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士

(中士軍銜)

鎖定
中士是初級士官中的一個級別稱號。最初在法軍中設置,爾後出現於德國和英國軍隊。中士軍銜各國軍隊普遍設置,有的國家還將中士劃分為若干等級,如巴拉圭分一級、二級中士,奧地利的中士分為一、二、三級。中國軍銜制中,清代晚期,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都曾設立中士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體系中的中士軍銜,歷經設立、取消、重新設立幾個階段。
中文名
中士
類    型
軍銜一種
誕生地
法國
分    類
中國分海陸空和武警四種

中士歷史沿革

中士國外

“中士”一詞源於拉丁語“服務者”。中士作為軍銜等級,最初在法國軍隊中設置,後出現於德國和英國軍隊。17世紀30年代開始在俄國新制團,1716年開始在俄國正規軍中設此銜。1722年彼得一世頒佈的《官級表》中,取消了中士軍銜,軍士軍銜設下級准尉、司務長、上士、下士4級。當代世界各國軍隊普遍設置中士軍銜,有的國家還將中士分為若干級別,如巴拉圭分一級、二級中士,奧地利和印度尼西亞的中士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1] 

中士中國

中國軍隊自引進軍銜制度以來,歷屆政府都沿用此銜。1999年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中,取消了中士軍銜。2010年7月公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中,恢復了中士軍銜。 [1] 
清朝
1905年12月經清政府批准,陸軍軍官開始按新官制評定等級,從而形成了我國最早的軍銜等級。1909年11月,軍諮處奏請朝廷設立軍士銜三級,即上士、中士、下士。
南京臨時政府
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沿用晚清軍銜制,並做了一些調整,其中軍士原分為兩級:一等目兵、二等目兵。不久之後,又對軍銜等級和稱謂做了修改,軍士改為三級:上士、中士、下士。
北洋政府
1912年8月,北洋政府在南京臨時政府軍銜制基礎上重新制定了軍銜制,軍士設置為:上士、中士、下士。
國民政府
1931年4月,國民黨政府頒佈《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沿用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銜制,軍士設置為:上士、中士、下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0年8月1日,修訂後施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規定,軍士設上士、中士、下士三級,中士是初級士官。 [2] 
2022年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銜級制度的決定,軍士軍銜設三等七銜:(一)高級軍士: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中級軍士:一級上士二級上士;(三)初級軍士:中士、下士,2022年3月31日起施行。 [4] 

中士晉升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規定,下士期滿3年繼續服現役的,晉升為中士。中士服現役期滿3年選取為中級士官的,晉升為上士。中士由團(旅)級單位的主官批准。 [2] 

中士軍銜標識

“09式”中士肩章
根據《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規定:“各銜級士官按照授予軍銜級別佩帶相應的軍銜標誌。其中,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對應佩帶原一級士官六級士官的軍銜標誌。”故,“09式”中士肩章同“07式”二級士官肩章。
陸軍中士的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半環繞麥穗的交叉步槍和一條粗折槓。
海軍中士的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半環繞麥穗的交叉步槍和一條粗折槓。
空軍中士的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半環繞麥穗的交叉步槍和一條粗折槓。
武警中士的主要標識為,紅色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半環繞麥穗的交叉步槍和一條粗折槓。
中士軍銜肩章(2009—)
2022年3月31日起施行的中士軍銜標誌。 [3-4] 
中士軍銜實拍 中士軍銜實拍 [3]
中士軍銜 中士軍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