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

鎖定
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前身為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是湖北工程學院直屬的跨學科、綜合性、實體性、開放式的學術研究機構。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
中文名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
地    點
湖北
前    身
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簡介

中心下設辦公室和孝文化歷史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室、孝文化與城市發展規劃研究室、孝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研究室、孝文化與社會服務政策研究室、孝文化與生態旅遊研究室、孝文化民俗與藝術研究室等六個研究室。
中心還成立了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 [1]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建設發展規劃

孝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核心,是最輝煌燦爛的組成部分之一,新時代的文化大省和文化強市建設需要大力發掘和弘揚中華孝文化,中華孝文化研究是一個生生不息、需要不斷推陳出新的長遠學術事業,在中華孝文化研究中承擔了光榮的領軍使命。
為繼續鞏固壯大中心在四年多建設中業已形成的優勢,大力加強在前期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斷夯實中心的學術基礎,持續提升中心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進一步打造中心的學術特色與核心競爭力,爭取儘快把中心建設為湖北省一流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乃至全國中華孝文化研究的中心,並奮勇而上,在新一輪省級重點研究基地建設中走在前列,根據《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以及在預評審、立項評審等歷次檢查中省廳領導、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特制訂如下三年建設發展規劃。
一、基地建設目標
1.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建設成為孝文化研究的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3.建設成為孝文化研究的學術交流基地和信息資料中心。
4.建設成為孝文化科學發展的“思想庫”和政府在孝文化建設決策時的諮詢服務基地。
為達到以上目標,確立的基本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主題,服務孝感市“創建中華孝文化名城”的實踐需要,服務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和湖北中部崛起的戰略目標,服務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實際,充分發揮我校的區位、學科、人才隊伍資源優勢,深入開展孝文化研究,發掘孝文化的內涵,打造孝文化品牌,進一步增強我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能。
二、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
一是調整和優化在中心建設中起指導作用的學術委員會專家隊伍。
二是構建在基地建設中起中堅、領軍作用的學術帶頭人隊伍,努力造就多位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
三是進一步動員本校學者投身孝文化研究,構建在基地建設中起基礎、支撐作用的本校專職研究人員隊伍。
四是進一步團結校內外和國內外科研人員,增強中心凝聚力,構建在基地建設中起外圍力量作用的兼職研究人員隊伍。
與此同時,積極支持與中心相關的各專業的學科建設,在文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學、藝術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一級學科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力度,黽勉有為,全力以赴,進一步強化中心對一級學科乃至將來碩士學位點建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對對四個研究方向掛靠的五個院系的方面軍作用,並積極探索有關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路徑,對全校的學科建設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方向、重點內容和主要形式
(一)在“孝文化傳統及轉化研究”方向,組織開展“孝文化發展歷史”、“孝文化文獻的蒐集整理”和“孝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價值研究”等重點、重大項目和有關分體研究項目。
(二)在“孝文化與文學藝術研究”方向,組織開展“中國文學作品與孝文化研究”、“中國古代小説戲劇中的孝文化”和“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孝文化”等系列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有關個案研究項目。
(三)在“孝德教育研究”方向,組織開展“孝文化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創新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探索孝文化在服刑人員、問題青少年等特殊人羣改造和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機理與實踐模式”、“基礎教育改革”等理論性和應用相緊密結合的研究。
