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史

(2018年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的李申的圖書)

鎖定
《中國科學史》(全二冊),李申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本書首先對中國古代有無科學這一問題提出了看法,進而以時間為序,分朝代詳細介紹了中國科學的發展歷程,內容涉及地質、氣象、數學、醫學、生物、音律、曆法、地理等領域,內容龐而不雜,體量弘大豐富。
中文名
中國科學史
作    者
李申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1月
頁    數
1072 頁
定    價
148元(全二冊)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9573004

中國科學史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對中國古代有無科學這一問題提出了看法,進而以時間為序,分朝代詳細介紹了中國科學的發展歷程,內容涉及地質、氣象、數學、醫學、生物、音律、曆法、地理等領域,內容龐而不雜,體量弘大豐富。 [1] 

中國科學史作者簡介

李申,1946年生,河南孟津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中國儒教史》(上下卷)《宗教論》(三卷本)《隋唐三教哲學》《簡明儒學史》《道教本論》《氣範疇通論》《敦煌壇經合校》《易圖考》等。其中《宗教簡史》榮獲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1] 

中國科學史目錄

導言
一,寫作緣起
二,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三,什麼是科學
四,“科學”概念和科學觀
五,“科學”一詞在中國
六,中國古代的窮理和格致
七,中國科學史的起點和終點
八,中國科學史的意義
九,中國科學史的寫法
上篇
第一章 傳説時代的科學
第一節 考古和傳説
第二節 傳説時代的世界圖像
第三節 錯誤和失足
第二章 先秦時代的科學(上)
第一節 先秦時期探索自然的熱情
第二節 先秦的天穹結構論
第三節 先秦時代對日月星的認識
第四節 分野説與天人一體觀念
第五節 先秦的大地結構論
第六節 先秦時代的氣象學
第七節 土質和礦產
第八節 生物知識一:分類和相術
第九節 生物知識之二:物種起源和演變
第十節 農業知識
第十一節 人與天地參
第三章 先秦時代的科學(下)
第十二節 先秦醫學
第十三節 保健、養生與長生
第十四節 氣劃分為陰陽五行
第十五節 精神本質與人體的三元結構
第十六節 氣的中介作用
第十七節 數與天數
第十八節 計算與九章
第十九節 變動不居的世界
第二十節 辨別、定義和類推
第四章 秦漢時代的科學(上)
第一節 氣的中介作用在漢代的發展
第二節 由同類相動到天人感應
第三節 作為世界物質基礎的氣
第四節 漢代的陰陽五行説
第五節 陰陽五行框架在社會生活領域裏的應用
第六節 漢代的天地演化論
第七節 天體結構論(上)
第八節 天體結構論(中)
第九節 天體結構論(下)
第十節 漢代的氣象學
第十一節 漢代的氣象監測
第五章 秦漢時代的科學(下)
第十二節 漢代的生物學
第十三節 漢代對於人體的瞭解(骨度和五臟)
第十四節 漢代對於人體的瞭解(經絡)
第十五節 漢代對於人體的瞭解(精神和肉體)
第十六節 漢代醫學的病因論
第十七節 五行説與漢代醫學
第十八節 養生、成仙和化學
第十九節 漢代音律學
第二十節 漢代曆法的進展
第二十一節 漢代制歷過程的科學與神學
第二十二節 漢代數學
第二十三節 漢代科學精神狀況述評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科學(上)
第一節 漢魏之際的科學發現和科學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 魏晉時期天文新發現和曆法的進步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天文新發現和曆法之爭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於渾天説的討論
第五節 渾天説中太陽遠近問題
第六節 新論天三家與渾蓋合一論
第七節 囊括天地人物的“物理”論
第八節 日月星光及其體質
第九節 新興的博物學
