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緬邊界

鎖定
中緬邊界是指中國同緬甸的邊界,邊界線全長2186公里。由庫陽山口至中、緬、老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
中文名
中緬邊界
邊界線全長
2186公里

中緬邊界邊界問題

中緬兩國的邊界大部分已經劃定,但是有三段還存在着未決問題。 [3] 
第一是關於在佧佤山區的一段
中英兩國在1894年和1987年簽訂的兩個關於中緬邊界的條約中,對於這一段邊界都曾經有明文規定。但是,由於有關的條文自相矛盾,這一段邊界長期沒有劃定。為了造成既成事實,英國在1934年初派遣軍隊進攻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所管轄的地區,遭到了當地佧佤族人民的英勇抵抗,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國乘當時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面臨的危急情況,以封閉滇緬公路作為壓力,同國民黨政府於6月18日用換文的方式在佧佤山區劃定了一條對它片面有利的邊界。這就是所謂“1941年線”。由於不久就發生了太平洋戰爭,在這條線上並沒有樹立界樁。 [3] 
1956年,在中緬兩國政府就中緬邊界問題進行商談的過程中,緬甸的領導人員曾經表示能夠理解中國人民對於1941年線的不滿情緒,但是鑑於這段邊界已經通過當時負責的中英政府以換文劃定,因此要求中國政府予以承認,並且要求中國政府把在1952年由於追剿國民黨殘餘部隊而進入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中國軍隊撤回。中國政府認為,在邊界問題上,根據正式條約而提出來的要求,應該按照一般國際慣例予以尊重,但是這並不排除兩個友好國家的政府通過和平商談求得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決。為了促進這種公平合理的解決,為了替這種解決創造良好的氣氛,中國政府在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性建議中表示準備把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的地區。同時,中國政府要求,在中緬兩國政府沒有對1941年線問題取得最後協議並且樹立界樁以前,緬甸軍隊不進駐中國軍隊自1941年線以西所撤出的地區,但是緬甸政府的工作人員可以進入這一地區。 [3] 
第二是關於在南碗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猛卯三角地區,又名南碗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個地區是中國的領土,過去英國在條約中也明文承認了這一點。但是,在1894年中英兩國簽訂有關中緬邊界的條約以前,英國就不經中國的同意,強行通過這個地區興修由八莫南坎的公路。 [3] 
到1897年,中英兩國再一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又以“永租”的名義取得了對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緬甸獨立以後承繼了對這個地區的“永租”關係。我國政府在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性建議中指出,由緬甸繼續對中國的一塊領土保持“永租”的關係,是同中緬兩國目前的平等友好關係不相稱的。我國政府表示願意同緬甸政府商定如何廢除對猛卯三角地“永租”關係的具體步驟。 [3] 
第三是關於尖高山以北的一段
這一段邊界過去始終沒有劃定。英國曾經在這個地區不斷地製造糾紛,藉機擴大它的殖民領域。最嚴重的就是1911年初英國對片馬地區的武裝侵佔。“片馬事件”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義憤,全國各地都掀起了風起雲湧的抗議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也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日給當時中國政府的照會中正式承認,片馬、崗房古浪三處各寨是屬於中國的,但是卻毫無道理地繼續侵佔這個地區。 [3] 
根據對歷史事實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中國政府對於這一段邊界的劃定,向緬甸政府提出以下的建議:從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可以按照習慣邊界線劃界;從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的一段,除片馬、崗房、古浪地區應該歸還中國以外,原則上可以按怒江、瑞麗江(又名龍川江)、太平江為一方和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劃定邊界。中國政府同時要求,在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同一時期內,緬甸政府也把軍隊從片馬、崗房、古浪撤出。在這一段最後劃界以前,緬甸政府可以保留在片馬、崗房、古浪地區的行政管理,而中國政府保證,在這一段邊界最後劃定以前,中國軍隊將不進駐這個地區。 [3] 

中緬邊界條約簽訂

中緬邊界是根據1960年10月1日中國和緬甸聯邦政府在北京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的。 [1] 

中緬邊界檢查踏勘

1984年至1986年,兩國政府對中緬邊界的部分地段進行了一次聯合檢查。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雙方為維護邊界安寧都作了積極的努力。2019年2月17日,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徒步沿邊界線踏勘中緬邊界,查看新中國第一塊界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