(四)在“孝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方向,從孝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看,着重研究“孝民俗文化產業化、孝文化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孝文化產業在湖北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孝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孝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從孝文化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影響看,側重探討“孝文化在培育理性和諧精神、建設‘精神家園’方面的凝聚紐帶作用、孝文化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加速期如何發揮‘潤滑劑’、‘減壓閥’功能、孝文化對民生幸福和美好生活的保障與提升、孝文化與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關係”等理論學術性和政策應用性問題研究。
(五)研究形式一般主要分為“一般課題”、“重點課題”兩類。
四、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目標任務:
第一,項目目標總數:三年內爭取在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申報上獲得新的重大進展,力爭1-2個國家級項目,35個以上省部級項目。
第二,基地重點項目的年度安排:在“孝文化發展歷史”、“中國古代小説戲劇中的孝文化”、“孝文化在服刑人員、問題青少年等特殊人羣改造和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機理與實踐模式”、“孝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和“孝文化資源的配置與利用”等方面,第一年(2012)啓動五個項目,在2年內全部完成,其中重點是《中華孝文化史》;“孝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價值研究”、“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孝文化”和“孝文化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創新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等重點項目,以及“孝文化在培育理性和諧精神、建設‘精神家園’方面的凝聚紐帶作用、孝文化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加速期如何發揮‘潤滑劑’、‘減壓閥’功能、孝文化對民生幸福和美好生活的保障與提升、孝文化與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關係”等方面的其他多個項目,第二年(2013)啓動,並在2年內全部完成。
第三,專著、古籍整理著作和高級別論文的出版和發表指標:以出版《中華孝文化概論》、《中華孝文化史》為平台,在權威出版社或其它有影響的出版社推出10部左右學術專著。
第四,科研獲獎指標:積極爭取三年內科研獲獎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不少於2項,廳市級獎項不少於15項。
第五,三年內整理出版《中華孝文化研究》不少於三期,每期20篇左右高水平論文及學術前沿介紹,進一步提升本中心的信息資料中心、諮詢服務中心的影響,繼續編輯出版學報“孝文化研究”專欄和校報“孝文化研究”專版,不斷推出孝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主要措施:
第一,整合學術力量。在構建基地專兼職研究人員隊伍的基礎上,通過完善課題招標,創建資助校內外、國內外學者孝文化研究專著出版機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實現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與校外、省外甚至境外研究力量的整合,促進孝文化研究力量的跨區域合作,從而把中心辦成真正全國的孝文化研究中心,辦成整個國內外學術界的孝文化成果誕生平台。
第二,嚴把學術環節。以本規劃為目標,組織學術委員會和學術帶頭人討論、擬訂孝文化研究課題指南,以項目形式面向校內乃至海內外學術界公開招標;邀請省社院專家和中心學術委員會專家對各項目的前期申報、中期檢查和結題成果進行層層把關,力促學術創新,杜絕學術泡沫和學術腐敗。
第三,開展學術交流。圍繞本規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針對當前我省我市文化建設的實踐需要和孝文化研究中出現的重大理論問題,積極組織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三年內舉辦1次大型國際性學術會議,2次全國性學術會議,同時支持中心研究人員外出參加有關學術會議;積極赴省內外同類先進基地學習、取經,並請有關專家前來指導。
第四,加強資料建設。經過多年建設,中心的資料庫已粗具規模,但在資料的原始性、專業性、豐富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第五,完善管理機制。管理也是生產力。在前期工作基礎和借鑑相關重點基地管理辦法,學校和中心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尚待完善的基地工作穩定有序進行的管理制度;隨着新的建設目標和研究任務的確定,同時鑑於前期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中心將對現有的各種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礎上,廣泛聽取各方意見,討論制訂出新的各種管理政策和管理辦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中心高質量運行,推出更多更有影響的標誌性成果。
第六,匯聚各方資源,構建孝文化研究的博物平台。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社科院、專家組曾建議,中心應該像國內多所同類基地那樣,建設一個孝民俗文化博物館,以為孝文化研究提供實物支撐。
第七,落實研究經費。在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學校給予配套經費支持的同時,繼續積極爭取紹興市財政經費配套,力爭把“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納入“文化強市”、“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工程的長期資助對象,同時力爭社會資金支持,以確保有充裕的研究經費來源,保障中心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實現建設目標。 [2]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組織機構