第十節 博物學的兩股潮流
第十一節 博物學與地理新發現
第十二節 地理新發現與大地中心觀念
第十三節 博物風中的生物學
第十四節 博物風下的農學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科學(下)
第十五節 魏晉南北朝醫學的前驅
第十六節 魏晉南北朝醫學的概況
第十七節 魏晉南北朝醫學與精神現象
第十八節 煉丹術的理論重建
第十九節 魏晉時期煉丹術與古代化學的進展
第二十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內修與養生
第二十一節 求仙者眼中的人與自然
第二十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之一:重差術和割圓術
第二十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之二:新的數學方法
第二十四節 規矩圓方和數學
第二十五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律學
第八章 隋唐科學(上)
第一節 從漢到唐一般學術和科學發展的大勢
第二節 天文學新發現
第三節 隋代的歷法競爭之一:劉孝孫、張胄玄與張賓曆法之爭
第四節 隋代的歷法競爭之二:劉焯與張胄玄之爭
第五節 唐代的歷法進步
第六節 《大衍曆議》的歷法理論
第七節 隋唐的天地測量活動與渾蓋之爭的終結
第八節 隋唐時代對於天體的探討
第九節 地理和潮汐學的發展
第十節 唐代氣象學的進展
第十一節 望氣術—誤入歧途的氣論
第十二節 隋唐時代生物學的進展
第十三節 捕蝗與修德:生物學領域科學與迷信的鬥爭
第十四節 萬物可變論的鞏固和發展
第九章 隋唐科學(下)
第十五節 隋唐醫學的理論興趣
第十六節 隋唐醫學咒禁術的興起和對精神來源的探討
第十七節 隋唐醫學對疾病分類和病因説的發展
第十八節 隋唐醫學對於精神來源的探討
第十九節 隋唐醫學在醫藥學方面的進展
第二十節 唐代服食金丹的效果
第二十一節 煉丹理論的變化
第二十二節 金丹術與中國科學
第二十三節 服氣胎息術的發展和演變
第二十四節 唐代科學與巫術的鬥爭
第二十五節 唐代的科學政策和對待外來科學的態度
第十章 五代科學
下篇 283
第十一章 宋-元科學(上)
第一節 學術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 理與窮理的願望
第三節 格物致知與窮理
第四節 新的宇宙演化理論
第五節 太極圖和宇宙演化論
第六節 宋元的天地生成論
第七節 地中概念的徹底動搖
第八節 宋元海潮論
第九節 地有四遊和日月左旋説
第十節 宋元曆法與歷理之爭
第十一節 沈括的十二氣歷
第十二節 授時歷的歷史地位
第十三節 日月星的形質和光芒
第十四節 實驗方法和天文學
第十五節 天文儀器
第十二章 宋-元科學(中)
第十六節 風雨雷電成因
第十七節 水的循環探討
第十八節 地理與地質
第十九節 風水與地氣
第二十節 宋代生物學:氣化和形化
第二一節 宋代生物學:專譜和細節
第二二節 人的精神與肉體
第二三節 死後精神的歸宿
第二四節 魂和魄:中國古人關於精神現象的説明
第二五節 宋金元醫學的理論興趣
第二六節 宋代的五運六氣説
第二七節 五運六氣在金元時代的演變
第二八節 宋元醫學的今古之辨
第二九節 醫學專門化程度的加深
第三十節 煉丹術的餘波
第十三章 宋-元科學(下)
第三一節 宋元農學
第三二節 水利與河源
第三三節 農業與祈雨術
第三四節 宋代關於音律學標準的探討
第三五節 錯解古人與音律學的進步
第三六節 宋元的術數數學
第三七節 宋元時代的算術數學
第三八節 開方三角和隙積術
第三九節 大衍求一術
第四十節 天元術
第四一節 格物説與科學
第四二節 宋元國家與自然科學
第十四章 明代科學
第一節 明代的學術和科學
第二節 格物學的兩股潮流
第三節 明代天文學的發展
第四節 明代學者的格物成果
第五節 地理學和科學考察之風
第六節 明代的水利學
第七節 朱氏新律
第八節 明代醫學的發展概況
第九節 明代醫學的理論問題
第十節 傳統病因學的重大突破
第十一節 明代農學
第十二節 明代曆法和明末爭歷
第十三節 西方科學的傳入
第十四節 明代科學發展述評
第十五章 清代科學
第一節 中國傳統天文、地理和數學的尾聲
第二節 西學中源
第三節 好曆法與西洋人
第四節 尊經思潮與乾嘉學派的科學活動
第五節 明代科學的進步成果在清朝的命運
第六節 清代温病學
第七節 清代解剖學與王清任醫林改錯
第八節 清代科學小結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