
《蘇州花》
《賣瓦盆》
《蒙漢調》
《大紅袍》
《打馬茹茹》
《趕毛驢》
《捏字板》
《割韭菜》
《古拉崩包》
《森吉德瑪》
《敏金杭蓋》
《八音昌令》
《沙尤蓋包》
《娜布扎魯》
《烏嶺花》
《上南坡》
《小開門》
小拜年
《銀磴海里》 [1] 
《滿堂紅》
《自來財》
《南繡荷包》
《農家樂》
五梆子》等

二人台牌子曲注意

由於二人台牌子曲分佈地區較廣,有些牌子曲名稱不一致,如
《拾翻》又作《十番
《小黃鷹亮翅》又作《小黃鶯亮翅》
《柳搖金》又作《柳妖精》
《一垛泥》又作《一堆泥》
《烏嶺花》又作《烏苓花》
《衣檔子》又作《衣襠子》
參考資料
  • 1.    賈德義.山西二人台唱腔牌曲全編:北嶽文藝出版社,2006年:1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