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脊樑

(紀錄片)

鎖定
《中國脊樑》是一部人物紀錄片。 [1] 
中文名
中國脊樑
類    型
人物
製片人
王海濤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中國脊樑劇情簡介

CCTV-4特別節目專題片《中國脊樑》。 [1] 

中國脊樑分集劇情

    第1集 “鑄劍”者 錢學森

    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在盛大的閲兵式上,國產東風系列導彈亮相天安門廣場。從70多年前的馬隊、軍刀、“萬國牌”裝備,到如今現代化、信息化、國產化的大國利刃,一個正在走向復興的強大中國令世人讚歎。其中,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在一片空白中用超出常人的智慧與遠見鍛造出中國導彈、航天最初的階梯,支撐起了強國、強軍的中國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他就是錢學森。


    第2集 烈焰赤子心 郭永懷

    郭永懷是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被授予烈士稱號的科學家。郭永懷師從世界氣體動力學大師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同門師弟,但身為一名中國人,他的心裏始終牽掛着大洋彼岸的祖國。


    第3集 當代“神農” 袁隆平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第一人,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由於長期工作在田間地頭,老人的皮膚在風吹日曬下變得黝黑、粗糙,典型的農民老伯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在農田裏待了一輩子的老人出生在一個殷實的知識分子家庭。


    第4集 點亮中國 李大釗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裏,一件特殊的文物讓許多來參觀的人不禁駐足。被編為“0001號”的它,凸顯着自己的不同尋常。這件文物就是李大釗就義時的絞刑架。李大釗曾被毛澤東主席稱為馬克思主義引路人,“真正的老師”。正是他引入並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那微弱的革命火種最終得以點亮中國。


    第5集 和平之盾 林俊德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新中國首次原子彈試驗在新疆羅布泊進行。隨着指揮部發出的起爆指令,頓時,一道強烈的閃光伴隨着巨大的爆炸,蘑菇雲騰空而起,打破了天空的寂靜。然而,在距離發射點60公里之外的指揮部裏,總指揮張愛萍將軍和同事們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負責爆炸衝擊波測量的科研人員林俊德的到來。


    第6集 戰火淬鍊的特級英雄 楊根思

    楊根思,1922年出生在江蘇省泰興一個叫羊貨郎店的村子,如今羊貨郎店已經改名為根思村。楊根思童年時期受盡了磨難,父母很早就離開了他,為了活下去,他四處漂泊,幹過苦力,當過童工,直到新四軍到來,他才看到了希望。


    第7集 我心歸處是敦煌 樊錦詩

    “不留給兒孫,要把錢財用於敦煌”,這位將自己的一生與敦煌事業緊緊融為一體的老人,就是被人們親切稱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樊錦詩不僅首創旅遊預約制,同時她還通過數字化方式,將敦煌搬上大屏幕。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樊錦詩“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第8集 “鑄劍”海天 羅陽

    2012年11月23日,陽光明媚,一架編號為552的米黃色殲-15艦載戰鬥機躍向湛藍的天空。繞艦轉彎後,隨着“嘭”的一聲,殲-15的尾鈎牢牢掛住阻攔索,穩穩地停在了遼寧艦的甲板上。殲-15在遼寧艦上的成功起降,標誌着中國戰鬥機實現了從陸地向海洋的歷史性跨越,對加強國防建設、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國海軍正式踏上“航母時代”。


    第9集 用中醫藥造福世界 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正在進行。一位85歲的中國老人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獎章和證書,從這一刻開始她的名字響徹世界。她成為第一位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在頒獎前的報告演講中,屠呦呦驕傲地向全世界説道,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第10集 血鑄太行的民族英雄 左權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一封寫於1942年5月22日的家書靜靜置於展櫃之中。這封信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將領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前三天,匆匆寫給愛妻劉志蘭的最後一封信。多年後的今天,左權將軍留下的家書成為了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成為了中華兒女迎擊敵人燒殺掠搶,誓要奪回淪陷河山那段崢嶸歲月最好的詮釋。


    第11集 排雷英雄 杜富國

    2015年11月3日,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正在舉行出征誓師大會。現場氣氛莊重而激昂,他們遵照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前往雲南邊境執行掃雷任務。在前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掃雷的這支隊伍中,有一位名叫杜富國的戰士。在排雷的戰場上,他經歷了無數次生與死的考驗。


    第12集 永葆英雄本色 李延年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談判中,對於朝中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主張,美方不僅以“海空軍優勢必須在地面得到補償”的荒謬理由斷然拒絕,還主張將軍事分界線畫在朝中軍隊後方,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美方代表的無理主張遭到中方代表的堅決反對,停戰談判就此陷入僵局。


    第13集 誓言無聲 黃旭華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海上展區靜泊着一件特殊的展品——由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它見證了人民海軍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也在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留下了自己絢麗的航跡。中國海軍核潛艇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這一切都離不開一位如今已年近百歲的國之功勳,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


