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音

(中國的一種樂器演奏形式)

鎖定
莆田“十音”,俗稱“十番”。“十番”原來所用的樂器有:笙、簫、曲笛、四胡(四根弦)、碗胡、老胡、琵琶、三絃、八角琴、單皮鼓、檀板、雲鑼等。
樂器一般都要雕鳥嵌花,油漆貼金。“十番”班的演奏是由十人組成,樂器包括:梆笛2把、尺胡3把、老胡1把(定為1~5弦)、八角琴和小三絃各1把、雲鑼1架(由1個人敲擊)。由於受莆仙戲曲的影響,在明代民間已有“十番”演奏活動,至清代、民國時期頗為盛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番音樂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而盛衰起伏。1959年後,樂器定弦比原來提高一個全音。“十番”由師父演奏老胡,控制節奏演唱(俗稱“掌曲”)。
中文名
十音
全    名
莆田“十音”
俗    稱
十番
所用樂器
笙、簫、曲笛、四胡、雲鑼等
獨特曲牌
《北台妝》、《鷓鴣天》等
演奏人員
10人

十音民俗介紹

黃美雲與涵江區集友十番樂團表演 黃美雲與涵江區集友十番樂團表演
樂器一般都要雕鳥嵌花,油漆貼金。“十番”班的演奏是由十人組成,樂器包括:梆笛2把、尺胡3把、老胡1把(定為1~5弦)、八角琴和小三絃各1把、雲鑼1架(由1個人敲擊)。由於受莆仙戲曲的影響,在明代民間已有“十番”演奏活動,至清代、民國時期頗為盛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番音樂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而盛衰起伏。1959年後,樂器定弦比原來提高一個全音。“十番”由師父演奏老胡,控制節奏演唱(俗稱“掌曲”)。

十音曲目曲牌

“十番”的曲目豐富多彩,最獨特的曲牌是《北台妝》;其次是《鷓鴣天》(俗稱“風和子”),大量的曲牌與莆仙戲有密切關係。其旋律由於長期經器樂演奏和藝人的改編,已逐漸向器樂方面發展,有些曲牌還被莆仙戲所吸收運用。“十番”曲牌共有200多首,如《桂陶金》、《蠻江令》、《犯泣顏回》、《二犯普天樂》等。“十番”的演奏曲目往往是由許多曲牌聯綴組成“套曲”聯奏,甚至摘取莆仙戲的古老名劇中的一折戲,把許多曲牌聯奏,稱為“曲派”,如《訪友》、《弔喪》、《百花亭》等。此外,也有吸收外來曲目,如《秋江引》、《北耍孩兒》等。

十音演奏形式

“十番”的演奏形式有行奏與坐奏兩種。坐奏的形式不拘,常見是八字形排列;行奏的隊形有着固定的位置,演奏者分每二人一行,如果是晚間行奏,有一位兒童提燈引路。其演奏隊如下:
○燈○雲鑼○飄笛○尺胡○尺胡○小三絃
○燈○四胡○飄笛○尺胡○老胡○八角琴○架旦
“十番”行奏的姿態也很講究,弓法要統一,步伐要整齊,腳步是向左右邁開八字步,動作幅度大而移步小,每步必須踩上節拍,演奏者穿着整潔,風度瀟灑,樸實大方,熱情洋溢,藝術感染力強。
“十番”的演奏風格節奏明快,熱烈歡騰,但也有速度徐緩,幽雅抒情的。特別是從20年代之後,莆田縣黃石鎮後洋村著名“十番”師父高仔、華亭鎮霞皋村鄭天飛和仙遊東門的林啓森等為代表的改革者,致力對樂曲加工潤色和運用專用復調、轉高速等手法,使旋律更加華麗流暢。如“北台妝”的各樂段採取連續向下屬轉調手法,轉了七個調門。在演奏上強調抑揚頓挫,停聲待拍;在速度變化上也作精心安排,疾、徐、散、整具有鮮明的對比,使曲情動靜相兼,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十音演奏特點

“十番”樂器演奏特點是:笛子強調吐音和滑音抹奏;拉絃樂器在演奏輕快熱烈的曲調時,突出短弓和弓奏法,在演奏徐緩抒情的旋律時,注重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彈撥樂器運用“三、五、七”節奏模式為基礎,衍變出多種同音重複的節奏型,具有獨特風格。又由於各種樂器的定弦加工潤色,常有你繁我簡,我進你出,相互讓路、嵌檔的情況。
“十番”班是一種業餘的或半職業性的民間音樂社團,其成員絕大多數是農民、漁民、店員、手工業工人、自由職業者,也有知識分子參加。學藝方法一般是由學藝者自願集資辦館,聘請“十番”師父傳授演奏藝術。每館以40天為期,教習二三道曲牌。經濟富有者也有連續學習二三館的,但一般學一二館之後即可參加各種民俗活動。每逢迎神賽社,婚喪喜慶或農事之餘,街頭巷尾、山村海島,莆仙處處可聞清新悦耳的管絃之音。 十音,原名李守章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武昌國立大學。歷任北方左聯成員,教師,《聯抗報》、《新通報》主編,中共華中地委宣傳部部長,一分區文協主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名譽社長,新文藝出版社社長。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説集《跋涉的人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