孝文化傳統及現代轉化研究室
開展孝文化傳統及其合理內核、孝文化發展歷史、孝文化文獻的蒐集整理、孝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價值研究。
孝文學藝術研究室
開展孝文化在詩歌、戲曲、電視電影、傳記小説、銘賦、祭文、對聯、神話及民間音樂、美術創作、表演等文學、藝術領域的理論闡述、實踐引導和教化傳播的研究。
孝德教育研究室
開展孝文化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探討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等問題研究,探索開展孝文化在服刑人員、問題青少年等特殊人羣改造和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機理與實踐模式研究,挖掘、推廣孝文化的社會功能,創新社會管理。
孝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室
開展孝文化產業經濟規劃設計、產品開發孝文化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影響等理論與實踐研究,為相關地方文化及旅遊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中心辦公室
負責管理與協調中心日常事務;負責圖書與情報資料收集、整理與信息服務;負責中心網站的建設、管理與維護;《孝文化研究》及特色專欄編輯出版。 [3]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資料管理及使用

為充分發揮中心圖書資料室為科研和教學服務的作用,並逐步建成我省乃至全國中華孝文化研究的資料庫和信息庫,參照學院圖書資料管理的有關規定,中心制定孝文化研究中心圖書資料管理及使用辦法,並將逐步完善。
(1)中心每年適當增加圖書資料經費。年度圖書資料經費的預算標準及使用範圍,由中心學術委員會制定。圖書資料經費主要用於購置圖書資料,包括不同載體的資料。
(2)資料室根據經費預算和實際情況,經調查研究後,制定具體的年度採購計劃,經中心主任同意後執行。在制定年度採購計劃時,應廣泛徵求中心科研人員的意見,充分考慮各研究方向的需要,力求做到全面、系統、實用;在具體執行採購計劃時,需報中心主任批准後方可實施。
(3)採購、登記、驗收三個環節應相對分開,不得相互兼任。
(4)採購人員、登記人員、驗收人員按程序規定辦理交接手續,辦理圖書登記、驗收交接,及時進行圖書分類、上架。轉入閲覽室的新購圖書,在投放使用前,應公佈書訊、建立圖書卡片,加蓋中心資料室印章,放入“新書架”,按規定投入借閲。
(5)所藏圖書和合訂雜誌均應按《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分類上架,必要時,可做適當變通處理。下架的中外雜誌,合訂後應儘快上架使用,剔出的雜誌和隔年報紙,按有關規定處理。
(6)資料室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心研究人員。主要服務方式是內部閲覽。科研人員如因特殊需要借閲時,必須認真做好借書登記,在規定時間內及時退還。正在登記、分編而沒有投放外借的圖書資料,孤本和庫存本圖書資料,一律不得外借。
(7)交換和贈送所得的圖書資料、參加學術會議人員在會議期間用公款購置的圖書資料,一律交歸資料室統一使用。用科研項目費購置的圖書資料,在科研項目結項後,應移交資料室。
(8)保密資料按國家規定進行管理。因科研和教學需要,可適當放寬閲覽範圍。
(9)資料室有義務為中心之外的研究人員提供高效優質的查詢、郵借等服務。
(10)資料室工作人員應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適應現代化、規範化的圖書管理要求,努力管理好圖書資料,為本中心內外的研究人員提供優質服務。 [4]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運行管理

學術委員會制
學術委員會負責審議基地的研究戰略和學術方向,審議由基地主任提交的研究工作計劃,審議基地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的計劃等。學術委員會成員由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擔任,每屆任期四年,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會議。
中心主任負責制
研究基地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主任的主要職責是:
①負責全面實施省教育廳確定的研究基地的建設標準;實施學術委員會發展規劃;制定內部管理規章制度並負責落實;
②負責聘任專兼職研究人員及行政和資料管理人員;
③負責向學校科研處、主管校領導及省教育廳彙報工作。
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重點研究基地由省教育廳和學校共建,以學校自建為主。在省教育廳和學校的指導下,基地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通過建立課題組研究人員聘任制和基地內部分配製度的改革,形成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方式,實現研究基地的人、財、物高效配置,力爭多出成果,辦出特色。為了確保此運行方式充分地發揮作用,我校和研究基地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予以保證。
實行開放聯合的運行機制
堅持對外開放是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開放與聯合的方式,將重點研究基地建成開放性的、一流的科研基地、學術交流中心、產學研培訓中心及信息服務和諮詢中心。其具體的措施是:
①重點研究基地的專業圖書資料對校內外的研究人員開放,實行資源共享;
②重點研究基地網址向社會公開,科研成果定期在網上發佈;
③實行流動制,對科研人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政策;
④重點研究基地吸納有關部門和機構的人員來基地進修,培訓金融業從業人員;
⑤建立跨地區、跨院校、跨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
⑥加強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繫與合作,與政府有關部門聯合組建相關的研究機構,攻克孝文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
⑦加強與有關的研究機構和高校的聯合,共同承擔重大課題,聯合攻關;
⑧舉辦孝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學術會議(全國、國際、省市級),或派科研人員參加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相關學術會 議,交流信息,擴大視野;
⑨重點研究基地的科研項目對外開放,探索成果產出和應用、推廣的最佳形式;
⑩加強不同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對孝文化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合研究。
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計劃與實施方案
要真正將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建設成為省級重點研究基地,需要有切實可行的長遠發展規劃和短期建設計劃,並確保遵照執行。重點如下:
①制定並完善《孝感學院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2012—2014建設發展規劃》以及建設期每年的建設方案與詳細實施計劃;
②做好科研方向和科研重點的論證和引導工作,確保中心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其中,2012年5月基地學術委員會要完成科研項目指南擬定工作,並報省教育廳科技處,由省教育廳科技處向外發佈;
③做好學術創新和交流平台工作。除了繼續與學報一起辦好孝感學院學報孝文化研究專欄,將《孝感學院學報·孝文化研究專輯》辦成連續出版物,適時再創辦孝文化研究專業期刊。同時組織好《孝文化研究叢書》編輯工作。 [5]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組成成員

