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

鎖定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位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成立於2001年,是中山大學重要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單位。現任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國偉教授。
中文名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2001年
總部地址
中山大學廣州校區
現任主任
楊國偉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科學定位

與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研究單位,其學科背景涉及材料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光學工程、化學和微電子學等。納米中心以科學創新為推動力,以原創性成果和服務於工業技術發展為目標,主要從事光電納米材料的製備與微-納米及量子結構的組裝,以及它們在光電子器件、微電子器件和生物技術中的應用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技計劃及中山大學的持續資助下,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在功能微-納結構與應用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五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l 納米熱力學理論.
l 液體中激光熔蝕及在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製備中的應用.
l 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納米磁流體的製備和應用開發.
l 半導體納米材料製備及相關原理型器件的組裝.
l 金屬氧化物量子結構的製備與磁-電和磁-光性能研究.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隊伍建設

納米研究中心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現有固定研究人員20人,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4名,講師8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名。現有博士研究生30人,碩士研究生30人。
納米研究中心現有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光學和光學工程等博士點和碩士點,同時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等博士後流動站。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要成果

納米研究中心近年在納米材料與物理和微-結構光電器件組裝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例如將激光融蝕(laser ablation)拓展到液體環境,發展了一系列製備亞穩納米材料的新方法,並採用這些新方法制備出一系列新型亞穩納米結構;建立了普適性的亞穩納米相成核與相變的熱力學理論,並將應用於諸如温和環境中亞穩材料合成以及納米結構形成等,增進納米尺度下材料生長的物理學知識,為這類納米材料的理論設計提供了基礎;建立了納米材料體系表面與界面能的熱力學理論,預言了一系列由表面與界面所誘導的奇異的納米尺度效應等等。近五年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如Angew. Chem. Int. Edit.、J. Am. Chem. Soc.、Nano Lett.等發表論文300餘篇,產生廣泛國際影響,應邀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和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以及國際化學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Chemical Reviews撰寫綜述論文介紹我們關於亞穩納米相生長的熱力學理論、液體環境激光熔蝕在納米材料製備中的應用,以及納米材料體系表面與界面能理論等方面的系統研究。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開放交流

納米研究中心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知名大學和國家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
納米研究中心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為高水平的科研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平台。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聯繫方式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郵政編碼: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