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思·遭厄

鎖定
《九思·遭厄》是東漢文學家王逸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思》中的第五首詩。此詩為戰國詩人屈原代言,描寫了屈原在遭受排擠和迫害後,忍辱遠離卻又尋不到出路的經歷。全詩通過對屈原死前心情和生活狀態的想象,表現了屈原在理智和情感中的矛盾掙扎,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經歷的同情。
作品名稱
九思·遭厄
作    者
王逸
創作年代
東漢
作品出處
楚辭
作品體裁
騷體詩
別    名
遭厄

九思·遭厄作品原文

九思·遭厄1
悼屈子兮遭厄,沈玉躬兮湘汨2
何楚國兮難化3,迄於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4,競佞諛兮讒鬩5
指正義兮為曲,訿玉璧兮為石6
殦雕遊兮華屋7,鵔鸃棲兮柴蔟8
起奮迅兮奔走,違羣小兮謑訽9
載青雲兮上升,適昭明兮所處10
躡天衢兮長驅11,踵九陽兮戲蕩12
越雲漢兮南濟13,秣餘馬兮河鼓14
雲霓紛兮晻翳15,參辰回兮顛倒16
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俓娵觜兮直馳17,御者迷兮失軌。
遂踼達兮邪造18,與日月兮殊道。
志閼絕兮安如19,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階兮下視20,見鄢郢兮舊宇21
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杳杳。
思哽饐兮詰詘22,涕流瀾兮如雨23 [1]  [4] 

九思·遭厄註釋譯文

九思·遭厄詞句註釋

  1. 遭厄:遭受禍端。
  2. 玉躬:猶“貴體”,對別人身體的敬稱。湘汩:指汩羅江。汩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從洞庭湖的東岸注入洞庭,正在今湘水的延長線上,所以這裏連類而及,稱汨羅江為湘汩。
  3. 化:教化,教育感化。
  4. 羔裘:用小羊皮製作的袍服,是古代諸侯朝會時所穿的禮服。這裏的“羔裘”由《詩經·召南·羔羊》中“羔羊之皮,素絲五綸。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句化出,比喻正直廉潔。
  5. 鬩:不和,爭吵。
  6. 訿(zǐ):毀謗,詆譭,非議。
  7. 殦(chī):據王逸《楚辭章句》載,一本作“鶻”,古書上説的一種鳥,短尾,青黑色。雕:一種兇猛的鳥。
  8. 鵔鸃( jùn yì):鳳凰一類的祥鳥。蔟:同“簇”,叢聚。柴簇即柴堆。
  9. 違:避開。謑訽:垢辱,辱罵。
  10. 昭明:這裏指太陽。
  11. 天衢:天路。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12. 踵:走到。九陽即“暘谷”,神話中日出的地方。
  13. 雲漢:天河,銀河。濟:渡過。
  14. 秣:喂牲口。河鼓:星名,即牽牛星。
  15. 晻翳(ǎn yì):遮蔽。
  16. 參: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星座的末宿,由七顆星組成。辰:星宿名,即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又稱“商星”“大火”“大辰”,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由三顆星組成。回:運轉。
  17. 俓(jìng):經過。娵觜(jū zī):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辰中為亥,在二十八宿為室、壁兩宿。
  18. 踢達: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邪造:邪行。
  19. 閼:阻塞,壅塞。安:什麼地方。
  20. 天階:星名,也稱泰階、三台。《晉書·天文志上》載:“三台為天階,太一攝以上下一日泰階。”
  21. 鄢郢:指楚國的郢都。
  22. 哽饐(yì):即“哽咽”,悲嘆氣塞,泣不成聲。詰詘:本義為彎曲,這裏引申為枉曲,冤枉。
  23. 流瀾:到處流淌。 [2] 

九思·遭厄白話譯文

哀悼屈原遭受災難,寶貴身體沉入汨羅。
楚國狀況難以改化,至今腐朽毫無變易。
士人唯富貴尊榮以追求,競相諂媚取寵爭奪不休。
指責正義斥其為邪曲,詆譭珍貴玉壁妄言石器。
兇猛的雕類飛翔在華麗房屋中,珍貴的鶴鳥棲息在簡陋的柴堆上。
振奮起精神迅速奔走,避開小人的辱罵誹謗。
乘着浮雲上升到天空,來到太陽光芒照耀的地方。
腳踏天路我長驅奔馳,經過暘谷我漫遊徜徉。
越過銀河我向南奔馳,餵飽馬兒我來到牽牛星旁。
彩雲虹霓遮避了光芒,參星商星運轉顛倒方向。
遇到了流星我請教問路,指示我路在左方。
經過娵觜星我一直奔馳,車伕已偏離正道迷失方向。
駕車亂投已走向邪路,與太陽月亮完全背道而馳。
志向被阻絕我要去向何方,哀傷追求的不能成雙。
攀上了天階向下觀望,看見楚國郢都我的故鄉。
心中無限嚮往希望迴歸,但那裏污穢太多昏暗無光。
憂思鬱結我冤屈難申,涕泗交流淚如雨水流淌。 [2] 

九思·遭厄創作背景

這是代言體作品,王逸代屈原抒發憂憤之情。其寫作時間在漢順帝時。王逸的故鄉與屈原一樣都屬於楚國,對屈原的悲悼之情更不同於平常人。他私下裏傾慕劉向王褒之風範,寫下了《九思》。《九思·遭厄》是其中的第五篇。 [2]  [3] 

九思·遭厄作品鑑賞

《九思·遭厄》描寫了屈原在遭受排擠和迫害後,忍辱遠離卻又尋不到出路的經歷。在內容上,作者先寫了因為奸佞之人充溢朝中,賢良之士被逐的場景;隨後又寫屈原不願同流合污,不得不遠走他鄉;接着寫屈原墜入不見天日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最後寫飛天神遊的屈原從天上看到了思念的故鄉,但因為小人當道又猶豫不決的矛盾心情。這是作者王逸對屈原死前心情和生活狀態的想象,通過描寫屈原在理智和情感中的矛盾掙扎,表達了自己對屈原經歷和心情的感同身受。 [1] 

九思·遭厄作者簡介

王逸,東漢文學家。官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楚辭章句》,是《楚辭》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頗為後世楚辭學者所重。又作有賦、誄、書、論等21篇,及《漢詩》123篇,今多散佚,僅存《九思》。明人輯有《王叔師集》。 [5] 
參考資料
  • 1.    吳廣平 譯註.楚辭.長沙:嶽麓書社,2001:394
  • 2.    王承略 李笑巖 譯註.楚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313-315
  • 3.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1339-1376
  • 4.    王泗原.楚辭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4:451-479
  • 5.    馮天瑜.中華文化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