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隋唐三教哲學

鎖定
《隋唐三教哲學》是2007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隋唐三教哲學
別    名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aoism philosophy
作    者
李申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出版時間
2007年5月1日 [1] 
頁    數
37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簡裝本
ISBN
9787806599846

隋唐三教哲學內容簡介

本書按三條線索,闡述隋唐時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學。認為安史之亂是導致隋唐哲學發生根本轉折的主要事件;轉折使儒教哲學趨於建立自己的心性論,使佛教諸宗歸禪,使道教丹術理論心性化。運用過去較少涉及的儒教經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莊等作為唐代道教的主流。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學發展趨勢。

隋唐三教哲學本書目錄

緒論
1 求知出哲學
2 隋唐以前的傳統和儒教哲學
3 隋唐以前的道教哲學
4 隋唐以前的佛教哲學
5 隋唐哲學發展大勢
上部 安史叛亂之前的隋唐哲學
一 安史叛亂之前的儒教哲學
(一)考文與制禮
1 儒教文獻的整理
2 儒教制禮的高峯
3 上帝祭祀和上帝觀念
(二)隋唐前期的天人之際
1 隋朝與天命
2 唐代初期的天命災祥
3 唐朝中期的天命祥瑞崇拜及災祥之爭
(三)《五經正義》中的哲學觀念
1 《五經正義》論經
2 《五經正義》中的上帝觀念
3 《五經正義》中的鬼神觀念與人性論
(四)王通的哲學
二 安史叛亂之前的佛教哲學
(一)天台宗哲學
1 《法華經》和天台宗先驅
2 智頡的諸法實相論
3 智頡論心
4 智頡論神通
(二)法相宗哲學
1 “唯識”的法相宗
2 識的轉變
3 法相宗與因明學
(三)華嚴宗哲學
1 華嚴經和華嚴宗
2 華嚴宗前驅
3 法藏創宗及判教
4 法藏論心
5 法藏論真如
6 《華嚴金師子章》義析
(四)禪宗哲學
1 禪宗的經典依據
2 禪宗北宗思想
3 禪宗南宗思想(上)
4 禪宗南宗思想(下)
5 簡評禪宗
三 安史叛亂之前的道教哲學
(一)安史叛亂之前道教的發展
1 向修身治國發展的隋唐道教
2 唐代對老子尊崇的步步升級
3 道教對佛教的反應
(二)隋唐前期道教的本體、心性哲學
1 道本體論
2 道性與心
(三)隋唐前期道教經學中的哲學
1 隋唐道教方術到哲學的轉向
2 注《老子》的重玄學傾向
3 治身治國的老子之道(上)
4 治國治身的老子之道(下)
5 《西升經》和《陰符經》及唐代新造道經的哲學
6 唐代前期的道教名著
(四)唐代前期道教方術中的哲學問題
1 方術在唐代前期的活躍
2 隋唐方術的長生論
下部 安史叛亂之後的唐代哲學
四 唐代後期的儒教哲學
(一)復興儒教的呼聲
1 安史之亂與儒者的反思
2 唐憲宗中興與儒學
(二)唐朝後期新儒學
1 唐朝後期的新《春秋》學
2 韓愈論道
(三)唐代後期天人關係論
1 唐朝後期君臣對天人關係的討論
2 韓、柳論天人關係
3 柳、劉論天人關係
4 唐代後期其他儒者的上帝鬼神觀念
(四)儒教心性論的崛起
1 韓愈等人對心性問題的探討
2 李翱和復性説
3 心性論與《大學》、《中庸》和《孟子》
五 唐代後期的佛教哲學
(一)佛教在唐代的興衰
1 隋和唐代前期佛教的興盛
2 佛教的衰落
(二)唐朝後期佛教走向
1 天台、華嚴等宗派的衰落和趨向禪宗
2 禪宗中的南宗獨秀
3 南宗歸宿何處
六 唐朝後期的道教哲學
(一)唐代後期道教的特點
1 堅持修身治國的基本原則
2 在修身治國原則之下重提神仙長生
3 從修身治國到保持秩序
(二)唐代後期丹術和丹術理論
1 唐代後期服丹風
2 對丹藥和服氣術的反省
3 道教丹術新理論
後記
參考資料