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了凡四訓

(明代袁黃創作的勸善書)

鎖定
《了凡四訓》 (別名:《命自我立》)是古代勸善書,是明代官員、思想家袁黃創作的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著作,書成於公元1602年。
《了凡四訓》 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啓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訓》藴含着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智慧,包含了豐富的勸善思想,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修身的智慧,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 [2]  [5] 
作品名稱
了凡四訓
作品別名
訓子文
作    者
袁黃
創作年代
明代
文學體裁
教育著作
成書時間
1602年

了凡四訓內容簡介

《了凡四訓》主要有四個章節構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 [5]  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並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2] 
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是袁了凡結合自身實際的經驗之談,主要講述的是其在雲谷禪師的指導下改變自身命運的事蹟。該篇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看法,即“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作者認為人一生的運數不是固定的,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如何能讓自己的命運變好就要通過積德行善去積累福報,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他的幸福是畫等號的,“德福一致”是《了凡四訓》最核心的勸善思想,也與佛教的因果報應的世界觀相吻合,能夠引起勸善對象們的共鳴。 [5] 
改過之法
在該篇中作者強調改過的重要性,作者認為要想積善,就必須改過,改過也是。改過的方法就是要有“三心”, 即羞恥心、敬畏心和勇猛心。作者還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過錯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靈清靜了就可以杜絕不好的念頭。 [5] 
積善之方
該篇首先是列舉了十個古人行善的事蹟,用實證證明了作者認為的“德福一致”的觀點,人做了善事上天就會回饋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接着作者對善進行了辯證分析,討論什麼是善,以及如何正確的行善。最後作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做善事的十條具體行徑:第一,與人為善,待人寬容;第二,愛敬存心,相互關愛;第三,成人之美,幫助他人行善;第四,勸人回頭,幫助他人及早醒悟;第五,救人與危難,幫助他人緩解痛苦;第六,修建公共設施,造福大眾;第七,捐贈財物;第八,修繕廟宇,弘揚正法;第九,尊重長輩;第十,愛惜生命,有一顆惻隱之心。作者認為從這十個方面做起,人的德行就可以完備了。 [5] 
謙德之效
第四篇主要想要表達謙遜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作者舉了他所見的五個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的事蹟,説明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謙虛的人受教育的機會更多,心胸更加寬廣,從中獲益無窮,因此謙虛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品質。 [5] 

了凡四訓創作背景

《了凡四訓》 是作者69歲時創作的,是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教誠他的兒子袁天啓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辯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原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啓迪世人,遂改今名。 [2] 
《了凡四訓》全書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分別來自於作者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著作。其中“立命之學”是作者晚年所著的《立命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是作者早年所著的《祈嗣真詮》,“謙德之效”來自作者的《謙虛利》。 [3] 

了凡四訓作品思想

《了凡四訓》敍述了袁了凡先生的人生經歷,列舉了大量實例説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藴含了豐富的勸善思想。 [5]  “立命之學”是作者晚年所著的《立命篇》,作者以親身經歷來教導自己的兒子、啓迪世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是作者早年所著的《祈嗣真詮》,論述改過的方法及將善行分門別類;“謙德之效”來自作者的《謙虛利》,告誠世人要謙虛謹慎,並舉例論證“天道”的存在。《了凡四訓》 融合了釋、儒、道三家思想,主要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改過以“趨吉避凶”的方法,論證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的理論,強調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修正己身、多做善事,就能收穫福報。 [3] 
作者通過和雲谷禪師談話打破了原有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宿命論想法。雲谷禪師認為命運是可以自己通過努力改變的,功名富貴也是可以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得到的。而如何改變命運,去追求那些原本自己沒有的東西,就要做善事,多積德。一個人的福報和他的品行是一致的,這與佛教勸善思想的因果報應有着相同的道理。一個人做了好事就會得到上天眷顧,做了壞事就會被上天懲罰,有人富貴有人貧困是因為前世的德行不同,今生的福報也不同。在此基礎上,作者更進一步認為善行與福報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在做善事的過程中記功求福報。作者自己許願三千善事求得一子,一萬以考取功名,都獲得了成功。以現身説法的方式説明了這種量化關係的存在,更加能夠勸導民眾切實行動起來,更有説服力。德福一致是《了凡四訓》中勸善思想的關鍵,這些世俗價值的激勵能夠更好地吸引民眾向善,也符合中國傳統社會民眾的樸素價值觀。
作者認為一個人要想積德行善首先就要改過,改過是向善的先決條件。改過必須要持之以恆,作者以蘧伯玉為例,其在二十歲就明白了自己之前所犯的各種錯誤,在二十一歲又覺得之前改得不夠徹底,又繼續改正,直到五十歲時還能改正四十九歲的不足。改正錯誤就是要知恥而後勇,見賢思齊,向聖人們學習,要求自己道德進步,不要私下裏做一些不義的事情。也要相信上天,要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會被上天看到。還要有面對自己缺點和不足的勇氣。人不能因循守舊,必須時刻振作,面對自己的過錯要立刻行動。在如何改過上,作者提出了事、理、心三個層面:就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改正只是改正了過錯的表面,真正改正就要從道理和心性上去改。在改正錯誤之前就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殺生之前要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因別人的錯誤發怒之前要明白這是自尋煩惱。更深層次的要在內心下功夫,只要內心不起貪念,一心向善,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過錯的發生。
如果是利於別人,那麼打罵別人也是做善事。做善事要探究做善事的道理,為了做善事而去做善事,很可能枉費苦心卻損人不利己。作者對善從八個方面進行了辨析。在善的真假方面,利於別人、發自內心、不求回報的就是真善,為了某種私人目的、流於形式的就是偽善。在善的曲直方面,着一顆純粹的濟世、愛人、敬人之心的善就是直善;如果有一毫的媚世、憤世、玩世之心的善就是曲善。沒有原則的好人會敗壞道德。在善的陰陽方面,做了好事被人知道就是陽善,會享受世間讚譽,不被人知道就是陰德,會得到上天的回報。在善的是非和偏正方面,不僅要看當時的得失,也要看對後世以及他人的影響。在善的半滿方面,善要日積月累,也要盡力而為,這樣善才圓滿。在善的大小方面,了凡推崇造福大眾有利國家的大善。在善的難易方面,窮人做善事較富人要難,克服自己的難處去做善事,福報會更豐富。了凡先生認為人在做善事時要深入地思考,不能愚昧地只顧眼前,比起私德而更應考慮功德,其行善思想體現了中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美德。 [5] 

