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鎖定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為推動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而成立的試驗區。
中文名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外文名
CHINA(HANGZHOU)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AREA
主管部門
浙江省人民政府
設立時間
2015年3月7日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設立背景

2013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萬億,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電子商務第一大國度。杭州市按照國務院長三角區域規劃,把杭州定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中心,杭州正在着力打造電子商務中心,完成國家交給的戰略任務。
國家2013年把杭州列為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試驗區,同時杭州也被國家有關部委定為電子商務的示範區。12月份杭州市政府和馬雲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馬雲欲打造全球的電子商務總部,希望把總部設在杭州,這是建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基礎。
2014年,浙江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並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浙江新的外貿出口增長點。依託良好的電商發展環境和豐富的市場商品資源,杭州、金華和義烏等地逐漸成為全省跨境電商出口的先發優勢地區。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在全國五個試點城市中率先正式開園運營,金華、義烏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政府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全省跨境電商形成幾大戰略平台,地區集聚效應優勢凸顯。特別是擁有47萬家網絡經營主體,電子商務交易額居全國城市首位的杭州。 [1]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批覆成立及要點

2015年3月7日,國務院國函〔2015〕44號批覆,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合試驗區),具體實施方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負責印發。
《批覆》明確提出,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着力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税、結匯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協同發展,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多數業內人士指出,《批覆》明確指出在跨境電商所涉及的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税、結匯等環節進行試點,意味着將從政策層面對跨境電商發展做進一步“鬆綁”,並逐步解決跨境電商實操中面臨的種種阻礙。未來,跨境電商業務的流程有望變得更加便捷和規範,整體市場發展有望提速。
據專家介紹,試驗區的政策探索將集中於税收政策和品類放開。以行郵税為例,行郵税是20年前的產物,當時認為的奢侈品(如化妝品、葡萄酒)收50%的税,實際現在已經是普通消費品;原來規定的每單1000元購物限額也是20年前制定的,也已完全不適應目前的行業發展形勢,建議放寬購物金額到1萬元,既保證國家税收,又讓商家和消費者簡化購物行為,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主要目標

杭州作為全國電子商務中心,杭州市計劃經過3—5年的改革試驗,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成以“線上集成+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為主要特徵的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和大數據中心。
綜合試驗區建設要着力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税、結匯等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協同發展,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逐步形成一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為推動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2]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模式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會議明確目標

2014年底召開的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2015年,浙江將加快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立跨境電子商務新型發展模式。”“跨境電商試驗區被視為改革發展的重大突破口。”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學會會長黃先海教授向經濟觀察網獨家透露,創建中的試驗區正在爭取三個方面的突破。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貿易規則變化

黃先海説,為解決結匯難、退税難問題,杭州方面正在爭取網上交易的貨物税、行郵税的税制調整,以降低交易成本。
海關係統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跨境電商試驗區希望探索“不徵不退”模式,即只要不要求出口退税,就無需補徵此前的增值税。但該人士坦言,杭州能否探索,取決於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財政部)以及國税部門,海關只是執行部門。
增加保税展示功能
黃先海講,作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中國(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簡稱下城園區)並未處在綜合保税區範圍內,無法享受上海自貿區的“保税展示資格”,未來要從“通道”走向“實體區”。
杭州海關下轄的經開區海關加工貿易科負責人解釋説,目前而言,下城園區只是跨境貿易的貨物通道,展示交易在線上進行,貨物從產業園發向全國消費者;而在擁有“保税展示交易”功能的特殊監管區域,消費者可以在產業園內現場體驗、現場下單、現場提貨。另一方面,下城園區屬於“直購進口”模式,國內客户先下訂單,境外商家再從海外倉發貨,物流需要至少花1個禮拜;而特殊監管區域把“海外倉”搬到園區內,消費者上午下單,下午就能發貨,本市隔天就能送達,本省第三天也能送達,物流效率跟國內電子商務幾乎沒有區別。
探索跨境網上交易新規則
黃先海説,跨境電商試驗區有望借鑑上海自貿區經驗,對跨境貿易新產品採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劃定監管邊界,實現網上網下聯動。比如,基於衞生防疫、生物安全需要,禁止活畜活禽在網上跨境交易。但總體趨勢是,負面清單會越來越短,允許跨境網上交易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3] 

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主要活動

15家電商平台安家落户
浙江檢驗檢疫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內的三個園區共監管進口郵包221.67萬件,成交金額3.29億元,出口郵包115萬個,貨值1400萬美元。進口產品主要為奶粉、化妝品、保健品、尿不濕、一次性衞生用品等,其中奶粉佔26%、化妝品佔16%、保健品佔10%、尿不濕佔12%、一次性衞生用品佔15%,食品化妝品的比重大概佔55%。如今,這裏共有通過檢驗檢疫備案的電商平台15家,包括天貓、網易、順豐、中外運、銀泰等;共有運營的海外電商企業317家,其中90%是入駐阿里巴巴天貓國際的電商企業;涉及的電商產品2000餘種,已完成產品備案912個,為全國7個試點單位中品類最全、品種最多。
試驗區內已形成“一區三園”格局,即杭州下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杭州下沙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杭州空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三個園區優勢不同、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其中,下城園區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同時具有出口和進口兩個功能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進口主要是直郵;下沙園區同時具有進口直郵和保税進口兩種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模式,為阿里巴巴集團天貓國際在中國的主陣地,目前為全國試點保税進口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最多的園區;空港園區2月9日試單開園,目前已有京東國際、順豐海淘、跨境生活、微信公眾平台:“上海自貿區銷售中心”等一批重點跨境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入駐,3月份開始正式實單運營,將會同時開展保税和直郵兩種模式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 [4] 
“E攬全球”跨境電商百萬創新服務行動
2017年4月,杭州綜試區啓動了“E攬全球”跨境電商百萬創新服務行動,面向全球徵選百項創新服務。截至5月31日,“E攬全球”百萬創新服務行動共徵集了331個創新服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