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國偉

(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鎖定
楊國偉,男,博士學位中山大學理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5月被聘為中山大學“985”二期國家級創新研究平台“光電及功能複合材料研究院”一級項目“光電納米材料與結構及相關器件技術”的首席科學家。 [1] 
中文名
楊國偉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材料物理與化學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楊國偉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鄭州大學物理系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應用物理系獲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0-2002在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物理系和美國能源部Frederick Seitz材料研究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
2002年8月為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材料物理與化學和凝聚態物理博士生導師,2007.10-2012.12任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副院長,2013.1-2015.11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籌)院長;
2015年12月為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材料物理與化學和凝聚態物理博士生導師。在中山大學任職期間, 2004.4-6任德國Leipzig University物理系客座教授;2006.5-8任法國Toulouse國家科研中心材料實驗室客座教授;2009.1-3任日本Tsukuba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JSPS外國人研究員;2013.7-9任英國King's College London物理系高級研究學者。
2023年3月 中山大學工學部副主任。 [2] 
科研任職:中山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行政任職: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1] 

楊國偉學科方向

所在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凝聚態物理。
研究方向: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材料生長的物理基礎;低維材料物理與器件。 [1] 

楊國偉榮譽獲獎

2002年入選中山大學“百人計劃”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6年入選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200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2009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2012年獲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2012年入選廣東省首批“南粵百傑培養工程”
2012年獲中山大學第二屆“芙蘭獎”
2013年任(973)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三獲獎人)
2017年獲第十四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18年當選十二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2019年當選廣東省材料研究會副理事長 [1] 

楊國偉主要兼職

1. Scientific Reports,Editorial Board Member
2. 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
3. 中山大學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4. 清華大學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5.南京理工大學新型顯示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 

楊國偉代表論著

近年在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 等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60餘篇,SCI他引7000餘次,應邀在國際材料科學重要綜述刊物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以及化學科學重要綜述刊物Chemical Reviews 等撰寫5篇綜述論文介紹本人關於亞穩納米相生長的熱力學理論、液相激光熔蝕及在納米材料製備中的應用、納米材料表面與界面能理論、以及納米結構生長的熱力學理論等方面的系統研究成果。代表性論文如下:
[1] Z. Y. Lin, C. Du, B. Yan, C. X. Wang and G. W. Yang*, Two-dimensional amorphous NiO as a plasmonic photocatalyst for solar H2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9, 4036 (2018)
[2] C. R. Ma, J. H. Yan, Y. C. Huang, C. X. Wang and G. W. Yang*, The optical duality of tellurium nanospheres for broadband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and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Science Advances 4, eaas9894 (2018)
[3] J. Xiao, P. Liu, C. X. Wang and G. W. Yang*, External field-assisted 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ward nanocrystals synthesis and nanostructures assembly,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87, 140-220 (2017)
[4] B. T. Pan, J. Xiao, J. L. Li, P. Liu, C. X. Wang, G. W. Yang*, Carbyne with finite length: the one-dimensional sp-carbon. Science Advances 1, e1500857 (2015)
[5] J. H. Yan, P. Liu, Z. Y. Lin, H. Wang, H. J. Chen, C. X. Wang and G. W. Yang*, Magnetic-induced forward scattering at visible wavelengths in silicon nanosphere oligom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7042 (2015)
[6] X. L. Li, C. X. Wang and G. W. Yang*, Thermodynamic theory of growth of nanostructure.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64, 121-199 (2014)
[7] H. B. Li, M. H. Yu, P. Liu, Y. Liang, J. Xiao, C. X. Wang, Y. X. Tong*, G. W. Yang*, Amorphous Ni(OH)2 nanospheres with ultrahigh capacitance and energy density as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pseudocapacitor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1894 (2013)
[8] G. Ouyang, C. X. Wang, G. W. Yang*, Surface energy of nanostructural materials with negatives curvature and related size effects. Chemical Reviews 109, 4221-4247 (2009)
[9] G. W. Yang, 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 applications in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52, 648-698 (2007)
[10] C. X. Wang and G. W. Yang*, Thermodynamics of metastable phase nucleation at the nanoscal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Reports 49, 157-202 (200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