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霞寺

鎖定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稱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區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平菩提寺齊名。位於南召縣留山鎮北五公里的羣山叢中,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
丹霞寺,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東北部,留山鎮北五公里處,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廟之首,豫南禪宗聖地。丹霞寺是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高僧天然禪師遊至丹霞山被這裏的奇異山水,所吸引開創而建。 [1] 
中文名
丹霞寺
古    稱
西霞寺
開    創
公元824年
榮    稱
河南八大名寺之一
所在景區
丹霞寺省級森林公園
相關景區
南召五朵山、南召真武頂景區等
機    場
南陽姜營機場
位    置
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

丹霞寺寺廟簡介

丹霞寺森林公園 丹霞寺森林公園
丹霞寺,因後山前嶺土質紅色,建寺初取名紅霞寺、仙霞寺,後更名為丹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是豫西南地區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南陽淅川香嚴寺、鎮平菩提寺齊名。整個寺廟坐北向南,後靠蟒垛山,左鄰青龍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紅蜘蛛山,遠處有檔子山作屏障、玲瓏山相照應,氣勢雄偉而幽靜。九龍河自寺前蜿蜒流過,環境優美青秀。 [2] 
從旅遊角度來講,本景區以丹霞寺為重心,包括寺廟區、塔林青龍山白虎山、古樹名、門區等幾部分。

丹霞寺興盛時期

(1)寺廟區:位於馬灣村。唐長慶四年(824),天然禪師於此建寺。自天然禪師在此開創僧寺,至北宋崇寧四年(104),禪僧德淳又將寺院翻新增高,且購置田產,據山佔水,日漸興盛。
丹霞寺
元朝末年,因遭兵亂,被焚殆盡。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禪僧譚寬,又在寺院的廢墟上修建廟宇一間。明正統元年(1436)自然禪師又竭力籌劃重修。明嘉靖二年(1523)僧性壽又加以擴建,丹霞寺得到了中興,面貌煥然一新。"南北營殿,東西構堂,中則巍然聳出山巔,又塑三大佛像和十八尊羅漢。昔之漫延荊榛今則巍巍殿宇,臨之者悚敬,遊之者暢懷。"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兵亂迭起,寺院再次被毀。清初,流散各地的僧人,相繼歸來,寺裏的砥中和尚,披荊斬棘,清理遺址,重修寺院。
千年古剎之一——南召丹霞寺
千年古剎之一——南召丹霞寺(20張)
接着靜庵、冕珠二和尚繼其志,焚香修道,竭力勸助,經過重修,廟宇更加輝煌。寺院內外古木參天,翠柏成蔭,鬱鬱葱葱,景色宜人,被列為南陽八大景觀觀之一。丹霞寺從此進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僧眾達300多人,寺產也大大增加,在豫西南佛教事業中的影響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清光緒皇帝賜給了"萬歲牌"一面。民間至今流傳着"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説。

丹霞寺建築風格

丹霞寺現存殿宇為清代建築。全寺佔地面積達50餘畝,有殿堂房舍140多間。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山門、伽蘭殿、大雄寶殿、毗蘆殿、藏經樓、方丈室、後祖堂。兩側有石獅、廊房、膳女院等。其佈局嚴謹合理,錯落有致。
河南八大名寺之一——南召丹霞寺 河南八大名寺之一——南召丹霞寺
寺內有直徑兩米多的大牛皮鼓一面,古鐘一座,鐘聲能傳十里之遙;兩座高兩米的石獅分立山門兩旁,底座上分別鐫刻着"丹霞禪寺"和"十方叢林"八個大字;近旁有兩棵古老的白果樹,植於門前兩側,高約數丈,徑粗三圍,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寺旁有柏、慄樹兩株,分翼並長,粗數抱,高數丈,參天入雲,樹下一叢葡萄架,盤繞在兩樹之間,俗有"百(柏)裏(慄)葡萄架"之稱;寺院西南面400米處,有一片面積達幾十畝的古柏林,整齊劃一,縱橫成行。叢林深處,為歷代禪僧之墓葬地。現存元代磚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這座歷史悠久(已傳至57代)的古寺,有嚴格的佛規、戒律和完整的組織系統,及周祥的佛事禮儀,因之影響深遠。民國初年,全國高僧曾雲集於此,舉行過一次歷時達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儀式。
寺內現存有、明、清等朝代的碑碣數通,上面記載着丹霞寺的沿革變遷。清道光十三年(1834)碑記"......寺之初始於,盛於宋,兵焚於元,迄明中興,清朝重建至今"。丹霞寺幾經廢興,歷經滄桑。到民國時期,兵匪交加,戰禍連年,寺院多年失修,殘缺不全。特別是,清風禪師與靜觀和尚因門户之見、財產之爭,鬧得兩敗俱傷。後來,明新和尚在當賣廟產中被人殺害,玉普和尚也相繼被捕入獄,佛寺從此敗落。解放時,僅留覺來、覺先等三名和尚。在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下,不少房舍進行了翻修。

