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雀

鎖定
丹雀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象徵祥瑞的赤色雀。神農曾得其所銜九穗禾。晉 王嘉 《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 仇兆鰲 注:“《周禮》疏:‘季秋甲子,赤雀銜丹書入 豐 。’”
別    名
赤色雀
中文學名
丹雀
動物界
分佈區域
中國南方

丹雀文獻記載

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雀圖 丹雀圖
神農炎帝把丹雀鳥賜給的五穀種子分給先民,但下 種後不開花結果,顆粒不收。炎帝用八封占卜演算,找出“陰陽有差”,即五穀得到的陽光不足。在天神的幫助下,炎帝騎着五色鳥飛往東海蓬萊島,抱着太陽趕回,把太陽掛在姜氏 城頭,從此五穀豐登,萬民安樂。

丹雀丹雀考證

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裏還握着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説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丹雀圖 丹雀圖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卷一説:“(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丹雀詩作《丹雀》

一個在路上扔個石頭能砸到十個鄭玲
丹雀是個憂鬱的精靈
獨處瓊山的邊緣
與諸神疏離
自從相遇炎帝之後
有清風在她的羽毛裏
有奇想在她的夢魂裏
從天庭
丹雀偷了九枝禾穗
小心地銜在嘴裏
去找那個能與一切生靈
做朋友的人
炎帝正站在亂石的荒涼之中
諦聽着土地內部的騷動
丹雀向他飛揚的想象力
撒下了種子
被開墾的鴻蒙
長出了鬱鬱葱葱的禾苗
就像遠古的戰神
把獅子的牙齒種在地下
長出了許多戰士
善戰的刑天不再征伐了
他將弓弩易弦
彈奏出歡樂的《扶犁》
這人間的第一張琴
由於出自一個斷頭英雄的詩思
致使風調雨順
麗日中天的時刻
詠豐台 隆升而起
——一座比人猿揖別
更為偉大的豐碑
在“巫祝”熾烈的火炬下
慶豐收的人們戴着假面
飾着牛尾 揮舞着干鏚
在對天地感恩的同時
用穀粒稱量自己
層層疊疊的金黃
閃耀着氏族走向頂峯的光芒
丹雀呢 丹雀哪裏去了
丹雀藏在樹枝間觀看
一懷醉意 洋溢着情愛和感興
她在想:
“有事可做了
我要活在生活裏面
布穀 布穀
我的歌聲 我的靈魂
永遠屬於農耕”
風霜、歲月與辛勞
早已暗褐了她紅豔的羽毛
然而 她富足 她快意
因為精誠如一
她獲得了另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