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化

鎖定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它們源於同一單詞“modernization”,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誌。在中國,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即從中世紀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
中文名
中國近代化
外文名
Modernization of China
時間範圍
1861年 至 1949年(洋務運動開始至新中國成立前)

目錄

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

一 起步階段(1861年洋務運動開始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前)
這一階段,主要是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邁出了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二 整體發展階段(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
這一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了一大步。
首先,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階段,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後和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其中紡織業和麪粉業發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運動保路運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有力地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型。主要表現為: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實行君主立憲;革命派則把西方的國家學説發展為三民主義,並以其為指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激進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興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三 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
這一階段,中國近代化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極為複雜的歷史環境中艱難地進行。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從外國人手中奪回“關税主權”,進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者的退讓,對共產黨和工農羣眾的血腥屠殺等影響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發展。抗戰期間,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被打斷。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庭官僚資本相結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入絕境。

中國近代化啓迪

1. 中國近代化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過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和取得民族獨立,要想實現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形態頑固地阻礙着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消除它的影響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