丹霞寺規模之大

丹霞寺 丹霞寺 [3]
1960年,在此設立了縣人民療養院,又新添了一批房舍。至1963年寺內共有殿房、僧舍141間。其中三座殿堂、廂房,以及東西兩個跨院中的佛像保存完整,色彩燦爛,1982年,政府撥款三萬元,進行修繕,並派出專人看管保護。該寺所處環境清幽:"寺後一峯風兔巖千仞,左右兩峯夾立,旁近諸峯朝拱";"山巒秀麗盤旋,狀若鳳翅,清泉環繞其麓,如急湍聲......";"山巒重重環繞,水流曲曲迂迴,松竹叢茂,佛殿高聳,實為南陽之古蹟,南召之勝地也。"唐代孟效有詩云:"松色不肯秋,玉色不肯柔。登山須正路,引水還直流。白鶴負書信,索雲作衣裘。仙村莫道遠,策杖相交遊"。至今仍不失為一處很好的遊覽勝地。現存的樓台殿宇,在研究古建築工藝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寺廟區的後坡上,建覽勝塔,周圍多種紅葉植物,如黃綠柴、烏桕、火炬松等。整個寺廟區周圍則多植紅梅、碧桃、紫薇等紅花植物和紅葉小檗、紅葉李等紅葉植物,以烘托“丹霞”意境。
南召丹霞寺
南召丹霞寺(15張)
(2)青龍山:青龍山險峻挺拔,猶似巨龍昂道長嘯,山腰間的佛洞,為天然禪師初到丹霞修行之所居。
(3)卧佛山:又稱檔子山。登上青龍山遠望,可見檔子山"巨人"仰卧,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大溶洞,洞內鐘乳石筍,犬牙交錯,煞是壯觀。
南召丹霞寺 南召丹霞寺
(4)白虎山:白虎山雄渾高大,氣勢磅礴,蜘蛛山圓小玲瓏,恰似一顆紅寶石鑲嵌在寺院旁。
(5)塔林:解放初,丹霞寺周圍古塔林立,其規模超過少林寺。如今零散分佈僅存十餘座,皆為元、明、清時期所建,為丹霞寺和尚墓地。現存完整的有元代磚塔五座,明塔五座,清塔四座。
(6)柏林:丹霞寺柏林是全國佛教活動場所中規模最大的,古木參天,翠柏成蔭,栽植按陰陽八卦佈局。
(7)古樹名目眾多:丹霞寺,遠有腹廓,近有臨村,靠山有脈,臨水有源,上有鎮山之塔,下有通市之橋。寺內的兩株古柏,寺前的雌雄七星銀杏,據史記載,栽植於唐宋,迄今已有千年;寺內的香樟樹、白瓜樹、塔松及空心檀樹,以及柏慄葡萄架,把寺院妝點的古樸典雅。方丈室門前台階兩邊的兩株柏樹分翼並長,為宋柏,距今已近千年。

丹霞寺寺廟世系

丹霞寺 丹霞寺
丹霞天然(公元739-824年),今南陽鄧州人,系六祖慧能弟子青原行思下第二世(六祖下第三世),唐代著名禪師,法號天然,丹霞寺開創者,故又稱丹霞天然。丹霞禪師為中國禪宗的弘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光輝業績將永載中國佛教的史冊,成為激勵後世佛子精進道業的精神財富 [4] 
湘南寺下一里。唐貞元(公元785~805年)間,天然和尚創建,天然又名丹霞,故名。或稱天然禪寺。清末,寺僧玉清塑五嶽聖帝神像於前殿,又稱五嶽殿。1935年住持醒悟和尚重建,有山門、正殿、後殿,石牆鐵瓦。八十年代對寺宇進行了維修,新塑了五嶽聖帝像和佛像,寺內有僧人長居,丹霞寺是一座唐代貞元年間(公元七三五~八0四年)建造的古剎。它是唐代著名的丹霞禪師天然和尚所建,故又名天然禪寺。清朝末年,僧人把五嶽聖帝神像放置佛寺內,便改名為五嶽殿,沿襲至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