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街鎮

(雲南省通海縣九街鎮)

鎖定
九街鎮是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通海盆地中南部,鎮政府所在地九街村距縣城8公里,地處東經102°35‘、北緯14°01’之間。東與秀山鎮接壤,西連河西鎮、興蒙鄉、峨山縣,南與裏山鄉、高大鄉、紅河州的石屏縣交界,北與四街鎮毗鄰。東西寬11.2公里,南北長13.5公里,總面積81.25平方公里。
中文名
九街鎮
外文名
Jiujie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
地理位置
通海盆地中南部
面    積
81.25 km²
電話區號
0877
郵政區碼
652703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15.6度
著名景點
九龍池
火車站
通海火車站
車牌代碼
雲F
方    言
玉溪話

九街鎮歷史沿革

烤煙 烤煙
1949年12月13日,通海縣和平解放,縣委和縣軍事委員派人接管國民黨通海縣、鄉(鎮)政權後,按原8個鄉(鎮)的行政區劃,建立了8個鄉(鎮)人民政府,當時,九街鎮大部分轄區在金安鄉九龍鎮
1950年2月22日,金安鄉九龍鎮合併成立通海縣第三區(又稱西區)人民政府,同時成立通海縣第三區工作委員會,1953年改為中共通海縣第三區委員會;1956年11月,通海、河西兩縣合併後,通海縣屬三區改為杞麓縣三區,原各區所轄區所轄鄉,農業生產合作社不變;1958年10月,杞麓、華寧兩縣合併為通海縣,11月將8個區改為8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通海縣第三區改為通海縣金山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劃分為金山、九街兩個人民公社。1962年8月又將兩個公社合併為通海縣第三區。1968年5月成立三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3月改為九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根據地黨組字(29)128號文件精神,將九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九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2月將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改為區、作為用勁的派出機構。九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九街區委會,九街區公所,1987年8月九街區公所改為九街鄉人民政府,1997年8月撤鄉設鎮,九街鄉改為九街鎮,鄉轄各村改為各辦事處,1999年12月各辦事處建立村民委員會。
九街鎮

九街鎮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現價)達到5573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486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6608萬元,工業收入29390萬元,牧業收入4757萬元,建築業收入
生資公司 生資公司
9727萬元,運輸業收入326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4元。全鎮烤煙種植面積9234畝,交售總量149萬公斤,畝交售金額1952.40元,累計交售金額1801.20萬元,均價12.09元,上中等煙比例94.23%,烤煙總產153.75萬公斤,單產167公斤。全年糧食總產108.46萬公斤,蔬菜總產10805.73萬公斤。
種植業
調整全鎮、煙、的種植比例,加快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擴大特色產業規模。狠抓烤煙生產,烤煙“雙控”後,鎮烤煙種植一直處於下滑狀態,經過幾年的努力,烤煙生產實現了恢復增長,2005年全鎮烤煙生產達到烤煙雙控以來最好水平,收購總量達222.11萬公斤,均價達13.88元/公斤,中上等煙比例、平均價格全縣第一。2006年全鎮烤煙種植面積9250畝,比2002年減1990畝,煙葉收購總量149萬公斤,比2002年減20.32萬公斤,煙葉收購總金額1801萬元,比2002年增295.63萬元,增19.64%,均價12.09元/公斤,比2002年增3.20元,增3.6%。穩定蔬菜種植,我鎮有良好的蔬菜種植基礎,設施良好,農民種植水平高,五年來,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標,把穩定種植面積,提升品質,作為發展蔬菜產業的指導思想。2006年蔬菜種植面積34266畝,比2002年的35714畝減1448畝,總產10806萬公斤,比2002年的11005.74萬公斤減199.74萬公斤。
養殖業
水庫 水庫
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來抓,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户因地制宜發展養殖,並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推廣LY母豬養殖,積極發展DLY仔豬生產。以提升品質,做強生態養殖為重點,抓好三義、九龍、元山養殖園區的規範化建設,為養殖户搞好服務,做好檢疫檢驗,引導養殖户成立了九街鎮養豬協會。我鎮畜牧業發展迅速,至2005年年初養殖業從規模上已基本達到飽和,鎮政府迅速轉變思路,控制養殖規模,從提升品質上下功夫,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生態型、立體化養殖之路。2006年,畜牧收入達4494萬元,比2002年的3666萬元增828萬元,增22.59%。2006年末全鎮有5頭以上養豬户393户,50頭以上42户,出欄肥豬27985頭,出欄率達174.9%;蛋雞規模養殖户55户,存欄33.5萬隻;肉雞存欄2.56萬隻,出欄9.87萬隻,禽蛋產量178.55萬公斤;水產養殖89户,養殖面積439畝,水產品產量達18.20萬公斤,實現產值144萬元。
加快商貿物流的發展
以行政中心遷至九街鎮西邊和火車站落户九街鎮東部的良好的契機,做好規劃,加快發展,努力把我鎮建設成為商貿物流中心。