    第14集 極限戰士 朱彥夫

    在朱彥夫事蹟展覽館裏擺放着一本名為《極限人生》的書。這是一部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自傳體小説,是一份記錄抗美援朝戰爭長津湖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堅守陣地,與敵人拼死搏鬥的歷史見證,是一部描寫志願軍戰士身殘志堅、奮鬥不息精神的動人之作。書的作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當年長津湖戰鬥250高地之戰中唯一的倖存者——朱彥夫。


    第15集 仰望星空 南仁東

    2023年6月,中國天文學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探測到宇宙中一種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這對於研究宇宙黑洞以及星系的發展歷史有着重大的意義,這一重大發現正是“中國天眼”的功勞。“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2016年正式落成,是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大科學裝置,主要用於接收宇宙中的信號和發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這口形似“大鍋”的射電望遠鏡的設計和建造者是被稱為“中國天眼之父”的南仁東。


    第16集 抗日儒將 彭雪楓

    彭雪楓,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被毛澤東主席稱為“虎膽英雄”“儒將”。彭雪楓不僅智勇雙全,而且文化素養也比較突出,是人民軍隊中難得的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的高級將領,尤其在抗日戰爭中功勳卓著。


    第17集 抗聯英雄 趙尚志

    2004年夏天,吉林省長春市一寺廟在修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挖出了一顆無名顱骨,經過鑑定後確認,這正是幾十年來苦苦尋找的趙尚志將軍的顱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眾多中華兒女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身到抗日第一線,這其中就有趙尚志。


    第18集 “兩彈”元勳 鄧稼先

    “兩彈”元勳鄧稼先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為中國核事業奮鬥,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1964年10月16日下午,隨着在空中騰起的巨大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個令人振奮的爆炸性消息迅速傳至全國,舉國振奮。中國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打破了美蘇核壟斷,改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第19集 人民數學家 華羅庚

    1949年10月2日,在美國工作的華羅庚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大好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了,他手捧報紙,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讀着新中國開國大典的消息。當時,華羅庚已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家,他在美國普林斯頓研究院和伊利諾伊大學分別做研究員和教授,年薪高達5萬美元,但他卻決意要回到新中國。


    第20集 地質報國 李四光

    1953年初冬的一天,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的李四光接到通知,讓他到中南海商談國事,作為新中國第一任地質部部長,他將近距離與毛澤東主席談論國家大事。當時的新中國由於石油短缺,工農業生產受到極大限制,國防建設也面臨着巨大壓力。黨中央和毛主席迫切希望在中國的土地上找到石油,擺脱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第21集 我為人民造綠洲 楊善洲

    山巒連綿,樹木葱鬱,目之所及,蒼翠欲滴。這裏是位於雲南保山施甸縣的大亮山林場,置身其中,我們很難想象眼前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森林全是由人力一棵棵栽種而成的,而這一切的開創者就是雲南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


    第22集 綠色豐碑 谷文昌

    65年前,石匠出身的縣委書記谷文昌在東山縣工作期間,帶領全縣人民戰風沙、抗旱澇、植樹造林、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東山島缺乏淡水資源,為了引來生活用水,谷文昌發動百姓挖塘鑿井,修建跨海渡槽,把淡水引進東山,東山從此水美田豐,不再受旱澇缺水之苦。


    第23集 深藏功名 張富清

    2018年11月,在湖北省的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時,一位退伍老兵的物品震驚了現場所有人。一個紅布包裹層層打開,一本立功登記證、一張報功書、幾枚軍功章赫然展現在人們眼前,在泛黃的立功登記證和報功書上,記錄着這位退伍老兵在戰爭時期的不朽功勳。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位有着赫赫戰功的老英雄,他就是時年94歲的張富清,一位普通的基層離休幹部。


    第24集 勇攀高峯 中國登山隊

    這裏是珠穆朗瑪峯,地球的最高點,它是南極與北極之外地球的第三極,它無與倫比的高度吸引着來自全世界的登山者。1953年5月29日,第一支成功登頂珠峯的隊伍從南坡登頂珠峯,而中國境內的北坡卻始終沒有人能夠成功攀登。直到1960年,一個團隊的出現打破了不可從北坡登頂的“神話”,他們就是中國登山隊。


    第25集 中國火炸藥學家 王澤山

    2023年8月下旬的一天,中國西北部某試驗基地在進行炮射導彈彈道性能試驗,研究人員仔細瞄準火炮,合力將彈丸上膛,然後將此次試驗的重點——發射藥,小心翼翼地裝填。一聲令下,彈丸疾速衝出炮口,穿過用於檢測數據的標記框,獲得炮射導彈發射時最初飛行速度和飛行姿態的系列彈道性能數據,為炮射導彈打得準、打得狠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第26集 民族光輝 陳嘉庚

    1949年初,在東南亞新加坡的一幢別墅中,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收到一封來自毛澤東主席的電報,熱情邀請他參加將於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久後,他啓程返回中國,以華僑首席代表的身份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並出席開國大典。這位老人就是陳嘉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名優秀的教育家,一位令人敬仰的愛國者,曾被毛澤東主席稱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第27集 “鑄盾”衞國 錢七虎

