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事類賦

鎖定
《事類賦》是吳淑撰古代中國類書。共三十卷(四庫全書·子部·類書·內府藏本) 。
書    名
事類賦
作    者
吳淑
類    別
類書
創作年代
宋代

事類賦內容簡介

《宋史·文苑傳》所載
《事類賦》是編乃所作類事之書。卷首結銜稱博士,蓋其進書時官也。前有淑進書狀,稱先進所著,一字題詞百首。退惟蕪累,方積兢憂。遽奉訓詞,俾加註釋。又稱前所進二十卷,加以註解,卷帙差大。今廣為三十卷,目之曰《事類賦》云云。是淑初進此賦二十卷,尚無書名。及奉敕自注,乃增益卷數,定著今稱也。凡天部三卷,歲時部二卷,地部三卷,寶貨部二卷,樂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飲食部一卷,禽部二卷,獸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鱗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分子目一百,與進狀數合。類書始於《皇覽》。六朝以前舊笈,
隋書·經籍志》所載
有朱澹《遠語對》十卷,又有《對要》三卷,《羣書事對》三卷,是為偶句隸事之始。然今盡不傳,不能知其體例。高士奇所刻《編珠》,稱隋杜公瞻撰者,偽書也。今所見者,唐以來諸本駢青妃白,排比對偶者,自徐堅《初學記》始。鎔鑄故實,諧以聲律者,自李嶠單題詩始。其聯而為賦者,則自淑始。嶠詩一卷今尚存,然已佚其注。如桂詩中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之類,古書散亡,今皆不知為何語,故世不行用。淑本徐鉉之婿,學有淵源,又預修《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兩大書,見聞尤博。故賦既工雅,又注與賦出自一手,事無舛誤,故傳誦至今。觀其進書狀稱凡識緯之書及謝承《後漢書》,張璠《漢記》、《續漢書》、《帝系譜》,徐整長曆》、《元中記》、《物理論》,皆今所遺逸,而著述之家相承為用,不忍棄去,亦復存之云云。則自此逸書數種外,皆採自本書,非輾轉撏撦者比。其精審益為可貴,不得以習見忽之矣。
《事類賦》的出現,標誌着宋初文壇重學風氣的形成《事類賦》對漢晉賦藝的借鑑,反映了宋初賦壇接緒漢晉傳統的傾向,這是宋人在文學上另闢蹊徑的一種表現,《事類賦》表現出強烈的文學創作意識,非一般類書可比擬,其慧眼獨具的學術見識也為普通類書不及.
續書
淑字正儀,丹陽人。仕南唐為內史。歸宋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後官至起居舍人,職方員外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 類書類存目三
《廣事類賦》四十卷(內府藏本)國朝華希閔撰。希閔字豫原,無錫人,康熙庚子舉人。希閔因校刻吳淑《事類賦》,病其未備,乃廣為此編,附刻其後,凡二十七門,一百九十一子目,亦如淑例自注,然終不逮淑書也。

事類賦創作背景

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於1751年舊曆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乾隆御駕經過惠山華孝子祠,見有一舉人伏地迎於祠前。問是“何人?”答:“舉人候選知縣華希閔。”問:“年幾何?”答 :“八十。”乾隆笑道:“與汝即選去。”賜對袋。乾隆自浙返蘇,華又獻所刻《事類賦》等書,恩賜知縣銜(有銜無實職)。華希閔,字豫臣,系華孝子後裔,初以副榜貢生為涇縣教諭。康熙五十五年,他49歲時中舉,獲得一個候選知縣的空名,至80歲尚未入選,等了30多年才被乾隆恩賜一個知縣銜。華一生勤於學業,著書是其雅好,曾修先賢高子水居、王 其勤祠等;其先祖華孝 子祠的成志樓、承澤池、溯源橋、遺蔭樹樓等,也是他在雍正年間重建的。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父文正,事吳,至太子中允。好學,多自繕寫書。淑幼俊爽,屬文敏速。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自是每有滯義,難於措詞者,必命淑賦述。以校書郎直內史。
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甚窮窘。俄以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一日,召對便殿,出古碑一編,令淑與呂文仲杜鎬讀之。歷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閣,以本官充校理。嘗獻《九絃琴五絃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博。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註釋,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預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
時諸路所上《閏年圖》,皆儀鸞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險要,皆王室之秘奧,國家之急務,故《周禮》職方氏掌天下圖籍。漢祖入關,蕭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險要,請以今閏年所納圖上職方。又州郡地裏,犬牙相入,曏者獨畫一州地形,則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諸路轉運使,每十年各畫本路圖一上職方。所冀天下險要,不窺牖而可知;九州輪廣,如指掌而斯在。”從之。會詔詢御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法,上覽之,頗嘉其博學。鹹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純靜好古,詞學典雅。初,王師圍建業,城中乏食。里閈有與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如所生,及長,嫁之。時論多其義。有集十卷。善筆札,好篆籀,取《説文》有字義者千八百餘條,撰《説文五義》三卷。又著《江淮異人錄》三卷、《秘閣閒談》五卷。

事類賦版本信息

《事類賦注》
(又名事類賦、類書讀)三十卷 宋·吳淑著。中華書局1989.12一版(印數:2000),以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8)錫山秦汴思刊本為底本,參校宋紹興十六年丙寅(1147)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清嘉慶十八年甲戌(1814)黃丕烈對宋本校補的配抄本、明嘉靖十一年癸丑(1533)無錫崇正書院華麟祥刻本、明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開封白玶刻本排印而成。
《重鐫增廣事類賦》
(又名增廣事類賦、廣事類賦)四十卷 清·(無錫)華希閔撰注。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錫山敬文堂刻本(芊園先生原刊為劍光閣本(清代傅崇榘編))。
《重訂廣事類賦》
(又名嘉慶癸酉年鐫重訂廣事類賦)四十卷 清·(無錫)華希閔著、清·周慎齋參。清嘉慶癸酉年(清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劍光閣原本,務本堂藏版,
《續廣事類賦》
(又名嘉慶庚辰重鐫續廣事類賦)三十卷 清·王鳳喈撰注、清·王晉之校錄。清嘉慶庚辰(清嘉慶二十五年庚辰(1820))芸生堂刻本
《廣廣事類賦》
三十二卷 清·吳通帛撰注、清·吳修源參訂。清道光戊戌(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28))務本堂刻本。
《事類賦補遺》
十四卷 清·張均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5一版,據清嘉慶辛未(清嘉慶十六年辛未(1811))刊本影印。
《大字增補事類統編》(又名增補事類賦統編、事類統編)九十三卷 清·黃葆真增輯。藏本為上海掃葉山房民國十九年庚午(1930)正月重校石印本,據清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刻本石印,32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