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鎖定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是總院直轄的二級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成立於2007年,其前身為建立於1987年的美術史論系,下設美術史系、視覺文化系、藝術策劃和行政系、考古與博物館學系,是全國美術學重點學科所在地。該學科點早在1980年即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開始在全國首家設立美術學博士點。2006年,美術學被確定為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該學院以自身特有的學術品格、研究特色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覺理論和方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具有全面知識素養、專業文化理論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美術學研究尤其是美術史學史與方法論研究一直居於國內強勢地位,並活躍在國際學術舞台,代表了中國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高點。
中文名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創辦時間
2007年
主要課程
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等
現有在校學生
84人
黨總支書記
楊振宇
副院長
楊振宇、孔令偉、萬木春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院簡介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一直是我國藝術史論研究領域的重鎮之一,學脈深厚,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學院始終強調藝術史論作為整個人文學科支柱的學術理念,注重人文價值的涵養,以中外美術史研究為基礎構建培養方案,強化藝術史學史的研習,開拓出視覺文化與人文學科的新格局。學院始終強調以“藝術智性與新人文教育”為中心,以經典作品和經典文獻為治學門徑,培養具有“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學術品質的優秀人才。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的發展伴隨着整個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歷程,肇源於1928年,在蔡元培林風眠的倡導下,自一開始就奠定了藝術與人文相互激盪、彼此交匯的理想與風骨。早在國立藝專時期,學校就確立了在國際性視野和結構中研究藝術史論的學術宗旨。20世紀之初,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藝術史家滕固先生擔任國立藝專校長,即在國內率先提出“藝術科學”觀念,為我國藝術學理論和藝術史學史的發展奠定根基。新中國成立後,創立理論教研室,大量譯介世界藝術學理論的優秀成果,開一時風氣。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專業就先後提出“作為人文學科的美術史”、“圖像證史”、“藝術作為一種智性模式”、“學術作為一種社會能量”等學術主張,在藝術學理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近幾十年來,學院成績卓著,碩果累累。1979年率先招收藝術史論研究生;198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獲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多次獲得全國百優博士論文;1987年招收首屆史論本科生;2007年成立藝術人文學院、設博士後工作站;2008年獲浙江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2009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5年獲文博專業藝術碩士招生點;2015年獲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2016年獲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學科評估結果中名列前茅。其中,2006年和2008年兩度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9年“中國美術史教學科研一體化模式的實踐”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西方藝術史教學與學科共建新模式”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9年,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論專業和北京大學的藝術史論專業,這兩家率先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學院擁有藝術學理論學科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訪問學者等層次豐富的人才培養體系。 [1] 
學院擁有一支充滿活力、業務強、結構合理、學術水平全國領先的師資隊伍,同時以學術研究為依託,創設“貢布里希紀念講座”和“潘天壽紀念講座”兩大講座體系,每學年禮聘世界當代藝術史領域著名學者來校講學,持續數年,現已形成知名品牌。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始終奠基於古今中外的經典成果,力求面對當代建構中國藝術學理論體系。在經典學科基礎上,開拓新的專業領域方向,包括藝術創作論、視覺文化研究、藝術行政與策劃等,這些專業方向均屬國內最早開設。本學科一方面持續強化藝術史學史及觀念史研究,與國內外眾多的大學、美術館、研究機構保持着密切的學術合作,旨在創構中國現代藝術史學的獨立方法論體系;另一方面以中國特有的博物學、金石學與文獻學為基礎,重新梳理中國藝術研究的古典學脈,發掘其活性基因。學院努力將藝術教育發展為中國人文學科的一大支柱,並依託中國美術學院的整體優勢,將藝術與學術轉化為社會創造性能量。 [1] 
學院設有美術史系、視覺文化系、考古與博物館學系、藝術行政與策劃系。在藝術史與史學理論及視覺文化研究方向上招有藝術史論專業本科生。同時擁有碩士、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等層次豐富的人才培養。同時,學院為全校院系本科與研究生開設有中外美術史等文史哲通識課程,充分發揮藝術人文學院的全校輻射性作用。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師資力量

