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予取予求

鎖定
予取予求(拼音:yú qǔ yú qiú)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 [1] 
予取予求(予:我)原指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要,現多用於表示任意求取,取索無厭。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中文名
予取予求
拼    音
yú qǔ yú qiú
近義詞
隨心所欲
反義詞
求之不得
出    處
《左傳·僖公七年》
注音字母
ㄧㄩˊ ㄑㄩˇ ㄧㄩˊ ㄑㄧㄡˊ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予取予求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予取予求”。 [1] 

予取予求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申國被楚國攻滅,國君申侯被留在楚國當大夫。申侯為人貪婪,又善於奉承拍馬,很受楚文王寵幸。 [2] 
楚文王臨終時,擔心後人不能寬容申侯,就勸他外出避禍,對他説:“唯我知汝,汝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意思是説:“只有我最瞭解你,你貪得無厭,永遠也不會知足。從我這兒拿,從我這兒要,我從不指摘你的過失,但別人就不會這樣了。”申侯自己也明白這點,他收下了文王賜給他的白璧和財物來到了鄭國。 [2] 
由於申侯能説會道,很快當上了鄭國的大夫,又得到鄭厲公的信賴。不久,楚國攻伐鄭國,齊國便集合陳、宋等六國攻打楚國的盟國蔡國,楚成王見情勢不妙,派使者向齊桓公求和。桓公答應了。於是,雙方都開始撤軍。 [2] 
在撤軍途中,申侯陽奉陰違,先與陳國大夫轅濤塗商議請齊軍從東循海道回國。然後,對桓公説取道鄭國可以減少許多費用,齊桓公見申侯能為齊國考慮,十分高興,就把齊國佔有鄭國的一個軍事重鎮虎牢賞給申侯,鄭文公對此極為不滿。 [2] 
第二年,齊桓公又率軍伐鄭。轅濤塗要向申侯報復,便寫信給鄭國大夫孔叔説:“申侯先前犧牲鄭國利益取媚齊國,取得虎牢之賞,現在又向楚國獻媚,使鄭國屢遭兵禍。現在只有殺了他,才能退齊兵。”鄭文公便殺了申侯,派孔叔捧着他的首級去齊營請和。申侯被殺的消息傳到楚國後,令尹子文嘆道:“古人説‘知臣莫如君’,先王早已看出申侯貪得無厭,予取予求,早晚會惹殺身之禍,真是一點不錯啊!” [2] 

予取予求成語寓意

春秋時期的申侯,自以為能説會道討人歡心,便在任何人身上都想獲得好處,最終也因此喪失了性命。成語告訴人們,無論是向他人索取,還是給予,都不可一味的予取予求,只有懂節制,有分寸,才能夠使雙方的關係走的更加長遠、穩固。 [2]  [3] 

予取予求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予取予求”原指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要,現多用於表示任意求取,取索無厭。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 運用示例
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賦》:“甘言者不可不畏;澡行者予取予求。” [1] 
清·錢謙益《外製集序》:“久之而增華加厲,鋪張藻飾,予取予求,無復體要。” [5] 
清·夏燮《中西紀事·後序》:“方其索香港之賕,要白門之撫,逼天津之潰,怙海淀之驕,予取予求,輸銀輸地。” [6] 
徐鑄成《報海舊聞》四五:“他們是老闆,可以予取予求,不受任何限制。”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392
  • 2.    朱立春編. 中華成語故事圖解詳析 超值全綵珍藏版[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01:359-360
  • 3.    和興文化主編. 青春要接受美德的洗禮[M].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06:147
  • 4.    予取予求的解釋|予取予求的意思|漢典“予取予求”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2-01]
  • 5.    《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漢語成語詞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01:895
  • 6.    朱祖延編著. 引用語大辭典 增訂本[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10.0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