“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其組成人員如下:
主 任:肖 波
副主任:吳崇恕李四芬
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李上文李新安汪殿蓓吳貽猛周水濤周 平胡金林覃彩芹熊平凡
中心下設辦公室和孝文化歷史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室、孝文化與城市發展規劃研究室、孝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研究室、孝文化與社會服務政策研究室、孝文化與生態旅遊研究室、孝文化民俗與藝術研究室等六個研究室。
李上文任孝感學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周水濤任孝文化歷史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室主任;吳貽猛任孝文化與城市發展規劃研究室主任;胡金林任孝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李新安任孝文化與社會服務政策研究室主任;汪殿蓓任孝文化與生態旅遊研究室主任;周平任孝文化民俗與藝術研究室主任。
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其組成人員如下:
學術顧問:馮天瑜
主任委員:肖 波吳崇恕
副主任委員:李四芬 黃 頌覃彩芹熊平凡
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慶芳王問靖鄧銀城吳東平吳崇恕 李四芬 肖 波 周水濤
羅移山倪志娟黃 頌彭必源覃彩芹魯定元熊平凡
學術委員會下設秘書處,掛靠黨委宣傳部,由李上文負責秘書處工作。 [6] 

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人員聘用及流動

中心將加大孝文化研究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在3年內,引進一批學術後勁強的青年學術帶頭人,以保證基地的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大力加強對現有在職研究人員的培養,讓在職青年骨幹科研人員儘快取得博、碩士學位,保證基地的人才優勢。
(1)建設一流的研究隊伍,建設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結合的運行模式並形成競爭機制。具體措施包括:①實行新的管理運作機制,科研人員採取流動制,依據每年的具體科研課題確定科研人選,入選者與該基地鑑定聘任合同書,規定各方的責、權、利,貫徹按勞分配原則;②在完善現有制度的基礎上,對用人制度進行改革,形成可進可出的彈性人才管理機制,將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結合起來,逐步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空間,一方面培養團隊精神,形成基地研究的學術合力,另一方面提倡個人奮鬥,激活個人潛能發揮的內在活力;③在中心已經建立的國內學術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訪問學者制度,從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尤其是省屬高校有針性地吸納和引進人才,以優厚的待遇和良的工作環境吸引人才,使在孝文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高級人才能夠進入本中心從事研究活動。
(2)統籌校內學科建設,進一步提高科研效率。為了使研究力量集中,我校將以研究中心的建設為契機,通過校內兼職等方式,開展重大課題攻關,爭出重大科研成果。
(3)建立有效的考核和監督機制。除了建立人員流動機制外,我校將在已經建立的教師成績考核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孝文化研究的特點,建立一套科學的量化的指標考核體系,並對中心領導和研究人員實行崗位任期評估。
(4)擴大籌資渠道。對建設目標的實現所需投入的資金,採取政府撥款、學校自籌、中心開展社會服務創收等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增加資金數量,為辦公條件的改善和人才待遇的提高奠定基礎。
(5)積極參與政府決策,充分發揮智囊作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搞好服務。根據地方經濟與發展需要,在中心形成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相互促進的科研機制,選定和設置課題研究,並將科研成果以多種方式展示給政府有關部門,為政府部門的有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案,以影響其政策的制定過程,提高研究基地的政策影響力。
(6)擴大對外交流,增強與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合作。以各種形式開展與省內外、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合作,包括外部人才的引進,內部研究人員的派出學習進修,學術刊物發行量的擴大,網站製作及信息發佈週期的縮短等,使研究中心通過保持與國內外學術界同行之間的廣泛合作,達到不斷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目的。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