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乘興而來

鎖定
乘興而來(拼音:chéng xìng ér lái)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任誕》。 [1]  [4] 
“乘興而來”指趁著一時高興而來;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常與“敗興而歸”連用。 [1]  [5] 
中文名
乘興而來
拼    音
chéng xìng ér lái
近義詞
趨之若鶩
反義詞
敗興而歸
注音字母
ㄔㄥˊ ㄒㄧㄥˋ ㄦˊ ㄌㄞˊ
成語出處
《世説新語·任誕》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乘興而來成語出處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任誕》) [4]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乘興而來”。 [4] 

乘興而來成語故事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雖説在朝做官, 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2]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膠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着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王徽之推開窗户,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裏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2]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着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王徽之催促着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 [2] 
王徽之淡淡地一笑,説:“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戴逵呢。”“可是"船伕又不解地問道,“既然這大自然風光的生生不息,永恆美好使老爺排解了獨處的寂寞,讓老爺重又精神煥發,那老爺邀何不請戴先生與您一同泛舟遊湖,共同分享這片自然的景緻,詩詞唱和,交換彼此愉悦的心情,這樣不是更好嗎?” [2] 
王徽之淡然一笑:“我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是順應我自己的本性。如果,此刻我邀請戴逵與我泛舟遊湖,共賞湖光山色,戴逵想必會同意,雖然這未必是戴逵的本意。如果這不是出自戴逵的本意,那我就等於讓好朋友戴逵違反了他的本性。那既然我是一個順應本性生活的人,那我又為何要勉強戴逵去違反他的本性與我遊湖呢?所以我只是順應自己的本性,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至於,此刻好友戴逵如何順應他的本性去安排他的生活,那是他的自由,我不需要去打擾他、勉強他。” [2] 

乘興而來成語寓意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王徽之生性豪放不拘,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努力去發掘箇中的趣味,並且陶醉其中、樂在期間,既滿足了自己的慾望,又享受了人間難有的快樂。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按着自己內心所想的方向走,就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人們切忌“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誤點,做事情不能三分熱度,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半途而廢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3] 

乘興而來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乘興而來”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常與“敗興而歸”連用;趁著一時高興而來。 [1]  [5] 
  • 運用示例
宋·范成大《巾子山又雨》:“如今只憶雪溪句,乘興而來興盡還。” [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1]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五〇回》:“勞航芥也只得拿了他千把銀子的程儀,跟幾個月薪水,回香港幹他的老營生去了。這才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呢!” [1] 

乘興而來成語辨析

乘興而來—趨之若鶩
“乘興而來”與“趨之若鶩”都含有高高興興到一地來的意思,但有區別:乘興而來多指個體行為,含褒義;趨之若鶩多指羣體行為,含貶義。 [5] 
參考資料
  • 1.    乘興而來  .漢典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318-319
  • 3.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326
  • 4.    苗禾鳴,潘恩羣主編.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 7[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9.09:162
  • 5.    賀銘華主編. 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1.0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