了凡四訓作品影響

《了凡四訓》在善書的形成發展和流傳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善書中的經典之作,其中藴含的勸人行善的思想對明末以後的慈善活動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指導,對後世影響深遠。《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的思想總結,從明代流傳至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其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在當今社會,《了凡四訓》仍有許多寶貴之處。挖掘和利用 《了凡四訓》勸善思想關於善的理念和追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5] 
《了凡四訓》不僅流傳於中國各地、被書香門第奉為“傳家之寶”,而且對日本政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漢學家、陽明學大師安岡正篤先生對本書推崇備至,他建議日本天皇及歷任道相將此書視為“治國寶典”,應當熟讀、細讀、精讀。稻盛和夫早年讀到《了凡四訓》並將其作為人生指導。他後來在著作中説道:“我邂逅了中國400年前袁了凡寫的著作叫《了凡四訓》,頓時得到了頓悟,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4] 

了凡四訓作品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肖羣忠:《了凡四訓》是明代影響很大的一部勸善書,思想傾向的學派綜合性,思想內容的民間實踐性、論證方式的迷信與理性相結合是其倫理思想的一般特點。其民間倫理思想的內容主要是:福善禍淫、因果報應的民間人生倫理信念,“諸善奉行” 的民間善良意識,“改過” “謙德” 的實踐道德。《了凡四訓》中表達的諸善奉行的民間善良意識中所體現出的倫理觀念和倫理規範都是具體可行的,是有着很強的操作性的,以此反觀我們當今的道德規範往往是一些空泛的,不明確的要求,使人們難以在實踐中履行。 [6] 

了凡四訓作者簡介

袁黃(1533-1606),初名錶,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袁了凡,浙江嘉興府嘉善縣魏塘鎮人, [7-8]  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1-2]  少孤苦學,善作文,曾經以授徒為業。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 進士,十六年任河北省寶坻縣知縣。在任上,革除弊政,興修海堤,治理堤內鹽鹼地。萬曆二十年升兵部職方司主事,隨軍赴朝鮮討倭,屢建功績。後因與主將意見不合被彈劾,罷官回籍,專心研究曆法、律呂、水處、河渠、賦役和屯田。黃博學尚奇,凡河洛象緯律呂水利戎政,旁及句股堪輿星命之學,莫不究涉。嘗導人持功過格,鄉里稱為願人,卒年七十四歲。著作有 《兩行齋集》《寶坻勸農書》、《曆法新書》 《了凡綱鑑易知錄》《皇都水利》《攝生三要》《靜坐要訣》《祈嗣真詮一卷》《羣書備考》《評註八代文宗》等。 [6] 
參考資料
  • 1.    袁了凡簡介【4】--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11-16]
  • 2.    曲天立編著.中華傳統文化“新三百千”系列 讀百書志千載:語文出版社,2015.09:148
  • 3.    王爽著.中國家訓 2018版:海南出版社,2018.07:146
  • 4.    四百年來,定民編著.稻盛和夫的“中國功夫”: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12:34
  • 5.    錢雪飛,杜森.《了凡四訓》的勸善思想及當代價值評析[J].漢字文化,2022(19):197-198
  • 6.    肖羣忠.《了凡四訓》的民間倫理思想研究[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1):19-23.
  • 7.    從陸贄到袁黃 ——“善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4-04-16]
  • 8.    《寶坻勸農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