學科帶頭人:曹意強院長 學科帶頭人:曹意強院長
現有在校學生84人,碩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26人。
師資概況:現有教師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院領導

藝術人文學院院長(聘任):Uwe Fleckner(傅無為 [1] 
藝術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江河 [1] 
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正處級)、學報主編:萬木春 [1] 
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常務)兼黨委副書記:範白丁 [1] 
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董捷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美術史系

我院是國內最早創辦美術史專業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內最早招收美術史專業研究生的高校。本方向將中外美術史與藝術理論相結合,圍繞形式、風格、觀念、趣味、歷史、社會等視角展開教學,通過系統譯介或精讀世界美術史經典,把握藝術史論資源,增強學科理解和理論意識,力圖在現代視野下回歸以人文精神為特徵的古典學術品格。同時,本方向旨在引導學生理解並把握歷史上重要的藝術觀念和不同的探究方法:通過閲讀古今中外經典原典,指導學生把握學科精髓,培養問題意識,不斷檢驗前人和自身思考與寫作視覺藝術史的方式,挖掘經典智慧,面向中國藝術的歷史現場,創造性地融通古今中外經典學術資源,為豐富世界藝術研究提供新的思想與方法論維度,進而建構以“藝術智性”為內核的新思維、新創作論、新批評理論。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視覺文化系

早在1990年代,中國美術學院就率先發起了一系列關於當代學術“視覺轉向”的探討,形成了國內視覺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獻,並在國內最早開始招收視覺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並展開相關的課題研究。2003年,學院建立了展示文化研究中心,開啓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藝術活動和學術討論。2007年藝術人文學院成立,在國內率先招收視覺文化方向的本科生。視覺文化研究強調在藝術史和文化史、文學批評和文化研究、批判理論和批判性的媒介理論等思想理論資源上,並將人類所有視覺產品納入其探究範圍的學術思潮。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讀解人類視覺創造形式的密碼及創造價值的方法,防止技術時代出現的對圖像的泛化或庸俗化解讀,保持藝術創造與學術生產的開放性。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考古與博物館學系

古代遺存實物的視覺研究和跨文化讀解構成了考古學的基本方法。在20世紀上半葉,為了發展中國的考古與藝術史事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曾設立“考古與藝術史”院士席位,而後我國學者又提出了“美術考古學”的概念,力圖將古物的歷史與審美研究結合起來,這種努力暗示了研究者試圖從藝術史的角度出發,將古物的歷史美學價值也視為考古本身的重要內容。考古與博物館學是與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創新及文化產業直接相關的學科,本方向以傳統金石學、美術博物館學為立足點,致力於培養文化遺產研究和管理、博物館展覽、策劃、設計等方面的複合型人才。金石學在學術與藝術之間架構津樑,也是中國美術史的組成部分。藝術博物館專業既傳授古典藝術史學術原理,又面向新時代的公共人文教育,旨在培養適應城市文明發展與國家文化戰略需求的畢業生。 [1]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行政與策劃系

新世紀以來,生產、機制、媒介、仿像、現場、話語、意識形態等概念,共同構成了一個討論藝術與視覺問題的全新視野。於是,從技術發展到圖像時代,從後殖民主義到文化多元主義,從先鋒運動到自由大學的理想,從藝術市場到公共文化,從媒體變革到社會批判……這林林總總的新問題更是構成了藝術研究的當代境遇。藝術策劃與行政是一門重實踐性與批評性的學科,即是一種將文化政策、社會學、博物館學、藝術史、傳播學與管理學、經濟學相結合的操作性學問;同時,本方向尤其重視對於現當代藝術批評的研究與實踐,強調在具體的藝術創作與當代展示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寫作與行動。一切實踐操作包含着理論,需要培養該方向研究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在實踐中理解並堅守藝術的創造力和美學價值。本方向即以此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培養既有學術思想,同時具有策劃與管理能力的當代綜合型人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