九街鎮基礎設施

九街鎮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治理、講求效益”的原則,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圍繞飲水城鎮交通電力、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完成了多個項目的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生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6年全鎮完成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1068萬元,其中基本煙田建設532萬元,鄉村道路256萬元,六街教學樓建設64萬元,人畜飲水工程216萬元。
(一)水利設施:2002年以來,完成主要農田水利建設工程204件,建成小水窖2548個,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2件(其中國債人畜飲水工程6件),節水配套工程90件,水毀工程修復57件,水庫除險工程4件,河道治理2件,水土保持1件,小壩塘工程22件,農業綜合開發工程6件(2次),投入資金2326.8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024萬元,羣眾投工投勞86.7萬個,完成工程量93.67萬方。全鎮至2006年底水利化程度達90.64%。
(二)五通情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圍繞“五通五有”的思路,全鎮通電,七個村委會通自來水,8262户農户擁有電視,7515户擁有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九街鎮境內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車率達100%。
(三)能源建設:全鎮建沼氣池4571口,安裝太陽能的農户1026户。
(四)集貿市場:九街鎮建有綜合市場1個,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
(五)鎮區街道情況:投資190多萬元,新建長487.7米,寬14米的集鎮大街,並新建集鎮飲水工程,並且投資270萬元,完成通海七中道路硬化和敬老院房屋改造,建成了鎮政府辦公綜合樓。
(六)環衞設施:有公廁21座,垃圾池65個。
(七)建成佔地20畝的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一個,已通過省農業廳驗收;烤煙育苗基地一個,佔地30畝,總投資100多萬元。2002年至2006年,新建、硬化村鄉道路23.73公里,完成投資503.84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76.4萬元,自籌327.44萬元。

九街鎮風景名勝

九龍池大寺 九龍池大寺
九街鎮的風景名勝景點九龍池,位於縣城西十公里的磨盤山麓,因池中湧泉不息,有九阜浮水面如龍頭狀而得名。池西面有瑤池殿、醉月樓、飛仙亭、伽蘭殿、觀音殿望海樓、玉皇殿等清代所建的殿宇。瑤池殿階丈餘,下有一方池,池內植蓮養魚,清泉常流,其泉水用於烹茶烤酒,味異乎尋常。
位於九街鎮磨盤山北麓的九龍池古寺,始建於元代,後經歷代擴建,規模日益擴大。傳説為元朝蒙古族英雄阿咂哩赴京官,由趙雲峯收九頭孽龍將其鎮壓在磨盤山下,故而吐出奔湧流泉,造福百姓而得名。寺內茂林修竹,古剎若蘭,樓台掩映,景美如畫,早在明朝就已成為名勝景區,現已經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名篇佳著,名篇名聯保存較多。九龍古寺因其優越的自然環境,雄偉的建築,以及濃厚、豐富的文化底藴,加之悠久的歷史,成為九街鎮的歷史文化瑰寶。

九街鎮文化教育

在鎮黨委政府、各村委會和學校的努力下,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七中投資30多萬元新建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室;投資12萬元硬
九街中心小學 九街中心小學
化了學校連接公路的路面,投資3.5萬元改造好男生院消防通道;中心小學、三義、碧溪、九龍小學添置了多媒體,兩所山區學校團田、水塘小學有了計算機。中心小學、碧溪、大梨、三義小學共投資50多萬元分別建成計算機教室;全鎮小學都有現代遠程教育設備,有效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九街小學基本實現了教師教學、辦公的現代化。2006年大河嘴小學投資8萬多元建了校園網,實現了計算機網絡進教室;同時投資10萬多元修繕教學樓。為解決中心學校接送山區教師的問題,鎮黨委政府積極協調,籌資12.3萬元更換接送汽車,確保了兩所山區學校的正常運行。大梨、三義小學積極籌措資金4.08萬元,更換課桌椅250套。

九街鎮民風民俗

九街鎮有兩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村委會,其中以彝族羣眾居多。本鎮的彝族屬“尼蘇”支系,祖先屬“百濮”。服飾打扮有“三道紅”、“喜鵲帽”、“黑包頭”三種形式。語言屬雲南石屏彝族語系。其歌舞具有典型的特徵,彝族舞蹈有兩大種類,即:“煙盒舞”、“團樂”。“三道紅”的舞蹈多用“煙盒舞”表現,“喜鵲帽”和“黑包頭”多用“團樂”表現。“煙盒舞”開張舒展,奔放豪邁。“團樂”舞蹈纖巧細膩,柔美秀麗。
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着自己的文化,諸如舞蹈戲劇書法繪畫等民間藝術代代相繼,建國後,羣眾文化更加活躍和繁榮,1978年建立文化站,2002年有圖書4826冊,文化室3個,2005年擁有電視2台,錄像機2台,有圖書5217冊,村文化室4個。詩書畫協會一個,曾先後建立了廣播站、電影隊、電影院。1998年起開始了“十星級文明家庭”的創建活動。2006年8262户擁有電視機8262台,通有線電視8262户,滿足了人民羣眾的物質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