    2022年7月,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週年之際,中央軍委在八一大樓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勳章”和榮譽稱號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獲得了人民軍隊的最高榮譽——“八一勳章”。錢七虎是中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和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數十年來,錢七虎為中國防護工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28集 “人民英雄” 張超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同時人民海軍開始緊鑼密鼓地在相關部隊遴選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被喻為“刀尖上的舞者”。當時正在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擔任飛行員的中隊長張超得到了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報了名。


    第29集 願將一生獻宏謀 于敏

    1961年1月12日,北京的天空中飄着雪花,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大院裏一個行色匆匆的身影冒雪來到了中國第二機械工業部,走進了一間辦公室。這個人前來是受到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錢三強的邀請,進行一次秘密談話。來到錢三強辦公室的年輕人就是于敏。


    第30集 “英雄試飛員” 李中華

    試飛,即飛機在正式使用前進行的試驗性飛行,用來檢查飛機的設備、性能、可靠性等是否達到設計目標,也是戰機研發過程中週期最長、環節最多、風險最大的階段。每一次試飛,都是試飛員與“死神”的殊死搏鬥。“英雄試飛員”李中華就是其中的一員。


    第31集 大自然的記錄者 竺可楨

    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候學創始人。1913年,本科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專攻農學的竺可楨改攻氣象學,他想搞明白為什麼農作物的收成好壞要“看天”,期待用現代氣象學、氣候學的知識改變中國農民“人種天收”的困境。


    第32集 “糖丸爺爺” 顧方舟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這種通過病毒傳播的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是兒童,他們四肢僵硬、無法活動,嚴重的後遺症還會導致殘疾,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959年3月,四位中國傳染病領域的研究人員受衞生部派遣,前往蘇聯尋找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方法。


    第33集 “我愛你中國” 黃大年

    2009年12月24日,一位國際知名學者從英國劍橋飛回祖國懷抱,他悄然走進吉林大學。有外國媒體報道稱,他的回國讓某國航母演習艦隊後撤100海里,這位如此有影響力的學者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


    第34集 照亮前路的先生 李佩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中華大地,各行各業都急需現代化建設人才,出國留學成了眾多學子的目標,中國派遣大批科技人員出國進修學習。與此同時,自費留學也日益興起,眾多的留學生走向世界,無形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在這背後,為學子們開闢出自費留學之路的就有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佩。


    第35集 人民的好公僕 焦裕祿2

    在河南省蘭考縣的城市廣場上,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前來瞻仰一棵被稱為“焦桐”的泡桐樹,這是1963年帶領蘭考人民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縣委書記焦裕祿在沙地上親手種下的。數十年滄桑風雨,這棵樹繁茂依舊,它紮根在蘭考的土地上,就像焦裕祿這個名字一樣,已經深深紮根在百姓的心田裏。


    第36集 火藥“整形師” 徐立平3

    2024年1月11日下午1時30分,停泊在山東近海的一艘發射船上火光閃起,煙霧升騰,全球現役最大固體火箭“引力一號”發射升空。火箭在天上用煙雲畫下了長長的弧線,航天特級技師徐立平為火箭升空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37集 “沙海愚公” 石光銀4

    石光銀曾被授予中國共產黨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全國“治沙英雄”,數十年來他一直在為治沙而奮鬥,要説起他治沙的原動力和他兒時的一次經歷有着莫大的關係。


    第38集 黑土忠魂 楊靖宇5

    少年時代,他胸懷家國天下的抱負;激情歲月,他領導打響河南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為驅除外敵,捍衞河山,他轉戰於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他悲壯殉國的一幕,令侵略者震驚,他就是抗日英雄——楊靖宇


    第39集 永遠的“鐵人” 王進喜6

    1960年6月1日,成千上萬的石油人聚集在鐵道兩旁,等待一個偉大時刻的到來。隨着列車一聲長嘯,徐徐啓動,第一批原油從大慶運出。整個大慶沸騰了,人們的歡呼聲達到了高潮,中國人終於甩掉了“貧油”的帽子。石油工人們眼含熱淚,握手相擁,將帽子高高拋向天空。人羣中,有一位來自西北的漢子,他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鐵人”,他就是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王進喜


    第40集 “守島就是守國”王繼才7

    開山島是中國江蘇省灌雲縣距離陸地約12海里處的一座島嶼,面積只有0.013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在中國國土面積上十分微小,但開山島地處灌河入海口的咽喉位置,是一座國防戰略島,對於海防國防,十分重要。正因重要,一位民兵營長在此駐守32年,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華和生命,他就是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人民楷模”王繼才


    第41集 數學“痴人” 陳景潤8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使得數學成為直接創造財富的生產力。作為世界近代數學三大難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至今已經困擾數學界長達近三個世紀之久。中國數學家陳景潤一直致力於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並將其論證,推進到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第42集 大山的女兒 黃文秀9

    201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黃文秀即將畢業,時年27歲的她,收到了很多單位的工作邀請,有的許諾户口、有的則許諾高薪。然而,面對着大城市的精彩世界,這個十年寒窗苦讀,從大山中走出的女孩,卻做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她決定回到家鄉,回到那片大山中去。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