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乙卯重五詩

鎖定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舊俗,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多彩又多樣。
作品名稱
乙卯重五詩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乙卯重五詩作品原文

《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乙卯重五詩註釋譯文

乙卯重五詩註釋

乙卯:指公元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簪榴花,還稱“女兒節
②棕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因為紀念詩人屈原。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裏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據説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一詩云:“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
④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為惡日 [1] 

乙卯重五詩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1] 

乙卯重五詩創作背景

公元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作品鑑賞

乙卯重五詩賞析1

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開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於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後又按照依舊俗,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念屈原和衞生保健的雙重內涵。
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陸游,由於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實現,只能像辛棄疾那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歡樂中暗藏着多少傷感,在閒適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啊!
這首詩語言質樸,融寫景、敍事、抒情於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那江南端午的風俗習慣,那字裏行間的閒適愜意,浮現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説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 [1] 

乙卯重五詩賞析2

錢鍾書先生在其《宋詩選注》中説:“陸游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閒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帖出當前景物的曲折情狀。”我們見慣了“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等表現亡國難收、雪恥不得、悲憤沉鬱、一片赤誠的陸詩,這首閒適細膩的生活詩確實讓我們倍感慰藉。這首詩具體描寫了當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平淡的閒言瑣事在詩人的筆下變得瑰奇純粹。詩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託在端午生活的描寫中,仔細閲讀,方有所悟。

乙卯重五詩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有大志,二十九歲應進士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復”,被秦檜除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任歷官樞密院編修兼類聖政所檢討、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離蜀東歸,在江西、浙江等地任職。終因堅持抗金。不為當權者所容而罷官。居故鄉山陰二十餘年。後曾出修國史,任寶章閣待制。其詞風格變化多樣,多圓潤清逸,不乏憂國傷時、慷慨悲壯之作。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渭南詞》等。 [2] 
參考資料
  • 1.    乙卯重五詩  .馬博士教育.2012年6月12日[引用日期2013-05-11]
  • 2.    侯蕾編 .古詩詞八百首彩圖館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3 :第29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